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后走过的道路:白求恩牺牲前十五天事迹录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44061
  • 作      者:
    何洪港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何洪港,天津人,现居北京,影视编导。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供职北京电影制片厂(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喜爱人文历史,热衷地理考察,红色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生命弥留之际,白求恩给***司令员写下了一篇长达500字的遗书,他将身边所有物品进行了遗赠,同时,表达了对中国抗战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
  《最后走过的道路:白求恩牺牲前十五天事迹录》以这篇打动人心的遗书为线索,结合作者沿着白求恩生前途经道路的三次采风所记录的文字和图片,勾画出一个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白求恩艺术形象,展示了他在中国度过的短暂、辉煌的生命历程,颂扬了他那崇高的信仰,忘我的斗志和永恒的追求。
展开
精彩书摘
  《最后走过的道路:白求恩牺牲前十五天事迹录》: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到和听到这句话,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但是,白求恩为什么来到烽火硝烟下的中国?他的真实动因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些疑问,很多人莫衷一是。
  这里,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探访,寻找其中的真实答案。
  战争笼罩的时局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内战爆发,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白求恩,积极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毅然辞去在加拿大优渥的工作,带着自己的医疗器械,前往西班牙,支援反法西斯战争。在严酷的战场上,白求恩充分施展他的医学才能,他冒着枪林弹雨,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输血站,用创新的输血技术挽救伤员的生命。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的叠加,白求恩被怀疑成“间谍”,被要求离开西班牙回国。结束了在西班牙8个月的战斗生活,铩羽而归的白求恩陷入了一生中最为困顿的时光,他失去了工作,内心极其苦闷,生活得混混沌沌,而就在这时,他遇到了来自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在陶行知的讲述中,白求恩了解到日本对中国的种种侵略行径,加深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在他的心中也萌发了前往中国、帮助中国的想法。
  “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全面进攻中国。得知这一消息,白求恩异常愤慨,他生命的激情被重新点燃。在一次演讲时,白求恩说道:“章鱼状的垄断帝国主义已四处伸出触手,日本侵略中国就是一例……那里(指中国)也是西班牙啊!更大范围的西班牙!人类在走向世界大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同年10月,白求恩以加拿大共产党员的身份,前往美国援华委员会及和平民主同盟,表示愿赴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白求恩认为,比起西班牙来,中国更贫穷落后,也更需要他的帮助,他要把在西班牙战场取得的经验拿到中国,相信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很快,白求恩的请求获得批准,他作为加美援华医疗队的成员前往中国。这里,我们看到,白求恩来到中国绝非偶然。首先是他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经历,深刻体验了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其次是日本法西斯发动战争,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影响。那么,在白求恩的信仰追求和性格特征方面,又有什么他必然远行中国的因素呢?
  共产主义的信仰
  白求恩在45岁时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作为一名忠诚、高尚的马克思主义者,白求恩拥有坚定的人生信仰,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在加入共产党组织后,他始终脚踏实地地完成着一个个具体的革命任务,逐渐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者。
  当法西斯发动罪恶战争,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最危险的敌人时,白求恩必然地选择站在反对战争的正义立场,身体力行地投入抗击法西斯战争的队伍中,以避免人类社会走向逆行,无数生灵遭遇涂炭。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是法西斯战争的延续,是人类走向世界大战的危险一步,因此,白求恩要到一个最需要他的地方——中国去。正如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所言:“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的视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正是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积极发展、壮大的时期,成立于1919年3月的第三国际,由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参加,第三国际规定的发展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共同努力奋斗,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要达到这一宏伟目标,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需要相互支援合作。白求恩从西班牙战斗前线刚刚回到加拿大,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作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的中国共产党,曾要求美国和加拿大共产党来支援中国的正义战争,这样,白求恩来到中国既是党组织的派遣,同时,也是胸怀国际主义视野的白求恩的自觉选择。他认为西班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援助,而援助中国的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因此,他决定不再返回西班牙,而责无旁贷地远渡重洋,来到遥远的中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中国的抗战事业。
  真情率性的品行
  作为一位著名的国际胸外科医学专家,白求恩拥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同时,具备昂扬的生命活力和优秀的个人能力,他忠诚勇敢,性情率真,多才多艺,雷厉风行,待人坦诚,语言流利,恪守正义事业,同情底层人民,哪里有危险艰苦,他就到哪里去。这种品德行为不是天赋的,而是在从事社会活动的条件下逐渐形成、变化和发展起来的,它贯穿着白求恩的人生始终。
  西班牙爆发内战后,白求恩坚决支持正义的左翼共和政府,义无反顾地奔赴战斗前线,在残酷的战场上,他丝毫不顾危险,把不能拯救一个战士的生命看作对自己最大的折磨和痛苦,在返回加拿大后,他越发密切关注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蠢蠢欲动的法西斯阵营,当“卢沟桥事变”爆发,他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中国。在阅读了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史沫特莱撰写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特别是和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交流后,他逐渐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及如火如荼的抗战形势。他看到深陷苦难的中国比西班牙更贫穷,也更需要外界的帮助,以他真诚勇敢、奔放豪爽的性情,自然而然地中止了西班牙行程,前往更遥远、更艰苦的中国,他要用实际行动援助中国的抗日事业,打击邪恶的法西斯势力。
  ……
展开
目录
《纪念白求恩》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部分 纪实电影文学剧本《白求恩遗书》

第二部分 追忆白求恩
白求恩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白求恩初到中国历险记
白求恩牺牲前15天大事记
白求恩牺牲前战情追溯
白求恩牺牲原因分析
白求恩遗体三次迁葬经过
毛主席生前四次赞颂白求恩回顾
与白求恩风雨兼程的两位异国女性

第三部分 追随白求恩
白求恩小庙
翻越蝙蝠岭
灵韵甘河净
白求恩小镇
红色小山村
白求恩墓地
战火黑寺村
曲回寺追忆
隐秘杨庄村
旺家台感怀
探访南大坪地
梯子沟突围
黄石口记忆
难忘于家寨
英雄何明清

写在后面的话
附录:遗书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