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品中国书家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76069
  • 作      者:
    张国擎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李斯、蔡邕、钟繇、卫夫人、王羲之、颜真卿……赏字识人,品读中国古代顶*书法书家。

2.《品中国书家》,来看看古代书法家的朋友圈。

3. 书法教育的品质读物,书法家带您走进中国古代书法源流。

4. 十三位书法名家的人生故事,贯穿起中国书法历史的深远脉络。

5. 拼接13位书法大家的精彩人生和书法脉络。



《品中国书家》是书法家、作家张国擎先生创作的一部中国古代历史书法人物传记。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粹。本书以书法家的专业视角,以作家的文学笔法,书写了中国古代十三位书法家的书法人生脉络,这些人物包括李斯、蔡邕、钟繇、卫夫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群星璀璨,贯穿起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作者以书家的眼光品读名家书法作品,讲述千年书法源流,介绍书家人生故事,总之,这是一部品鉴、学习、体会中国书法艺术、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家的优秀历史人物列传。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国擎,生于浙江南浔,祖籍江苏丹阳。一级作家、书法家。1984年出版复调风格的长篇小说《惊鸿照影》,迄今已发表作品2000余万字,成书60余部,包括《古柳泽》《吴越后裔》《国擎文集》等。大学时代出版训诂学著作《少阳集》,另著有《国擎书法》。近年来致力于地方重大史实性大散文写作,出版《历史沉钩》《去尘荐微》《垂虹熙南浔》《影响中国的虎丘》等。小说《葱花》获马来西亚首届华文小说奖,报告文学《藏汉之子》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汉字道法自然,书法呈现汉字之美。书中的李斯、蔡邕、钟繇、卫夫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13位书法家,以人生的磨砺和挥毫,铸就了中国书法的天花板。他们创立、承续或改变了书法的走势。书法在师徒、族人和挚友之间的传承与激发令人深思。书法极品的背后,是国朝风云和人生际遇碰撞后的苦涩与馨香。大师们被反复锻打的人生,波澜起伏地迸发出书法长河中的千古绝唱!

本书是一本适合书法教育的品质读物,注重审美和品质的传导、感悟。


展开
精彩书摘

王导的书斋不大,屏风上有两幅书法。一幅是《宣示帖》,另一幅是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

卫夫人惊讶得张开了嘴,自己只知道有《宣示帖》,根本不知道王家还有《七月二十六日帖》,索靖的奶奶是张芝的姐姐,当时已是书法界的天花板,他的帖子怎么也在这里呢?王导看了看卫夫人,又看了看王廙。

王廙说,我们家都是一类人,大哥南渡时在衣带中藏着《宣示帖》,发誓人在帖在,小弟我也把索靖帖折成4叠,缝在衣带中渡江,视帖如命。

看到王家人视帖如命,满门爱书,卫夫人想起卫家人的劫难,心里一阵难过。

王导知道她的伤心,便换了话题,说,久慕卫家四世书艺,卫夫人身怀绝学,想请夫人给王家子孙当书法老师。卫夫人直言道:琅琊王氏的书法汉魏时期就很厉害,何故要向卫氏学习?王导将王氏书法传承的优劣一一细说后,大大夸赞了卫瓘的书法。

王导说,卫氏书法已传于你,不向你学,难道须弃直曲向行乎?王廙说,我们王家人写书法,都率性自行,都想闯出各自的天地。

夫人乃书法世家,见多识广。搞书法的,能写的不能评点,能评点的不能写,像夫人这般全面的世所罕见。夫人精通各门各派,又有耐心,可以给孩子们打一个坚实的书法基础,长大才好天马行空。

卫夫人说,早闻你六艺皆精,盛名天下,你指点孩子们足矣。

王廙说,当今天下,我在画坛还是可以行走一二,我可以指点他们的画作,但我有自知,书法功底和见识,我是大不如夫人,就请夫人看在自家人分上,指点王家子孙,要是有一两个成了气候,王家全族都会世代铭记的。

卫夫人看了看妹妹,轻轻点了点头。琅琊王氏已经可以和皇上分庭抗礼,还如此注重子弟的培养,看来这个家族的兴盛是无尽的。

很快,王导把王家七八个孩子叫来,先给卫夫人行过见面大礼,各自报上名号。

于是,李充和王家孩子便成了卫夫人的学生。书法家辈出的王家,孩子们一到六岁,便开始学习《急就章》,握笔学字,都挺有模有样的。

卫夫人的教学和别人都不一样。她把孩子们带到山丘,让他们各自捡一块有些像笔画中“点”的石头,从高处往下扔,让他们体会“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的感觉。孩子们捡的石头大小不同,卫夫人又让一个孩子去高处扔,其他的孩子在下面看,王羲之仔细地看着每一块坠落的石头,深受启发。他后来的代表作《兰亭序》最被人称道的就是“点”,都说里面“之”字的点,各有千秋。

接下来一个秋天的傍晚,卫夫人带孩子们去山上看日落中的云。

王羲之问姨母,看什么样的云呢?卫夫人说,看千里阵云。

王羲之问,为什么要看千里阵云?卫夫人说,想让你们掌握怎么写“一”这一笔。

卫夫人说,简单的横反而更不好写,软硬的感觉不好拿捏,很多横在点的下面,要承受坠石的冲力,不能硬扛,要有绵力,像排好队阵的千里长云。

天空中,晚霞以落日为中心,放射状地喷出一道道云霞,或长或短,气势非凡。孩子们都盯住那些千里奔突的阵云,对横的笔法突然有了感觉。

为了教孩子们写“竖”笔,卫夫人带他们去到远郊的幽谷之中,找到谷中的千年老藤,让孩子们拉断,可不管使多大的力,谁也拉不断这根藤。卫夫人对孩子们说,“竖”就要照着这根藤的感觉走,这就是“万岁枯藤”的感觉,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竖,是有韧性有弹性的竖笔,看着黑乎乎的,其实是有生命力的线条。

王羲之想知道卫夫人怎么教他们“撇”笔,卫夫人说“撇如陆断犀象之角”,可哪里能看见犀角和象牙呢? 没想到卫夫人从中药铺里借了一只犀牛角,给他们比画逆锋起笔,由右向左写出来犀牛角的笔势。

卫夫人说,“捺”要写得像崩浪奔雷,“折”要像百钧弩发,“钩”要像劲弩筋节。

孩子们在卫夫人的引导下,进步得很快。

王羲之 12 岁那一年,卫夫人发现羲之跟其他孩子不同,其他孩子都是有样学样,羲之却能说出点道道来。

卫夫人便对太常王策说,羲之这孩子,一定看过什么用笔诀窍,近来看他的字,有少年老成的意思。说着,卫夫人声音有些哽咽,眼里噙着泪花说,此子书法定会盖过我的名声。

王策知道卫夫人是喜极而泣,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书法传人。

卫夫人问他是谁教的。

羲之说,王廙叔教过一些,自己 7 岁时看见父亲枕头里藏了本前朝的《笔说》,就偷偷拿来读。父亲发现后问我,为什么要偷看我藏的书?我害怕得不敢吭声。母亲说,他要看运笔的方法。父亲看我年龄小,便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把它交给你。我当时跪下请求说,等到成人再看,恐怕耽误了孩儿。父亲听后一震,立刻就把书给了我。谁知不久后父亲领兵去上党和匈奴人作战,从此不知下落。这几年,姨母教了不少的笔法,心里都存着呢,近日,再拿这本书翻看,忽然就有了感觉。

卫夫人心中一震,可怜的孩子,那么小就失去了父亲。关于王旷的下落,王羲之的母亲从不在人前说起,她只跟姐姐卫夫人吐露了内心的郁闷。王旷的母亲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母亲的亲姐姐,王旷是司马睿的姨表兄,他 303 年到南京来上任丹阳太守,因叛乱逃回北方,他提议让司马睿渡江到南京,307 年,在王导的率领下,王氏家族来到南京,住进了乌衣巷。309 年长平之战的时候,有三万士卒和两名副将战死,但主将王旷是战是降,怎么也没有个下落! 朝廷没有封赏也没有结论。

小儿羲之也有感觉一样,变得木讷,不爱说话。

两个失去丈夫的姐妹互相倾诉,生活的痛楚仿佛轻了许多。

王羲之从此痴迷于写字这件事,他问卫夫人怎么才能把字写好,卫夫人就给他讲了张芝练习书法的故事,张芝少年时住在敦煌旧城,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和洗笔,把一池水都染黑了。王羲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重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