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清战神:左宗棠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205403
  • 作      者:
    关山苍,王海霞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2.帝国的鹰派、晚清的战神、民族的脊梁
3.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000年来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之一。
4.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有雄才伟略,经济上鼎故革新,他务实重干,只要有他参与的事情,结局一定完美。
5.左宗棠创下了攻无不克的战争神话:浙闽大败太平军、陕甘剿捻平回、西征镇压阿古柏、驱逐割据势力、收回六分之一国土、打压法国侵越犯台的气焰……这些功勋卓著的背后是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忠心与赤诚,是他身先士卒,不畏列强的战果。

6.他是熟虑、善谋、行果、实心实力为天下谋事的实干家;是“期不负圣人之学,盖尝以天下为忧”的忠良将;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者,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的豁达人;是亿万中国人不应淡忘的国家之光。
7.打硬仗,抓经济、办洋务、兴教育,国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展开
作者简介
"关山苍: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协会会员,常年研读历史,擅长将史实与文学相结合,剖析历史事件背后的蕴藏的逻辑,精准而冷峻地解读人物的荣辱沉浮。已出版《汉光武帝传》《汉武大帝传》《康熙大帝传》等多部传记作品。
王海霞:河南林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在《河南教育》《安阳日报》等报刊发表过多篇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左宗棠生性聪颖,少有大志,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勉。39岁时他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 开启了他人生的下半场。
他壮志铁骨,对内平太平军、捻军之乱,对外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编练军队抵抗法国入侵;他高瞻远瞩,苦谏清廷坚决抗击侵略,做到塞、海并重,疆土毫厘不让;他忠廉务实,办洋务、开船厂、重文教、兴学堂,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列强对他既怕又敬,曾国藩曾言:“国幸有左宗棠也。”
本书以史实为基础,以精炼的文字讲述左宗棠从一位耕读的穷书生成长为封疆大吏的不凡人生,展现左宗棠忧国如家、嫉恶如仇的品质,再现左宗棠作为“晚清*后一块硬骨头”的智慧与倔强。

"
展开
精彩书摘
"西征军平定天山北路后,有大臣向朝廷进言在天山南北安置兵马,吸引农商,与英俄商定划分疆界,避免发生摩擦。但左宗棠对此不以为然,他在西征军攻下吐鲁番后,向朝廷上《遵旨统筹全局折》,强调了新疆对清朝的重要性,他提到“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而英俄两国从中作梗阻挠,也是出师无名,只要清军奋力反击,其诡计必难得逞。
在详细阐述保持新疆完整的重要性后,左宗棠在奏章结尾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按照时势,斟酌损益,以便从长计议。”清廷对左宗棠这一建议十分赞同,认为其主张为一劳永逸之计,于是命他“督饬将士,勠力同心,克期进剿”。新疆设置行省,由此发端。
而沙俄一直不相信清廷有能力打败阿古柏、白彦虎,为此还一度虚伪地表示,只要清廷将关内外肃清,克复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当即交还伊犁。随着西征军在新疆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沙俄政府在感到意外之余,逐渐显现出其狰狞诡诈的面目。
光绪二年(1876年)11月,清廷同意凡与俄人交涉新疆事宜,均先知照左宗棠酌量办理。此后,左宗棠主动负责以收回伊犁为核心的对俄交涉事宜。光绪三年(1877年)夏秋,伊犁将军金顺想趁沙俄与土耳其爆发战争之际,乘虚袭取伊犁。左宗棠担心此举会影响进取南八城的预期目标,认为此时若急于索要伊犁,可能会受到俄国人变本加厉的要挟。他主张“申明纪律,整齐队伍,操练技艺,严为戒备,静以待之”,叮嘱进军新疆的将领及西征军不可挑衅生端,贻害大局。
后来,西征军收复喀什噶尔时,由于俄国人收留了伯克胡里和白彦虎,中俄之间的交涉除了伊犁问题外,又多了交还白彦虎等人的问题。左宗棠就此建议总理衙门,让俄驻华公使根据条约解送战犯,俄驻华公使却将此事推给俄土耳其斯坦总督会商办理。
光绪四年(1878年)2月,刘锦棠根据左宗棠的意见,致函俄土耳其斯坦总督,要求俄方解送白彦虎并商议如何处理伯克胡里,并提出建议:若俄方兵力不足,或不愿与逃窜逆贼周旋,清廷可派军到沙俄边境一带搜捕。俄方得知后,不仅拒不解送白彦虎,还以清军闯入沙俄属地擒敌是侵犯该国边界提出警告。
但面对傲慢的俄国人,左宗棠虽然坚决认为“与外人交涉,当强者不可示弱”,但此时他仍不赞成以武力解决。他与刘锦棠分析当时的形势说:俄国人贪图伊犁每年数十万的利益,企图长期占有;中方若率军压境,向其索还伊犁、索要白彦虎,即使如愿以偿,俄国人也会因为这两件事而到别处去寻衅滋事,到时清廷依然要处理。因此,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直接向俄国人提出要求,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妥善处理伊犁与白彦虎等问题,左宗棠主张派人与俄国人谈判。他在写给金顺的信中明确说:现在若出兵向俄国人索要白彦虎,必须先收回伊犁;如果不事先婉言向俄国人要回伊犁便出动大军,双方势必决裂,而白彦虎闻风逃匿更是在意料之中。因此,他命麾下将领严密防备,以静待动,不可给对方留任何把柄。
与此同时,左宗棠上奏朝廷,第二次提出设行省、置郡县的建议,并希望朝廷能就这项关系天下大局的提议进行认真讨论。不久清廷做出回复,认为“事关重大,非熟习该处地方情形,难以悬断”,仍未作出决策。
在收回伊犁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左宗棠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边界领土问题,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参赞大臣锡纶主张趁俄国人交还伊犁时,索回沙俄以往侵占的全部领土。左宗棠从当时的形势出发,倾向于以这些不平等条约所定边界来勘定界址,反对俄国人继续越界侵占,采取了较为务实的克制态度。他主张在收回伊犁后,明确两国边界,永除后患。他在上书总理衙门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窃以此时事势而言,只可按照同治三年、八年会勘界址地图立论,不必多有争执,致启论端。如能勘定界址,清理完结,已为差强人意;若逞其虚骄之气,动辄加以声色,非唯无益,而又害之。”"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少年国士
第一节 致用之思
第二节 屡试不中
第三节 立志御侮
第二章 太平事起
第一节 办寇之人
第二节 初露锋芒
第三节 贵人提携
第四节 大展身手
第五节 身陷风波
第三章 人生转机
第一节 襄办湘军
第二节 渐立门户
第三节 志在平吴
第四章 总督浙闽
第一节 入浙初捷
第二节 多方突击
第三节 克复湖杭
第四节 能征善治
第五章 未雨绸缪
第一节 誓卫海疆
第二节 一心为国
第六章 剿捻遇挫
第一节 捻军之患
第二节 险酿大祸
第七章 肃叛安民
第一节 剿抚并用
第二节 分路出击
第三节 围点打援
第四节 打通门户
第五节 重创叛军
第六节 名扬陕甘
第八章 深谋远虑
第一节 西域狼烟
第二节 海塞并重
第九章 跃马天山
第一节 整军备战
第二节 疏通粮道
第三节 剑指乌城
第四节 纵横东西
第五节 抬棺向西
第十章 春风度玉关
第一节 师夷长技
第二节 兴屯重农
第三节 利国利民
第十一章 国之重臣
第一节 入值军机处
第二节 振兴两江
第三节 老骥伏枥
第四节 逢敌亮剑
第十二章 壮志千古
第一节 临危受命
第二节 败局难挽
第三节 名垂千古
附录一 婚姻轶事
附录二 蔚然家风
附录三 左、曾渊源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