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东坡传:诗酒趁年华,烟雨任平生(百万畅销书作家刘小川继《品中国文人》后力作)
0.00     定价 ¥ 5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1165573
  • 作      者:
    刘小川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在不安的世界与苏东坡相遇,做个快乐的人

    ★百万畅销书作家刘小川继《品中国文人》后力作

    ★细细品读苏东坡从未被定义、从未被打倒的一生

    ★苏东坡的一生标签很多,但从未被定义——大文豪、美食家、工程师,乐天派、真性情、热心肠……

    ★苏东坡的一生起伏很多,但从未被打倒——无论身处高光时刻,还是至暗时刻,他都能活得恣意洒脱、乐观豁达

    ★人生当如苏轼:能讲究,也能将就

    ★本书原名《苏轼,叙述一种》,曾荣获巴金文学院随笔奖,修订再版,精装典藏

    ★祝勇、康震、郦波、董宇辉等推崇备至的文学偶像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小川

    著名作家,在传统文化与传记文学领域深耕多年,潜心于阅读思索、著书立说,因其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笔锋被誉为“中国传记文学的革新者”。

    代表作《品中国文人》系列屡获殊荣,长销十余年,累计发行上百万册;口碑之作《苏轼,叙述一种》荣获巴金文学院随笔奖,广受好评,本书即为该作的修订版,体例做了调整,内容略有增删,带你细细品读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洒脱人生与人格魅力。


展开
内容介绍

    大文豪、美食家、工程师……

    乐天派、真性情、热心肠……

    苏东坡的一生标签很多,但从未被定义。

    进士及第、名动京师、地方历练……

    乌台诗案、元祐党争、晚年漂泊……

    苏东坡的一生起伏很多,但从未被打倒。

    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此等人物,若不相识,岂不憾哉?

    来吧,让我们披一身蓑衣,迎一场风雨,与东坡并肩而行,信步归去……


展开
精彩书评

    苏东坡柔情又豪放,苦涩也坦荡。顺境与逆境,出世与入世,他都经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他都体验。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境遇里,在不同的时间里,与苏东坡相遇。

——祝勇


    苏东坡在我们这个文化里头扮演一个zui da的勇气就是,只要我自己不认输,没人能说我输。

——康震


    所谓境界,判定标准就是格局和维度,我们或许达不到苏轼这么高的格局,但可以学习他看待问题的心境,尽量把心胸放宽。

——郦波


    但是看过很多人之后,我们还是发现自己喜欢苏东坡。因为他像一个朋友﹐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们才想要这种朋友。

——董宇辉


展开
精彩书摘

十年生死两茫茫

    治平元年(1064),苏轼在凤翔任期满,朝廷召他返回汴梁,入判登闻鼓院。宋代官员的考核、升迁制度叫磨勘,取磨炼、勘察之意。文官磨勘三年,武官磨勘五年。

    靠近年底了,凤翔连日雨夹雪,朔风千里,树木光秃秃的,全无一点绿色。秋收冬藏,而人要在大地上挪动。王弗偏又卧病,苏轼决定推迟行期。

    苏轼写诗:“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兄弟不相见,屈指一千天。弟弟想哥哥更甚,他在京城一直闲着。父亲忙着编修礼书,身子骨也大不如前了。苏轼赶赴汴梁的愿望十分强烈,妻子一病,他改变了主意。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三年后得一子苏迈,其后再未生育。她身子弱,气血不足,也许在凤翔有过身孕,流产了。她一个弱女子,性格却像程夫人。她注视着自己的丈夫,想要施加某些影响。程夫人生前可能嘱咐过她。嫁苏轼十一年,她大约九年半和丈夫在一起。

    苏轼不愿走,王弗催他上路。她硬撑着身子,大口吃饭,快步行走,往脸上涂胭脂,以示肤色红润。她说病已好了,可以动身了。她连日说了好几次。她一把抱起六岁多的儿子苏迈……于是,苏轼动身。一家子的车马未到长安,雨雪更大了,道路泥泞,望不到尽头。河水结了冰。刺骨的寒风吹进咿呀作响的车厢,王弗紧紧搂着儿子,为儿子挡风。

    一行人夜宿华阴县。王弗整夜咳嗽。到汴梁宜秋门附近的南园,她又躺下了,有气无力的样子。苏轼请来大夫给她瞧病。将息了半个月,王弗渐渐气色转好,却又忙起来,收拾南园的这个家,种菜喂鸡,给儿子讲书本,为丈夫洗官衣,为公公跑药铺。苏轼到登闻鼓院上班,也是忙得两头见黑。回家饭菜香啊!苏轼听到妻子哼唱欢乐的家乡小曲。其实是哼给他听,叫他放心忙公务。

    五月,王弗病倒。中旬,王弗明亮的丽眼永远闭上,一头青丝进了黑棺材。高挑而鲜艳的青神姑娘、温婉贤惠的妻子,未享几天福,却忽然西去,千呼万唤唤不醒。

    棺木殡于寺庙,以后归葬故里。


    王弗去世后不到一年,苏洵亡,享年五十九岁。

    老处士苏老泉受欧阳修的赏识,得以不仕而官,为朝廷编礼书,格外勤奋。几年累下来,积劳成疾,终于不治。他兴奋,乃至亢奋,于是勤奋,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展平生抱负,报欧阳公知遇之恩。他连年加油干,干到油枯灯灭。

    苏洵偏爱战国的纵横家,对老庄的平和冲淡察之未详。立功立言之志过于强烈,不怕费周折,不顾病且衰,执意要干出一番名堂。这类强力意志,形成了古今太多人的生存盲点,苏洵是其中之一。

    孔孟一生激烈,却是懂得“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通体舒展貌)。

    孔子七十三岁,孟子八十四岁,寿同庄子,逊于墨子。老子一百多岁,那神仙般的飘逸身影,提醒着炎黄子孙这一点。


    短短几年间,苏轼丧母,丧妻,丧父。他才三十岁,屡遭大变故。“双料状元”仿佛身在青云之上,忽然跌进痛苦的无底深渊。他诉诸文字的不多,士大夫讳言家中事,苦难中的内心历程远在史料之外。令人惊讶的倒是苏东坡承受痛苦的能力,后来亲友们逝去,他一次次大恸,永无休止地怀念。痛苦,怀念,追思绵绵,在古代和前现代乃是人的常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知密州时,写下这首词,怀念妻子王弗,柔情万端,直抵永恒的无助与绝望。

    苏洵既亡,士大夫吊唁者二百余人。宋英宗赐银一百两,绢一百匹,韩琦、欧阳修等大臣赠银数百两,苏东坡皆不受,他希望朝廷追赠先父为光禄寺丞,官六品。这是父亲的遗愿,又能恩荫于苏家的后代。朝廷批准了,拨一艘官船让苏氏兄弟扶棺归乡。走水路,逆流而行一千六百余里,历时三个多月。

    船上两副黑漆棺材,幼小的孩子们作何感受?江水、太阳、星空,这些亘古不变之物与生命之短暂,形成强烈反差。苏轼奔丧、扶棺,未留下一首诗。对死亡的追问显然是儒学的短板,“未知生,焉知死?”先秦诸子的死亡追问被孔夫子遮蔽了。

    江行百余日,苏轼每天面对父亲和爱妻的亡灵,他在想些什么呢?

    人在何处?人在生与死之间。静静的黑夜里,黑棺材显得很大……


    治平三年(1066),苏氏兄弟回到眉山丁父忧。

    苏轼葬父亲和妻子于眉山城之东,今天的土地乡苏坟山。苏洵、程氏、王弗均葬于此,青山绕陵墓,万松伴英灵。苏轼丁忧近三年,手栽松苗三万棵。兄弟二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常常待在那儿,躬身栽树培土,仰看蓝天白云。

    我曾经多次拜谒苏坟山,那地方太美了。隐约似有气场弥漫于周遭。我起初以为是个人感受,问别人,竟有同感!

    王弗墓前的清风如泣如诉,仿佛诉说着她的幽怨:她与苏轼,欢娱太少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十年一晃而过。苏轼说过的,要和她生同衾死同穴,可他的陵墓远在河南郏县……

    王弗频繁地走进苏轼的梦中,似乎要补上夫妻恩爱的好时光。苏轼细腻回应她,爱不够怜不够。又是一个十年,阴阳时向梦里缠绕,然而梦要醒,美满的梦境会突然中断。诗人深陷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中。

    熙宁八年(1075),知密州的苏轼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阴阳隔天地,相爱至深的男女永无消息。这是人类永恒的绝望之一。想念亡人越深切,越能“触摸”到这种绝望。

    苏轼对王弗的怀念,是不知不觉的、倏然而至的—这更接近怀念的本质。他事先并无计划,要在亡妻的十年忌为她写点什么。伟大的艺术作品好像都跟意志没关系。感觉是慢慢积聚,自发地寻找它们的喷发点:这个谜一般的漫长过程也许正是艺术吸引人的奥秘所在。诗人提纯了普通人的深切感受。《江城子》语句平实,对应日常生活的场景,七十个字,说尽无穷思念。浓郁的哀伤托出王弗凄婉而美丽的形象。汉语的表达能力真是令人一再惊奇。

    而眼下有一种喧嚣:读图时代到来了!我不知道这是鼓吹进步还是提倡退化。我只知道,这首简短的悼亡之作,明显胜过那些类似题材的、哪怕是较为成功的影视剧。影视剧通常看过就忘了,而要忘记“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的文字,可能需要用点力气。

    苏轼这首《江城子》,自它问世至今,打动过多少人,没人统计过。肯定是天文数字。没有比这更哀婉的声音了。我想到一个“右派”的故事,不妨在这儿讲一讲。“右派”是成都人,当然是知识分子,由于乱说话,1957年被下放到眉山尚义公社,接受改造。此人姓陈,我的一个知青朋友徐文钦曾是他的邻居,尊称他老陈,常去借书或讨教书法、小提琴指法。老陈的妻子不是“右派”,却随丈夫到了尚义公社某生产队,过着艰辛而屈辱的日子。她随时可以回成都,可她不走,她守着丈夫吃苦。这一守就是八年。八年之后她踏上了黄泉路,葬于异地他乡,轮到丈夫来守她了。年年忌日,老陈到她的坟前献一束花,念一遍“十年生死两茫茫”,双泪长流……类似的故事肯定很多很多,九百多年来,苏轼的这首悼亡经典打动过无数的中国人,催泪如江河。

    而读者掉下的眼泪,乃是人世间最为深沉的眼泪,和那些煽情煽出来的液体不可同日而语。

    煽情的特征是:让眼泪来去匆匆、莫名其妙,它本身拒绝深沉的感动。因为一旦深沉,情感持续的时间长,它就不好卖钱了。煽情的目的是:让你哭,是为了掏你的腰包。一切以煽情为职业者,都是人类情感的小偷,他们打着文化产业化的旗号,把感动从人的内心深处生生剥离,推向易于调动、易于变花样耍花招的浅表层。


展开
目录

小引


生活之意蕴层

天才少年

多情少年

奇人张方平,醉翁欧阳修

初仕凤翔

亦敌亦友

十年生死两茫茫

国家亟待医国手

牛形人王安石,斗牛士苏子瞻

美感激活山水

人间天堂,酒食地狱

好风光加好女子,然后就有好诗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

美政美词双丰,更有美人如月

小人难防

身陷乌台

生活大师

灵感缪斯

诗文书画,浑然天成

谁能伴我田间饮,醉倒惟有支头砖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司马牛,司马牛!

宋代青年真有福,能够崇拜苏东坡

文豪的小毛病

优秀的工程师

元祐党争

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多欲,多慈,多思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后记 我的邻居苏东坡

苏轼作品赏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