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出生和家世
出生
“婆婆,小阿婶生了,多一点的。恭喜恭喜!”大媳妇边揩自己双手的血迹,边走到房门口,向等候多时的婆婆报喜,说完又转身进房去了。
婆婆听到报喜,不知等了多少时间的焦急心情顿时转为喜悦。她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扶着竹椅扶手,慢慢地坐下。婆婆那年62岁,这天晚饭后,听到小媳妇肚子疼,羊水也出来了,她就叫人把大竹椅搬到房门口,专等这一喜讯。这条大竹椅,何年何月造,已记不清,但她清楚地记得,10年前,1894年,大媳妇生第一个儿子仁耀,就坐这把竹椅,等到喜报的;3年前,小媳妇生第一个儿子仁廷也是坐这把椅子得喜报,此后不到5个月,大媳妇生第二个儿子仁焕,也是坐这椅子得喜报;2个月前,大媳妇生三子仁福还是坐这椅子得喜报,今天又得喜报,想想真开心。婆婆正想得入神时,大媳妇冲到跟前,结结巴巴地对婆婆说:“那咋办,婴儿出来动了两下后再也不动不哭,已过去半支香工夫了。”婆婆闻声一惊,猛地站起来反问道:“你心里有办法吗?”“我只听人说,倒抡起婴儿,轻轻地朝婴儿背心里拍几下,也许有救。我没有做过,不敢擅自做主。”大媳妇说。婆婆说:“你去做吧,不会怪你的。”“明白。”大媳妇边说边快速回房。不一会儿,婆婆清楚地听到“哇”的一声婴儿哭声,心中一喜,站起来欲跨入房门,这时大媳妇挡住了她说:“好了,好了,手脚动得有力,哭泣得厉害。”
“这是你的功劳,大家会记得的。”婆婆高兴地说。
这天是光绪甲辰(1904年)十一月二十日子时。
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是没有专业接生员的,这天负责给孩子接生的是孩子的大妈妈,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大嫂。当时习俗,长辈是不进产房的,连孩子的父亲也要到月子满月才能进房,同孩子同辈的女人不在此列。
这天孩子父亲孙知连,与胞兄知荣,各挑一担桐油到黄岩外公家去卖,尚未回家。据说,黄岩近海边,民用木制船较多,而制木船要用大量的桐油,故价格要比本地高近一倍。在外公外婆及其他亲朋的帮助下,一担桐油多赚了好几块大洋。兄弟俩一路上很高兴,孩子出生第二天才到家。到家立即与母亲(因父亲6年前已去世)商定,请人算命排八字,取名字。
最后取名为仁厚,“仁”是辈分,即仁字辈,字玉庆。知连认为,儿子生在四明山山脉牛团湾大山里,为有个纪念,取号为岳生。孙岳生参加地下工作后,曾用过“鹤笙”的名字。
第二节 出生地简况
据史料记载,孙氏是“剡东旺族”,这在孙氏宗谱里也有记述。孙氏主要居住地是珠溪村、赵家岩头村及牛团湾(含珠溪坞)等村落,在这些村落中,孙姓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嵊县(今嵊州市),据《嵊县志》记载,是浙江省古县城之一,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在距牛团湾不到10千米的道官山上有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出土和地表暴露。
西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已置县,名为剡,属会稽郡。新朝(王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剡县改尽忠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名剡县。
唐五代十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剡县立嵊州及剡城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嵊州及剡城县,复名剡县。县治下设乡里,今牛团湾一带所在地隶属于崇信乡。梁开平二年(吴越天宝元年,908年),吴越国钱镠将剡县改名为赡县,辖余下27乡,牛团湾仍属崇信乡。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878年),吴越归宋,赡县复名剡县。宣和三年(1121年)七月,剡县改名嵊县。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县城和13个乡,2个镇,庄36个,并改崇信乡为崇康区,牛团湾隶属崇康区。
民国十年(1921年),全县设22个区,1381个村,牛团湾隶属崇康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实行乡、镇、保、甲制,将民国十年设立的22个区改为22个乡,其中甘霖、长乐、崇仁、三界、浦口5个镇照旧,牛团湾隶属浦口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冬,废除区级建制,全县设37个乡,6个镇,1030个保,10213个甲,牛团湾隶属于四维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设区级建制,全县5个区,6个镇,37个乡,1070个保,10080个甲。牛团湾隶属四维乡第四保,称牛团湾保(含珠溪坞)。
嵊县东乡,设置上东区、下东区、中东区、里东区,牛团湾隶属下东区四维乡。
嵊县从建制和沿革变迁的历史事实看,称为古县城是不为过的。 嵊县从古至今出过不少名人,有的还是世界级的。如:大书法家王羲之、辛亥革命勇士竺绍康和人口学巨匠马寅初、围棋大师马孝春,等等。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