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壮族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整合研究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12680
  • 作      者:
    作者:覃德清//杨丽萍|责编:郭晓鸿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覃德清,1963年生,壮族,广西柳江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文化人类学专业法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广西师范大学壮学研究所所长、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度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入选者,广西优秀专家。
  主要从事壮族文学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审美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民生与民心》《中国文化学》等论著12部;在《文学评论》《民间文化论坛》《民族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4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相关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杨丽萍,1968年生,汉族,广西全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民族双语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教育、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完成或正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研究课题十余项;出版《壮族教育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等独著或合著10部;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壮族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整合研究》站在理论与实践兼顾、个案研究与宏观思辨交融的多学科研究立场,以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视角探讨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诗性传统的延续路径,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同文化建设的进程相结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借助国内外诗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壮族民歌习俗、壮族诗性传统阐释壮族文化遗产隐含的诗性基因、诗性思维和诗性精神;下篇重点探讨诗性传统与壮族文化建设交融整合的路径与方法,从壮族聚居区文化建设实践,探寻壮族文化传承的新机制,从文化保护与文化建设的交融整合,促进壮族文化的发展繁荣。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二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三 核心理念与研究方法
四 调研过程与总体构架
五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上篇 壮族诗性传统的多维审视
第一章 何谓诗性?
——诗性传统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
一 “诗性”与诗性基因的文化意涵
二 诗性基因与诗性传统的衍生机制
三 诗性基因的核心特质及其文化表征
四 诗性传统的文化谱系及其遗传密码
第二章 何时飞歌?
——壮族诗性基因与诗性传统的历史性审视
一 审美感知与心灵启悟
二 壮族历史进程与情感表达
三 社会文化演进与诗性传统的变迁
四 人生旅程与情感体验
五 壮族民歌中的时间认知
第三章 何处飞歌?
——壮族诗性传统的传承空间
一 壮族栖居空间与区域文化格局
二 壮族诗性传统的空间差异
三 壮族民歌传承语境的变迁
四 壮族诗性空间转移的文化机制
第四章 谁是歌者
——壮族诗性传统的传承主体
一 从“刘三女太”到“印象·刘三姐”:真实主体与想象主体
二 壮族民间歌者的构成及其人生际遇
三 壮族歌者的人文情怀与文化困惑
四 壮族知识分子与壮族诗性传统的延续
第五章 所歌何事?
——壮族诗性传统的文化内涵
一 宇宙形成:天地神人的认知与想象
二 家国情怀:民族历史的记忆与表述
三 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的熏染与建构
四 情感表达:喜怒哀乐的体验与宣泄
……
下篇 诗性整合与壮族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