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智慧(精)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212670
  • 作      者:
    作者:楼宇烈|编者:孙国柱|责编:曾辉//易希瑶
  • 出 版 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楼宇烈,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祖籍浙江嵊州。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虔诚守护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主要著作有:《王弼集校释》《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温故知新:中国哲学研究论文集》《宗教研究方法讲记》《中国的人文信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智慧》凝聚了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育人半个多世纪的心血结晶,首次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他研究中国文化的心得。 楼宇烈先生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华文化的智慧,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华文化、世界共享等多角度出发,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面貌和核心要义,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儒释道三家的智慧、中医的直觉智慧、中国人的艺术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之学,等等,生动诠释了醇厚中和的中华文化气象。 本书对于我们当下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智慧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的智慧》:
  至今,在不少中国人的思想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两个解不开的情结,解不开这两个情结,也就很难使这些人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这两个思想情结就是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民主与科学的成分,以至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与民主、科学相排斥的、无法相容的。因此,为推动国学或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我认为首先要化解人们思想上的这两个情结。
  毫无疑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找不到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和自由、平等观念的。事实上,西方近代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也并非古已有之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以工商资本为主要形态以后,通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观念变革才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当时还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找不到近代工商资本社会所具有的民主思想观念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中国人民百年来前仆后继的流血奋斗,正是为了改变这种中西社会和文化上的时代差异问题。尽管今天中西社会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但应当明确一点,这种发展程度上的差距,已不是过去那种时代性的差异了。
  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并非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与西方传统文化毫无渊源关系。众所周知,西方近代文化发端于14至16世纪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亦即罗马、希腊古典文化的复兴。固然,这种复兴也并“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可是,由此也足以说明西方近代文化的形成,是与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再有,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基本观念和结构,而就是这次启蒙运动,曾经深受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孔子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在当时许多欧洲启蒙思想家那里,中国一度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国,儒家伦理被解释为最富民主、平等精神的学说,孔子也被推尊为时代的守护者,人们对孔子的赞美、景仰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西方近代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同化于东方或中国文化,而是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等营养以后,发展出了与古希腊罗马和希伯来传统文化接轨的近代西方文化。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西方近代的平等观念也不等同于中国儒家“民胞物与”“推己及人”的“泛爱”说,而西方近代的民主思想则更是不等同于中国儒家的民本理念。弄清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事实至少告诉我们三件事:一是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发生过程中,曾积极继承和发扬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二是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发生过程中,曾受到过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影响,并吸收了其中某些有益的营养,不过它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来吸取外来文化营养的,由此而形成的近代文化是一种西方类型的文化。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一点也没有可为近现代民主思想、制度借鉴和启发的东西,相反,它已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制度的生成发生了某种启发作用。荀子尝说:“循其旧法,择其善者而明用之。”(《荀子·王霸》)因此,只要今人对传统文化资源选择和诠释得当,也必将对中国现代民主思想、制度的建设与健全有良多的启发与借鉴。
  西方近代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学习、借鉴和吸收外来的文化,与继承、发扬传统的文化,应该而且也是可以很好地统一起来的。它既不像某些人所鼓吹的,对外来文化只能全盘接受;也不像某些人所描绘的,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朽到一无可取之处。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的主体意识
正确地认识文化
不能只用一种文化标准衡量另一种文化
中国文化缺乏民主、科学的成分吗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人就是天地的一颗心

第二章 中华文化的主体构成
互融互补的儒释道三教
儒家的智慧
道家的智慧
佛家的智慧
中国人的艺术世界
中医的直觉智慧

第三章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人要向“天”学习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理念
“用中”“时中”
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
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
解决人类三大矛盾的儒释道文化

第四章 中华文化世界共享
重建礼仪之邦
与“武化”相对应的“文化”
君子:中国文化里的“绅士”
积极发扬知行合一的精神
无为才能无不为
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
诸法无我:自我的本来面目
东方文化,造福人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