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有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课题研究意义
第三节 课题研究状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二、主要地形区
第二节 气候变迁
一、气候变迁对古代文明的影响
二、商代的气候状况
三、周代的气候状况
第三节 水资源状况
一、河流
二、湖泊
第四节 森林植被状况
一、林木资源
二、草原植被状况
第五节 野生动物资源
一、商代的野生动物状况
二、周代的野生动物状况
三、野生动物分布的变化——以大象和犀牛为例
第六节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旱灾
三、水灾
四、地震
五、虫灾
六、火灾
七、风灾
八、雪霜冰雹灾害
九、自然灾害促成的社会文明——社会救助
第七节 人文社会环境——文化底蕴
一、中原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
二、旧石器时代的中原文明
三、新石器时代中原文明曙光渐放
四、二里头文化时代中原文明异彩绽放
五、古代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商周时期中原文明的繁荣
第一节 古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
一、文字——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中原地区——古代文字的发源地
三、中原地区的远古刻画符号
四、中原地区的甲骨文——人类文明的瑰宝
五、中原地区的商周金文及其他文字
第二节 城市文明及其繁荣
一、中原史前城址
二、夏文明探源的重要城址——二里头文化等城址
三、商代城市文明的成就
四、周代城市文明的繁荣
第三节 青铜文明的繁荣
一、中原地区青铜文明的萌芽
二、青铜时代的到来——二里头青铜文明
三、青铜文明的高峰——中原地区商周青铜文明
四、青铜文明对古代文明的承载
五、中原青铜文明的地位及贡献
第四节 发达的中原农业文明
一、土地性质的演变及中原列国的农业改革
二、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良
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
四、粮食作物的种类及演变
五、中原地区农业产量
第三章 商周时期城市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城市文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
一、商代城邑与环境
二、从盘庚迁殷看城邑对生态环境的依赖
三、周代的城邑营建观
四、郑韩故城所体现的生态环境观
第二节 城市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城邑营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宫室营建加大对生态资源的需求
三、城市中的亭台楼榭建造
第四章 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青铜文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
一、对矿产资源的依赖
二、对生产环境的依赖
三、对交通条件的依赖
第二节 青铜冶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青铜生产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三、青铜冶炼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章 商周时期中原农业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农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
一、悠久的农业文明
二、商周时期河南的农业生产环境
三、由农业滋生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农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刀耕火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农业发展加剧对生产环境的破坏
第六章 商周时期中原人口数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中原人口数量
第二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环境日益恶劣
二、人口增长导致对森林的破坏加剧
三、人口增长导致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加剧
四、厚葬对生态资源的巨大耗费
第七章 商周时期中原先贤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第一节 老子的生态智慧
一、老子的自然观
二、“道法自然”
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谴责
第二节 子产探索天人关系的新成就
一、“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基础
二、子产对天人关系认识的升华
第三节 墨子的生态环境思想
一、尊重自然的思想
二、合理适度利用自然资源的主张
三、对战争破坏生态环境的批判
第四节 庄子对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阐述
一、万物所由,天地有常
二、循天之理,顺物自然
三、天地并生,与天合一
四、物无贵贱,万物不伤
第五节 商鞅与环境保护立法
一、商鞅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二、“刑弃灰于道者”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六节 韩非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
一、对世界本源的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