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主游戏愉快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0.00     定价 ¥ 9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584410
  • 作      者:
    作者:王萍//石建伟//蔡盈|责编:江铭//高丽丽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幼儿年龄特征和本园的实际情况,教师以及教师与幼儿共同设置室内外若干区域,并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主游戏的一种教育活动。我国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历史并不短,但一直以来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本书是按照从对区域活动一些基本理论的介绍到区域的创设、区域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和评价的思路,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为幼儿园教师开展区域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 本书可供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学前教育行政、教研工作人员借鉴,也可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区域活动概述
  第一节 区域活动的内涵
  受美国“开放教育”的影响,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区域活动”这一概念。
  一、区域活动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区域活动,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但在学前教育界有着趋于一致的认识。所谓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根据自身的课程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幼儿年龄特征和本园的实际情况,教师与幼儿共同设置室内外若干区域,并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主游戏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将活动空间划成不同的区域,幼儿是在不同的活动区中进行活动,因此区域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各个区域是根据游戏的特征创设的,幼儿在各个活动区活动时能获得游戏般的体验,因此区域活动也被称为区角游戏。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进行学习,获得知识、能力等,以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目标确定的依据
  区域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终达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反过来,幼儿园课程目标也是区域活动创设的重要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可依据国家颁发的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文件进行制订,主要依据是教育部颁发的以下三个文件中的相关内容。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
  2016年,教育部颁发的重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从体、智、德、美四方面提出的,具体如下。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按照五大领域划分了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在每个领域中确定的目标如下。
  1. 健康领域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 语言领域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 社会领域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 科学领域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 艺术领域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并且每个领域都将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的表现和水平具体化、细致化和目标化,五大领域的具体目标如下。
  1. 健康领域目标
  1)身心状况
  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
  3~4岁: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94.9~111.7厘米,体重12.7~21.2公斤;女孩身高94.1~111.3厘米,体重12.3~21.5公斤);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4~5岁: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0.7~119.2厘米,体重14.1~24.2公斤;女孩身高99.9~118.9厘米,体重13.7~24.9公斤);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5~6岁: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6.1~125.8厘米,体重15.9~27.1公斤;女孩身高104.9~125.4厘米,体重15.3~27.8公斤);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
  4~5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5~6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4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
  
  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4~5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5~6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天气变化时较少感冒,能适应车、船等交通工具造成的轻微颠簸;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幼儿园或班级能较快适应。
  2)动作发展
  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3~4岁: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能双手向上抛球。
  4~5岁: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5~6岁: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能连续跳绳;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能连续拍球。
  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4岁: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米左右;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能快跑15米左右;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4~5岁: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能快跑20米左右;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5~6岁: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能快跑25米左右;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
  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3~4岁:能用笔涂涂画画;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
  4~5岁: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会用筷子吃饭;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5~6岁: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熟练使用筷子;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3~4岁: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15分钟;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4~5岁: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分钟;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5~6岁: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
  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区域活动概述 1
第一节 区域活动的内涵 1
第二节 区域设置的范围 15
第三节 区域活动的形式 24
第四节 区域活动的渊源 25
第五节 区域活动的理论基础 27
第六节 区域活动的相关理论 29
第七节 区域活动应秉持的理念 32
第八节 区域活动的特点 32
第九节 区域活动的价值 35
第十节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36
第十一节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角色 39
第二章 区域的设计 45
第一节 区域设计的原则 45
第二节 室内各区域的创设 48
第三节 户外各区域的创设 75
第三章 区域活动的开展 86
第一节 区域的创设 86
第二节 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 93
第四章 区域活动的指导 97
第一节 观察与记录 97
第二节 活动中的指导 118
第五章 区域活动评价 129
第一节 区域活动评价概述 129
第二节 区域活动评价的内容 131
第三节 区域活动评价的方法 138
第六章 区域活动的其他相关问题 148
第一节 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的整合 148
第二节 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相互生成 154
第三节 区域活动的混龄组织 158
第四节 地域与文化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利用 164
第五节 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的困惑 175
参考文献 1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