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讲解员有声语言表达与传播》:
一、讲解礼仪的文化内涵
讲解礼仪是讲解员与社会公众交往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素养,讲解员工作的特性要求讲解员每天与游客进行直接接触,外在的讲解礼仪能够反映出讲解员内在的品德风尚、道德操守以及文化涵养。讲解员是文化传播者,工作单位不能仅仅注重讲解员的外在形象,而忽略对讲解员内在文化修养的考察。讲解员的言谈举止以及日常穿着不仅能够展现个人精神风貌,同时也是对博物馆和纪念馆整体形象的反映。
讲解员作为博物馆和纪念馆对外展示的窗口,要高度认识到讲解礼仪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图片、短视频以及各种社交平台,讲解员的社会影响力会以游客为基点进行高频率、快节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讲解员的一言一行会被更多人关注,出现“放大镜效应”,规范的讲解礼仪因此成为讲解过程中化解矛盾、拉近距离的润滑剂。讲解员要不断完善自身内在的文化素养,培养外在的讲解礼仪,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向游客展示出良好的个人风采。
讲解工作要以游客为中心,重视游客感受。因此,在培养讲解员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不仅要集中提升讲解员的基本文化水平,同样要重视讲解礼仪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让讲解员对讲解礼仪以及讲解中涉及的社交礼仪形成清晰认识。在讲解中展示出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提供讲解服务时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包容游客,与游客建立和谐的交际关系。
法律与礼仪同属于社会行为准则,但是前者强调惩恶,后者更多的是扬善。中华礼仪注重培养公民高尚的情操,塑造谦虚友善的人格,在个人品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社会的和谐友好氛围。从文明发展历程角度看,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风俗习惯以及文明程度的集中展现。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个人社会交际能力以及思想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彰显着礼仪的重要性。讲解礼仪文化属于人际交往礼仪范畴,是在讲解员与游客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讲解过程中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情感交流的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礼仪强调“节度”,会基于不同交际场所以及交际目的发生相应的变动,在博物馆和纪念馆中,讲解员需要在与游客互动的过程中让游客体会到自身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讲解礼仪要遵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既定的互动准则,这是与游客之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推动力。
无论讲解员以何种方式表达对游客的尊重,礼貌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讲解员在自我介绍时要使用礼貌用语,让游客体会到自身的友好之意。同时,讲解员还要注重讲解过程中的礼节,相对于礼貌来说,讲解礼节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可以说礼貌构成了礼仪的内容,是个人形象及至国家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有助于推动个体形成良好的文化气质,培养崇高的精神品格,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而礼节为礼貌勾画出边界,为礼仪划定合理范围,使礼仪活动表现张弛有度。
讲解员要培养自身礼仪,使之能够内化于心。培养讲解礼仪要把握三方面原则:“以人为本”、“顾全大局”以及“合理而可能”。“以人为本”是指讲解员要心怀游客,在讲解过程中将照顾游客感受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动力。讲解内容的受众是游客,讲解员要时刻为游客着想,为游客提供细致而真诚的服务,使每位游客都能够感受到博物馆和纪念馆的人文关怀。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树立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周到、真诚的服务。对于特殊群体,例如儿童、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游客,要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用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的困难。在回答游客提问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讲解员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详细具体。同时秉持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在接触过程中主动配合游客的宗教习惯以示尊重。“顾全大局”主要是指讲解服务要不偏不倚,全面覆盖到每一位游客,绝对不能因游客穿着打扮或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性服务,使部分游客感到被忽视。讲解效果考察的是讲解员为每位游客提供的讲解服务质量高低,而非某一位游客的满意程度,因此,讲解服务应该无差别提供给每一位游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