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期刊出现伊始,就表现了为社会进步而战的强烈特色。。美国1991年出版的一部期刊史上,开宗明义介绍的第一本美国期刊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14年创办的《综合杂志和历史编年》。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运动和反对奴隶制的参加者,在这本期刊里不断发表有锋芒的政治主张,期刊史作者因而称誉这个刊物体现了“美国期刊的伟大传统”。美国初期期刊还出现过不少推动社会进步的舆论。比如,反对厂矿雇用童工,反对食品掺入有害身体健康的添加剂,反对限制妇女选举权等。在欧洲一些国家,期刊出现之后,不少刊物配合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报道时事风云,传播革命消息,鼓舞士气。推动社会进步,成为欧洲期刊发展初期的鲜明特色。在中国,梁启超于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旬刊,宣传“维新变法”。他在这个刊物上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系列文章,风靡一时,令读者“如饮狂泉”。《时务报》发行量达到1700份,在当时是创纪录的。20世纪初叶,一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于1905年创办的《民报》月刊,鼓吹革命思潮。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编办的《新青年》杂志,先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打破中国思想界沉闷的局面,接着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及同时期与它彼此呼应的上百种宣传新思潮的期刊,不仅给中国期刊史,也给中国文化史、革命史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领时代潮流之先,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讴歌,而开拓,而战斗,从一开始就成为人类期刊事业的宝贵传统。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光彩形象的,首先是这类刊物。今天我们办刊物要珍惜这个传统,努力在刊物中弘扬时代主旋律,把刊物办成历史发展趋势的指南针,办成时代脉搏跳动的扬声器。
(二)大众传媒趋势
从18世纪初叶到20世纪初叶,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这时,人们对于信息的知晓权有越来越多的要求。期刊正是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而出现的。也正因此,它一出现就显示了与传统的传媒——图书不同的特点。它传达信息求新、求快,而不可能做到像图书那样追求鸿篇巨制;它有文化轻骑队的特点,不必像图书追求厚重深广;由于以传递信息和满足普通人生活需要为目的,它一旦出现就必然要尽快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不能像有些图书可以高踞在学术的殿堂里(这里说的是期刊总体状况,部分学术性刊物情况有所不同)。从期刊在传播上的这些特色来看,它一开始就显示出自己的群众性,显示了对大众的充分开放性,显示了为群众提供信息和各种精神食粮的潜力和丰富性。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大众传媒趋势。
观察中外期刊初期发展史,有许多现象显示这种趋势。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自身成长,其读者阅读政治时事、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发展变化信息的能力和兴趣越来越大,因此,早期的刊物,相当多的是新闻类周刊、半周刊,这些刊物显然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与群众性。现代意义的大众传媒,从历史上看,应该说是自这一时期的许多杂志和许多报纸,或者说是许多兼有杂志与报纸特点的出版物开始的。早期期刊出现不久,就呈现读者蜂拥而至的现象。公众对读期刊的浓厚兴趣,主要突出在以下三个热点上:
1.对公众发布新闻信息和对社会、政治问题公开评述的刊物。在西方出现很多这类期刊。就中国来说,像上面提到的《时务报》《民报》《新青年》等都是,这些刊物令读者“如饮狂泉”,风靡一时。
2.文学创作刊物。文学创作与期刊结合是早期期刊中的突出现象,像狄更斯、马克·吐温等许多作家的作品都曾刊登在当时的期刊中。当时西方不少期刊是以刊登侦探、打斗、科幻、冒险、恋情、家庭等内容的文学创作而受欢迎的。在中国,像《新青年》等一些杂志,都很重视发表文学创作,特别是鲁迅等人的新文学作品,为刊物吸引了大量读者,增加了刊物的知名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