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蓝皮书: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0)》:
(1)音频听众收听方式的共生性
影响音频产业生态格局的核心在于音频听众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广播听众从广播媒体的专属资源逐步演化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音频产业的共有资源,广播听众的收听注意力也从广播媒体逐步向移动音频转移,移动音频新生听众的收听注意力也在向广播音频转移,由此形成了移动音频和广播音频听众注意力共生的局面。
在整个音频听众中,最近三个月内收听过移动音频的达88.65%,其中只听移动音频的为39.9%,收听过广播音频的达60.09%,其中只听广播音频的为11.35%,而既听广播音频也听移动音频的为48.74%,充分说明整个音频市场收听行为的交叉重叠与共生性。而音频听众的交叉重叠与共生性具备相当程度的可逆性,也就是既有从广播音频固有听众转化为与移动音频共生听众,也有从移动音频新兴听众转化为与广播音频共生听众。
这种交叉重叠与共生性主要聚焦在25-44岁听众中,该群体既有互联网的原生性,又有车载广播音频的移动性,他们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而成长,又是目前市场消费的主力群体与私家车的主要拥有和使用者,因此他们在驾乘私家车的过程中会采用车载广播收音系统收听广播音频,在睡前场景又会使用智鸵移动设备收听自己喜爱的移动音频,成为音频市场重要的核心力量,也是广播音频的主力收听人群。
其他年龄听众中,45岁以上听众主要收听广播音频,仅听广播音频而不昕移动音频的占67.55%,既听广播音频又听移动音频的占27.09%,两者构成了广播音频基础听众。45岁以上音频听众基本属于前互联网时代广播的原住民,对于广播媒体及广播音频有着极深的情怀,即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的陪伴性和服务性仍然深深赢得他们的坚守。而24岁以下听众基本属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完全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互联网基因深深地植入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因此24岁以下听众基本是以收听移动音频为主,这也是互联网时代音频媒体争夺的焦点人群。
(2)广播听众收听行为的交叉性
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媒体生态,也改变了媒体受众的触媒习惯。自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广播媒体就在致力于媒体的融合发展和融合传播。广播媒体逐步实现了电波传播、网络传播和移动传播的转型和升级:通过网络传播弥补了广播音频难以留存的短板,实现了广播节目的点播和回听,尽管只是简单的广播音频由电波传播到网络传播的迁徙,但极大地方便了广播听众对广播音频的收听诉求;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便捷性、交互性和智能性,实现了广播音频的矩阵化传播和智能化传播,突破了广播音频的传统线性传播方式,满足了广播听众的个性化收听诉求,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音频受众的收听体验。
由于音频听众的交叉重叠与共生性收听行为,广播听众的收听行为也存在传统收听和网络收听的共生特点。采用传统收听方式的占比达到71.78%,网络收听方式的占比达到88.14%,而既采用传统方式收听也采用网络方式收听的占比为59.92%。从收听方式维度既反映了广播听众收听的多元性,也反映了广播听众收听场景所决定的收听方式的固有性、交叉性和网络化的特点。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渗透,为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突破了传统电波媒体的单一传播方式,实现了传统传播方式和网络传播方式的场景化传播特点。从广播听众收听广播音频的终端渠道分析,车载收听终端和智能移动终端是广播听众收听广播音频最为重要的两大收听终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