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英美旧城中心区百年更新实践的审视及思考)/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
0.00     定价 ¥ 11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08458
  • 作      者:
    作者:陈阳|责编:曹胜玫|总主编:阳建强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高品质存量发展的重要时刻,土地混合利用因具备多维度可持续效应潜力,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如何在动态更新过程中持续提升土地混合利用水平也就成为重要议题。 本书意在明晰过往研究对土地混合利用演变规律解析的不足,基于可持续更新目标,构建新的审视框架,以土地混合利用理念复苏发源地“旧城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梳理了英、美等国1900年代至2010年代“瓦解—复苏—衍化”的百年更新实践历程,归纳了英、美等国为实现可持续效应经历的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历程的规律,辨析土地混合利用的土地功能要素、土地利用形式和土地利用权力的协同演变特征及内在机制,从而深化了土地混合利用、土地混合利用优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把握实践过程中土地混合利用是否在向发挥可持续效应的良性方向演变,以及解决如何保障实现良性演变和正确理解良性演变等一系列科学问题。 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教材。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西方旧城土地混合利用理念与实践持续强化演变
1.1.2 国内背景:本土旧城土地混合利用现实与转型需求存在落差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拓展完善土地混合利用理论认知
1.2.2 实现由“静态格局”到“动态演进”的规律总结视角转变
1.2.3 应对转型期我国旧城的优化需求
1.3 相关概念
1.3.1 旧城中心区
1.3.1.1 概念定义
1.3.1.2 范围界定
1.3.2 土地混合利用
1.4 研究综述
1.4.1 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相关研究
1.4.1.1 国际发展历程研究
1.4.1.2 理论概念演变研究
1.4.1.3 国际政策与实践演变研究
1.4.1.4 形成机制与实施成效相关研究
1.4.2 国际旧城中心区更新路径演变
1.4.2.1 更新政策实践发展历程研究
1.4.2.2 演变规律研究
1.4.3 研究评述
1.5 本书研究框架
第2章 英美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实践的审视框架
2.1 新的审视框架创建的必要性
2.1.1 实现可持续更新是土地混合利用的本质内涵
2.1.1.1 土地利用方式内涵与准则的理论要求
2.1.1.2 土地混合利用实践复苏及兴盛的现实要求
2.1.2 过往研究对土地混合利用认知的异同
2.1.2.1 概念理解差异中存在的模糊化
2.1.2.2 概念理解共识中的确定与非确定
2.1.3 新的审视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2.1.3.1 过往研究对演变规律的解析不足
2.1.3.2 新的审视框架建立的准则
2.2 可持续更新审视框架的构建
2.2.1 审视思路
2.2.1.1 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审视内容维度
2.2.1.2 基于实践方式演变的审视历程维度
2.2.1.3 基于研究目标的审视规律应用维度
2.2.2 审视对象及范围
2.2.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2.2.2.2 时间范围的确定
2.2.3 审视分析数据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瓦解:旧城中心区的秩序疏解(1900—1950年代)
3.1 “混杂”成为亟须解决的不可持续根源
3.1.1 环境维度:拥挤混杂布局引发环境恶化
3.1.2 社会维度:持续社会隔离加重交通拥堵
3.1.3 经济维度:混杂权属阻碍商业开发需求
3.2 基于可持续更新视角的现代规划理论的应对方式评述
3.2.1 寻求结构秩序性
3.2.1.1 理性功能主义
3.2.1.2 交通分区的协同
3.2.2 疏散人口与功能
3.2.2.1 霍华德田园城市对旧城中心区的疏散思想
3.2.2.2 盖迪斯的区域规划对旧城中心区的疏散思想
3.2.3 现代规划理论的利弊影响与“片面应用”机制
3.2.3.1 现代规划理论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的利弊影响
3.2.3.2 现代规划理论的片面应用:经济维度至上的中央商务区
3.3 基于片面应用的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的瓦解
3.3.1 关注经济维度的功能要素分离
3.3.1.1 政策引导下低价值功能外迁
3.3.1.2 市场机制下经济性职能集聚
3.3.1.3 政府掌控下公共空间提升
3.3.2 追求秩序隔离的时空利用模式
3.3.2.1 “功能-交通”空间隔离模式
3.3.2.2 “宏观-微观”时间断裂模式
3.3.3 强调集权控制的实施政策工具
3.3.3.1 集权式区划工具的运用
3.3.3.2 公共征地权下的更新政策
3.4 本章小结:演变动因、演变重点、实践模式
第4章 批判:瓦解的恶果与混合的呼吁
4.1 秩序疏解造成的不可持续恶果
4.1.1 社会维度:人口隔离与社会结构断裂
4.1.1.1 “宏观一微观”双层面的人口隔离
4.1.1.2 社会生态结构遭到破坏
4.1.2 环境维度:物质空间破坏与环境恶化
4.1.2.1 物质空间破坏
4.1.2.2 生活环境恶化
4.1.3 经济维度:经济衰退与去工业化灾难
4.1.3.1 经济持续衰退
4.1.3.2 去工业化的灾难影响
4.1.4 综合结果:安全丧失与不公平的动乱
4.1.4.1 秩序与疏解导致安全隐患
4.1.4.2 社会不公平引发大规模动乱
4.2 基于可持续更新视角的后现代规划理论复苏的总体评述
4.2.1 人本主义的城市多样性
4.2.1.1 雅各布斯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1.2 其他多样性拥护者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2 延续历史的城市文脉主义
4.2.2.1 英国城镇景观运动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2.2 美国文脉主义对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3 批判无序蔓延的中心区回归
4.2.3.1 对无序蔓延的批判
4.2.3.2 重归中心区思想对土地混合利用复苏的主张
4.2.4 追求社会公正的公众参与
4.2.4.1 土地利用方式非公正的背后机制
4.2.4.2 公众参与成为解决途径
4.2.5 后现代规划理论下的复苏框架与“非全面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