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呈现出“群体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融汇中西的作用,有其独特的学术内涵与时代特征,是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忽视的学术遗产。
1935年,中国地方自治学会出版项定荣编述的《山东邹平之乡村建设事业》;同年,湖北地方政务研究会出版吴景洲等编著的《调查乡村建设纪要》。1936年,乡村建设研究会出版阎珀玉编著、阎若雨校阅的《山东乡村建设概观》;同年,《行政研究》创刊号发表马博厂编著的《邹平定县等地考察印象记》、成都开明书店出版袁植群著《青岛邹平定县乡村建设考察记》。1937年,县市行政讲习所印行仇鳌、孙慕迦编写的《考察济宁菏泽邹平定县日程》。本次编辑,将上述史料合为一卷,以《中国乡村建设考察记》为名,收入《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文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