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测度
1.3.2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理论框架
1.3.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1.3.4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1.4 主要创新与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4.1 主要创新
1.4.2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2章 文献回顾及评述
2.1 新型城镇化的测度、阶段划分及驱动机制
2.1.1 新型城镇化的测度方法
2.1.2 新型城镇化阶段划分
2.1.3 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机制
2.2 产业集聚的测度、过程及驱动机制
2.2.1 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
2.2.2 产业集聚的过程
2.2.3 产业集聚的驱动机制
2.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研究
2.3.1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的内涵研究
2.3.2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的测度方法
2.3.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关系的研究
2.4 总体评述
第3章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内涵与测度
3.1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内涵的确定
3.1.1 城镇化
3.1.2 新型城镇化
3.1.3 产业集聚
3.2 新型城镇化测度
3.2.1 新型城镇化阶段的判别
3.2.2 新型城镇化综合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
3.2.3 测度结果
3.3 产业集聚的测度
3.3.1 非农产业分类与数据来源
3.3.2 测度方法
3.3.3 测度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理论框架
4.1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
4.1.1 城镇是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
4.1.2 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4.2 产业集聚的阶段性
4.2.1 萌芽期
4.2.2 成长期
4.2.3 成熟期
4.2.4 衰退期
4.2.5 复苏期
4.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的内涵
4.3.1 资源禀赋的耦合
4.3.2 产业结构的耦合
4.3.3 空间布局的耦合
4.3.4 发展环境的耦合
4.4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4.4.1 根植机制
4.4.2 强化机制
4.4.3 创新机制
4.4.4 选择机制
4.5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的理论模型
4.5.1 基础模型构建
4.5.2 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
4.5.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互动
4.6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的过程
4.6.1 新型城镇化初期阶段
4.6.2 新型城镇化中前期阶段
4.6.3 新型城镇化中后期阶段
4.6.4 新型城镇化后期阶段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动态互动关系
5.1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关系的PVAR模型构建
5.1.1 PVAR模型
5.1.2 面板单位根检验
5.1.3 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
5.2 变量与数据
5.3 实证分析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5.3.2 PVAR模型回归
5.3.3 P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选取及模型稳定性检验
5.3.4 P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
5.3.5 P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
5.3.6 PVAR模型方差分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造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6.1 制造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的测度
6.1.1 制造业分类与数据来源
6.1.2 测度方法
6.1.3 制造业专业化、多样化测度结果
6.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6.2.1 基准计量模型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6.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4 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的进一步探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7.1 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的测度
7.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7.2.1 基准计量模型
7.2.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7.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7.2.4 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的进一步探讨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