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颠覆还是泡沫?
反垄断背景下,互联网巨头应该何去何从?
用结构性思维看清商业世界,把握未来方向
《假新闻的出现: 互联网对群体理性的冲击》
谣言和假新闻的产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因为造谣者误判,另一种则是利益驱使。由于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做到理性,因此误判是在所难免的。比如,有些人对外星人深信不疑,一看到天空中的一些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独特现象就会将之归结为UFO 造访地球;有些人信了这个神或者那个仙,自然会把自己经历的很多无法轻易得到解释的现象归结为神迹;如果对科学没有扎实的理解,当别人开玩笑声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2020年的某一天地球引力有独特的变化,会导致家里的扫把能自己立起来时,有人会深信不疑。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把扫把立起来这个事其实和引力变化无关。当这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明显错误的解释再传播给其他人时,谣言就产生了。
由误判驱动的谣言虽然很普遍,但一般并不会对社会造成过于负面的影响。而如果谣言是造谣者因为利益驱动而故意为之,其危害就一定会存在,而且有时候极大。这种受利益驱动的谣言数不胜数。一般来讲,造谣者都是有获利动机的社会机构或群体。比如,上市公司为了维持股价,可以人为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公司运营数据,为的是在融资时欺骗投资人,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政府官员为了执政业绩,也可能掩盖对本国或本地区不利的经济或社会状况;石油和煤炭企业,为了能长期生存下去,可能会雇用科学家“发现”碳排放与全球变暖毫无关系;烟草公司,为了增加收入,可以说抽烟可以预防SARS或新冠肺炎①;科学家,为了发表论文,可能会杜撰数据,伪造结果。
谣言往往都是很能抓人眼球的奇闻轶事,传播力很强。谣言的传播机制很像病毒,一传十,十传百。谣言最终是否能“感染”整个社会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谣言本身的迷惑性。简单的谣言往往不攻自破,复杂的、模棱两可的谣言就很有传播力。上市公司之所以经常有利润造假的行为,是因为要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第一章 用结构性思维分析社会问题
逆转生育率下降,办法有三个
群体判断:理性与谣言
如何像犹太人一样拥有超常的创新力
创新需要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
如何给孩子们减负
网络的逻辑
快乐和财富的秘密
第二章 用结构性思维分析变局下的中国经济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做碳中和
经济的虚与实
零利率的经济学
需求不足,从哪里找
人民币的国际机遇
中国的外汇储备该怎样投资
海南的发展需要突破性思维
第三章 用结构性思维看清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
股市的素描
A股公司利润的高速增长可持续吗
牛市爆发危机的症结
金融创新:发行国家股票调节风险溢价
国家股票的进一步解释
反思P2P:潜在的金融危机
第四章 结构性思维视角下的管理问题
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核心逻辑
企业家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老板,你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高尔夫球与企业管理
如何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
如何系统思考企业传承问题
如何培养领导力
第五章 用结构性思维分析行业与投资机遇
理解产业的三维视角
为什么说中国房地产有两个泡沫,而原因只有一个
芯片产业的经济逻辑
软件行业的底层逻辑
反垄断下,互联网巨头何去何从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颠覆还是泡沫
新能源汽车估值泡沫何时会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