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大萧条(下沉时代,在普通人身上见证美国历史的沉浮)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7685166
  • 作      者:
    [美]狄克逊·韦克特
  • 译      者:
    秦传安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工厂倒闭、订单锐减到股市崩盘,从廉租公寓、超加工食物到不断扩大的失业大军,这是向美国至暗时刻投去的一道辛辣目光。

《了不起的盖茨比》于此落下帷幕,《愤怒的葡萄》从这里开始漫长征途。

旧时代的新解读,繁荣中找时代风口,萧条中看生存智慧。


展开
作者简介

狄克逊•韦克特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他专长于研究美国文明社会的演变以及美国英雄的塑造,喜爱进行社会理想的记录。韦克特在提炼和阐释宏大复杂的历史主题方面表现出独到的

匠心,因此被赋予“历史手艺人”的美称。他的著作包括《美国文明的改革范式》《美国英雄》《美国社会传奇:社会理想记录1607—1937》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他在历史学和文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


展开
内容介绍

从身处繁华都市的失业工人,到逃离“尘土盆地”的受灾农民,从饱受剥削的童工,到东海岸的知识精英……不同于机械冰冷的俯瞰式论述,狄克逊·韦克特喜欢通过这些小人物的眼睛去看那场金融瘟疫下的衣食住行。他用真实的文字、细腻的笔触带领我们穿越回那个“咆哮的年代”,看当时的人如何以微薄之力对抗艰难岁月。置身于隐秘的时代洪流,谁也不知道自己正熬过历史最深处的变动。

大规模失业,经济增长停滞,企业陷入残酷的内卷式淘汰赛,各行业的竞争都暗暗加剧,产业和个人都失去自信;旧行业转型、新行业成长;每个人都力求以新模式应对新挑战……一百年来不断重演的经济起伏,都能在大萧条中找到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 2 章

  新的生活设计


这次最严重、最漫长的大萧条,对日常生活的冲击无处不在。 

普通妇女烧茶做饭、缝补浆洗、操持家务的世界,比普通男人的世界受到的损害要小,也就是说,只要有米可炊,有衣可补,头顶上有片屋顶可以遮风避雨,她们的日子就一如平常。然而,在1930年,五个女人当中有一个女人——总数将近1,100万——在家庭之外工作。自1890年以来,她们的人数增长了6倍。这样的女人容易受到就业危机的直接伤害,尽管刚开始她们的处境往往相对要好一些, 

因为她们的工资较低,而且通常也更听话,从而受到雇主的青睐。 

随着经济大萧条的持续,劳动力过剩导致工作时间缩短,工资水平降低,这种女性优势稳步缩小。那些在失业的回潮中失去立足之地的女人发现,再找工作已经很难了,为了战胜“容颜渐老、韶华不再”的障碍,一场女性主义运动打出了“永远28岁”的欢快口号,强烈要求女性雇主们雇用年龄较大的同性,以平衡男性雇主对年轻、美丽的偏爱。甚至在教师行业,她们也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歧视。1931年,全国 教育协会报告,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城市禁止雇用已婚女性。这一政 策意味着更快的人员流动、结婚的推迟以及很多心系孩子的母亲被赶出教室,这些更多地帮助女性在职业上取得成功。无论在哪个领域,女性工作者都被认为是为了获得零花钱或增加家庭额外奢侈花费而窃取男性养家者的工作。 

在家里,艰难时期导致很多城市女性迅速放弃了家政服务。在小镇和乡村地区,逆境的袭击有时候使得女人不得不重新捡起早已忘得差不多的古老手艺,从而给已经忙碌不堪的妻子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这些手艺多半是老祖母教的,很多家庭开始制肥皂、烘干水果、腌制泡菜、烤面包、做蜜饯、在熏制室加工食品并储藏在地窖里、用药草制药、染色和制衣。1931年,玻璃缸的销售超过了此前11年中的任何一年,而对罐装食品的需求却逐渐减少。

但这种复兴是短命的,很难持续到最严峻的时期,因为即使是乡村家庭,也很少能长时间地维持对那些依然被欧洲农民所珍视的手艺的兴趣。收入的锐减,使得贫困家庭无缘于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比如报纸、杂志、电影,常常还有像卫生纸、咖啡、茶和糖之类的日用品。观察者们往往轻松愉快地谈论“居家过日子运动”;不太抱有幻想的农民家庭则辛酸地称之为“木屐”。妻子们常常接一些诸如洗熨缝纫之类的活,烤蛋糕和馅饼拿到集市去买,或者为搭伙人、旅行者提供膳宿,以此贴补家用,而代价却是牺牲自己的精力。小本经营的个体户可以开设驾车旅行营地、路边售货亭、美容厅、小商品店。 

工业企业倾泻到美国家庭中的小器具的洪流——电烤箱、搅蛋器、烤架、华夫饼熨斗、咖啡渗滤壶、洗衣机、电炉——连同家具和缝纫机的销售,在1930年代初期突然间放缓了。另一方面,电冰箱以它们新的功效和便利性迎合了依然没有满足的市场,继续红红火火地卖着。炼乳、人造纤维和收音机是另外一些公众拒绝放弃的商品。汽油和汽车配件的销售也在坚持,但新车的购买量却像自由落体一样垂直下降,如今,开去年流行的车型不再是一件丢脸的事。曼哈顿的出租车司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收入从每天7美元下降到了2到3美元。 

纽约市更能说明问题的缩减指标是:1930—1931年间减少了大约4万部电话,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增长了4倍。1917—1918年间,战争的紧张情绪导致香烟销量激增,同样在30年代的大萧条中成为了人们的慰藉,其产量从1930年的1,230亿支,增长到了1936年的1,580亿支。吸烟上的单一标准继续大行其道,一个典型的中等城镇上为妇女服务的餐馆,如今也放上了烟灰缸。 

“中镇”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特写镜头。1929—1933年间,汽车加油站的数量翻了将近一倍,与此同时,销售额也仅仅下降了4%,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把汽车看作是不可或缺的。在另一端,珠宝店的顾客人数下降得最厉害,其销售额下降了85%。木材和建筑材料的生意下降了几乎一样多,而家具店和糖果店损失了其70%的主顾。商业饮食行业眼瞅着它们的生意减少了63%,家庭放弃了“上馆子换换口味”的奢侈。然而,或许应该补充一点:这并不是永久性的逆转,因为,随着好日子的最早征兆的出现,人们重新走出家门,出外享用美食,在20世纪30年代结束之前,餐馆的数量比家庭的数量增加得还要快。 

在任何一个地方,服装都为节约开支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领域。 

男人的服装比女人的更容易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因为,哪怕只具备最基本的骑士精神,也能认识到时尚对妻子和女儿的重要性。早在1930年,女装和童装的产量只比上一年下降了13%,但男装的产量却比1929年的水平下降了25%,第二年下降了32%。既是为了经济,也是为了方便,更多的男性开始放弃硬衣领、帽子、吊袜带和泳衣上装。


展开
目录

第 1 章 从富足到寒酸  001

第 2 章 新的生活设计  025

第 3 章 换 帅  041

第 4 章 百日新政  061

第 5 章 公民及其政府  081

第 6 章 行进中的工会  105

第 7 章 变革中的城乡  121

第 8 章 老地区和新区域  151

第 9 章 寻找机会的年轻人  173

第10章 寻求保障的时代  197

第11章 新有闲阶级  215

第12章 阅读、写作与革命  243

第13章 消费与科学  275

第14章 与命运约会  297


缩写对照表 3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