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由1978年的3678.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09万亿元 ,人均GDP由385元增加到2019年的7.09万元,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的高质量增长转变,与此同时,人口实现了由快速增长向低速增长的转变,在不久的将来还将迎来负增长。中国人口和经济这一交叉变动无不带给研究者无限的深思!中国未来的经济是否还能持续增长下去?在人口增长下取得的经济增长会不会在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停止下来或者也出现负增长呢?在人口负增长下经济能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方式是什么呢?总之,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回答,在人口负增长条件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途径或方式需要理论阐释和实证探索,本书力图在一定范围有所突破和获得有价值的结论。而本章主要是对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予以阐释,对通过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进而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概要性导引,以便读者对全部研究有初步了解。
第一节 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
人口与经济是社会科学界特别是人口学、经济学长期关注而且有着深刻研究的领域和话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和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人口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特别是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认识受到人们所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深刻影响,甚至很多时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长期居世界第一,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3,如今仍占1/5。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其后的二十来年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羸弱而几近空白的工业基础,在迎来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使人们直观地认识到人口多会带来吃饭、穿衣、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的压力和一些几乎不能够解决的矛盾问题。以马寅初等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人口原因、对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的认识就是如此。即使像毛泽东这样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在认识中国人口问题时也还是从辩证思考、乐观应对、积极调动发挥人口优势的思想和行动,转变到认为人口要控制、人口生产也要有计划的思想并指导了实践。这种认识和思想是在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限制下面对现实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带来某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而做出的判断和改变。这一认识强化了那一时期及其后很长时期人们对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是一个制约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的认识,强调了人口与经济辩证关系中人口的负面影响,减弱了对人口多力量大的积极认识。
然而,由于对社会学、人口学研究的限制,1978年之前的20多年里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更多限于政府部门或者少数学者,公开的研究和讨论几乎空白。改革开放后,对面临的诸多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的是经济规模的增加和与就业相关的发展问题),面对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人们在寻找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提升的因素中,除了破除制度的障碍外,人口因素也成为被充分考量的因素。人们认为中国人口多了、人口增长太快了,消费大而导致积累不足,因而人口多增长快制约了经济发展(彭珮云,1997)。当时绝大多数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米都斯,1983)专家、学者和官员,都认为这是事实,是规律,是必然。而在中国这一观点和思想认识更是主导长达30多年。本书也认为这一观点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不正确!这种对人口与经济的认识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科学研究水平、技术水平、知识积累等多种因素限制。直到现在,也还有很多人认为世界上人口多了,地球上所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人口增加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和负面影响。即使是*乐观的人也不会认为人口可以无限制增长下去。
如何看待前人对人口与经济之关系的认识、对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如何认识现实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如何判断未来人口与经济发展走势,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运用严谨的逻辑、科学的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获得对处理好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一、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实
(一)人口规模和增长
如前所述,中国曾经是占世界人口1/3的国家,到1949年,中国人口规模达到5.42亿,占世界人口的1/4。新中国成立后,除1960年前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发展经历了快速增长、稳定发展,进而转变到目前的低速增长状态,到2018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4亿的体量,占世界人口近1/5。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前30年历史现实就是人口多、增长快、增量大;后40年尽管在短时期内转变到低速增长,但是规模大、惯性大使得人口增量在一段时间内依然巨大,如图1-1和图1-2所示。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中,20世纪50年代、1963~1975年,中国每年人口增量达到1500万人,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超过2000万人。20世纪70年代由于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并且人口处于长波波动低谷,人口增量略有降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实施的深入,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口波动的影响,人口增量在20世纪80年代又一次出现高峰,保持在1500万人左右,1990年之后人口增量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1600万人左右持续降低到2000年的1000万人,再降低到2010年的640万人左右,其后略有上升,维持在700万~800万人。
中国人口自然变动趋势和1949~2019年历年的人口增量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1949~2019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趋势
图1-2 中国1949~2019年历年的人口增量
(二)人口年龄类型和就业需求
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提升、社会稳定,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生育水平维持在高位运行,中国人口出现了一个2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期(除三年困难时期)。由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化的状态,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比由35%增长至40%左右(王金营等,2009)。自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开始实施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生育水平快速降低,出生人口有所减少,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开始降低,年龄结构开始发生转变,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上升,人口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这一进程中,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6亿人,增长到2010年的近10亿人,年平均有2000多万甚至2500万新进入劳动市场的劳动年龄人口,并且劳动负担由1978年的8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34%,而退出劳动市场的人口不足1000万人,因此需要解决15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岗位。因此,在新进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劳动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就业需求大大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在巨量人口作用下,中国的就业压力还会持续存在。
(三)自1949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1949年的中国,GDP只有413亿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大约为179.56亿美元,人均GDP只有不足76元,是美国人均水平的1/80。在整个经济中,50%的GDP为农业增加值,只有25%左右为工业增加值,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真正是人口多、底子薄,新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始建设的。
1949~1978年的30年里,除“二五”期间遇到三年困难时期,“一五”时期GDP实现平均增长9.2%,调整时期(1963~1965年)GDP平均增长达到15%,“三五”至“五五”三个时期GDP平均增长保持在6%~7%。应该说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国经济也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到1978年,GDP达到3624.1亿元,但人均GDP仍不足390元,是美国人均水平的1/70。到此时,第二产业占比达48.2%,工业产值相比20世纪50年代有了较大的飞跃。
自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实现近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到2018年底,GDP达到91.93万亿元,人均达到6.6万元左右(折合8000美元/人,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6),可见中国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1978~2012年,人均GDP年平均增长达到10%,2012~2019年,增速略有减缓,平均为7%,如图1-3所示。
图1-3 中国1953~2019年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优化,2018年第二产业占比降低为40.7%,而第三产业达到52.2%,如图1-4所示。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城镇为39251元,乡村为14167元,如图1-5所示。我国消费结构大大改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0%降低到2018年的28.36%,家庭拥有家用电器、汽车、智能手机等现代化工业产品的数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已实现经济增长带动经济发展,并且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