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心理学(原著第3版)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431557
  • 作      者:
    作者:(加拿大)史蒂文·J.海因|责编:孙蔚雯|译者:张春妹//洪建中//王东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史蒂文·J. 海因(Steven J. Heine)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教授、杰出学者。他的研究主要聚焦意义、基因本质主义和文化对动机的影响等方面。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行为与脑科学》(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他于2003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协会颁发的社会心理学杰出科学家早期事业奖,并于2011年获得实验社会心理学协会颁发的职业生涯奖。



译者简介


张春妹

湖北随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建设项目“当代文化心理学研究”负责人,主编“文化心理学精品译丛”(7本译著)。个人专著入选武汉大学社会人文学术丛书。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洪建中

芬兰籍华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应用心理学,主要从事文化、心理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和教学。


王 东

辽宁大连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文化心理学博士,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材中心产品运营一部副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心理学》是当代对文化心理学的阐述,展现了诸多全球性心理学实验研究,全面介绍了文化的差异在进化、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社会化、人格、动机、认知、情绪、人际吸引、道德以及身心健康等领域的影响。本书大量对比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以文化的视角开辟心理学研究的新空间,指出了非西方的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充分展示了文化心理学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社会以及周遭世界紧密相关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吗?


在思考人类如何成为文化物种之前,让我们考虑一下其他动物是否可以说是有文化的。后一个问题是有争议的,部分原因是对于文化的定义缺乏共识。与我在第一章中提到的定义文化方法不同,它指的是某种符号编码,即有一组信号、图标和词,这些信号、图标和词指的是该文化的大多数成员都认识的一些东西。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定义,就可以说:是的,人类是唯一拥有文化的物种,因为其他物种都不拥有符号编码(Deacon,1997)。但这一定义并不完全让人满意,并且有循环论证之嫌——我们以人类独有的特征来定义文化(例如,拥有符号编码),进而得出结论认为文化是人类独有的。


在前一章,我提出的文化定义更加宽泛,而且它避免了循环论证的问题。也就是说,人类是唯一能够通过社会传播从其物种的其他成员那里学习知识的吗?如果我们接受这种定义,那么人类绝不是唯一一个拥有文化的物种。在动物王国,有很多明显的文化学习的例子,也许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一只住在日本小岛上叫一默(Imo)的聪明雌性猕猴(Kawamura,1959)。有一天,一默得到一些甘薯,然后她在吃之前,先用旁边的水洗掉了上面的沙子。3个月内,一默的妈妈还有她的几个玩伴也开始洗甘薯。3年之后,一默群体里40%的成员都会清洗甘薯。很明显,清洗甘薯是一默发明的策略,然后被她周围的其他成员学习,继而成为居住在同一地方的猕猴小群体的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个文化学习的例子可以在黑猩猩身上看到。黑猩猩喜欢吃白蚁,这些昆虫很有营养并且很美味(至少对于黑猩猩来说)。然而,从又大又坚硬的土堆中获取这种美食是一个挑战。来自塞内加尔阿西里克山的黑猩猩已经可以使用工具将白蚁从洞穴中引出?图2.2)。具体来说,黑猩猩找了一根树枝,剥去树皮,然后将树枝伸入白蚁的洞穴来掏白蚁。来自坦桑尼亚贡贝民族公园的黑猩猩也用工具去掏白蚁,但是他们的方式不同。他们也将树枝剥去树皮,但是与塞内加尔黑猩猩不同的是,他们是用树皮来捕食白蚁(White et al.,1999)。这些行为看起来是通过文化传播在黑猩猩中代代相传的习得行为。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黑猩猩文化就这样形成了:树枝型捕蚁和树皮型捕蚁。事实上,研究者已经可以识别39种具体的行为来区分不同的黑猩猩族群,包括用树叶清洁身体的方式,通过拍打树枝吸引别人的注意,和用物体给自己挠痒的方式等(White et al.,1999)。因此,我们可以说黑猩猩中存在不同的文化。


文化不仅在灵长类动物中显而易见。在海豚和鲸鱼的进食策略和发声方面都发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复杂的文化学习的实例(Rendell & Whitehead,2001)。例如,有一群宽吻海豚会利用海绵作为觅食工具。他们撕下海绵,放在嘴上,于是当它们的吻部探入沙子或珊瑚里时就不会被划伤了。这是某一地区的海豚从母亲那里习得的行为。此外,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虎鲸会使用不同的方言,以至研究者可以通过虎鲸发出的声音来识别鲸群。这些方言已经被证明与人类文化一样,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Deecke,Ford,& Spooge,2000)。


此外,文化学习的证据不仅限于最聪明的物种。例如,鸽子似乎会从其他鸽子那里学习特定的食物获取策略(Lefebvre & Giraldeau,1994)。不同的鸟类会从其他鸟类那里学习特定的叫声,并且叫声会随着时间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Irwin,2000)。就连孔雀鱼(Lachlan,Crook,& Laland,1998)和不同种类的章鱼(Fiorito & Scotto,1992)也有向其他同类学习的迹象。因此,一些形式的文化学习在动物王国中随处可见。




文化学习


因此,并非只有人类能够进行文化学习。然而,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进行文化学习的技能的确是非常突出的。尽管很多物种都有学习文化信息的能力,但非人类物种似乎并不很擅长于此。例如,尽管其他日本猕猴可以学习一默洗甘薯的技能,但是它们学得并不是很好。这种学习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甚至很多猕猴根本学不会这项技能。相反,人类经常互相学习,而且往往只需学一次。人类文化的很多方面几乎为文化中的每个人所共享。比如方言、一些文化活动和特定的工具在特定的文化中非常普遍,以至在该文化中,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它们。所以,与人类种类多样的社会学习相比,猕猴和其他物种的文化学习看起来非常缓慢。


除此之外,在选择模仿对象上,人类与其他物种不同。比如,没有证据表明那些学习类似洗甘薯等新技能的猕猴会选择模仿哪只猕猴。在通常情况下,他们遇到谁就模仿谁。相比之下,很多证据表明,人类对自己选择模仿的对象相当挑剔。据说人类有一种“声望偏见”:人类特别留意哪些人有声望;也就是说,他们寻找有技能并受尊重的人,并尝试模仿这些人在做什么(Henrich & Gil-white,2001)。


近期研究测试了4岁的儿童是否真的更可能模仿有威望的个体的行为(Chudek,Heller,Birch,& Henrich,2011)。这些孩子看到两个成年人完成了一系列二元决策,例如,选择玩两个玩具中哪一个,或者选择吃两种食物中的哪一种,两个成年人做出的决策是相反的。然而,在两位成年人做决定前,孩子们会看到两个旁观者,他们只看其中一人,而忽视另外一位,这就是“声望”在研究中的操作性定义。随后,当孩子们有机会做选择时,他们更可能模仿有威望的个体所做的选择,而不是模仿被其他人忽略的那个人。因此,人类似乎有声望偏见,使他们更可能模仿被公认的有声望的个体。


模仿有声望的个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学习方式。与其随意选择一些人去模仿,或者选择向那些并不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学习,不如模仿有天分的个体,这使个体更有可能成功地学习。如果你想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篮球运动员,一个好的起点是去看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做了什么,而不是向我这种不能靠篮球谋生的人学习。


识别威望的标志,然后模仿那些展示标志的人,这样的技能更有可能在进化中保留下来。拥有这种技能的祖先更可能获取极其有用的文化知识,从而占据生存优势。此外,在尝试向他人学习技能时,人们并不总是很清楚获得成功取决于哪些特定的行为。例如,勒布朗·詹姆斯在篮球方面的非凡成就是由于他的日常训练、向自己童年的偶像迈克尔·乔丹学习、进行瑜伽训练,还是由于他听取了儿时教练的意见?


由于不清楚成功的关键行为是什么,个人最好的做法是有一个普遍的模仿机制。通过这个机制,他们被那些有声望的人吸引,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观察并试图模仿这些人。广告商利用了这一模仿机制,选择了像勒布朗·詹姆斯这样的明星来推销与他们的声望毫无关系的产品。例如,勒布朗·詹姆斯出现在可口可乐、国家农业保险、微软、麦当劳以及割草机制造商卡博科德(Cub Cadet)的广告中,这些似乎都与他的篮球技能没关系。


我们的一般模仿机制导致我们想要做有名望的人做的任何事情,即使我们经常以模仿错误的行为而告终。这一策略应该会增加我们?习真正通向成功的技能的可能性。声望偏见的一个副作用在于,人们着迷于名人,想了解他们所有的事情,比如他们增加了多少体重,或者和谁睡觉(图2.3)。的确,帕里斯·希尔顿(Paris Hilton)和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等大牌明星的崛起表明,我们的声望偏见如此强烈,以至有时到了可自我维持的程度——名人能变得有名仅仅因为有名,然后粉丝就会追随他们的一举一动。声望偏见也有其弊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可能模仿名人的不良行为。例如,当明星自杀后会引起大量跟风自杀事件(Mesoudi,2009)。因此,声望偏见可能是人类娴熟的文化学习的原因,但它们也促成了小报的诞生。


人类异常复杂的文化学习技能基于以下两种关键能力:考虑他人观点的能力及用言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些将在下一章进行描述。


心理理论。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文化学习的另一特征是独一无二的,或者说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当人类向他人学习时,他们能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人类有所谓的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指人们理解其他人的思维与自己的不同,因此其他人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意图。例如,一个1岁的婴儿会指着自己想要的玩具,这表明他知道妈妈没有意识到玩具在哪儿,他想将玩具的位置信息与妈妈分享。孩子理解妈妈脑中有与自己不同的想法。这种对他人意图状态的理解在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身上都很明显,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种理解的发展速度似乎相当相似(Callaghan,2005)。


这种心理理论在大多数物种中并不明显,就连在我们的近亲黑猩猩中也不明显(Povinelli,Perilloux,Reaux,& Bierschwale,1998;Tomasello,Kruger,& Ratner,1993)。特别的是,尽管受过人类训练的黑猩猩似乎能够接受他人的观点(例如,Savage-Rumbaugh,McDonland,Sevcik,Hokins,& Rubert,1986),尤其是当他们受到激励时(Brauer,Call,& Tomasello,2001),但在野外的黑猩猩身上显示出的证据少得多。例如,野生黑猩猩不会指向物体,不会向他人展示物体,不会将他人带到一个可以观察物体的地方,不会主动把东西拿出来给别人,也不会有意教别人学习新行为(Tomasello,1999)。此外,黑猩猩似乎没有意愿与同类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活动(Tomasello,Carpenter,Call,Behne,& Moll,2005)。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从文化的种类看心理学

    心理过程因文化不同而产生差异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文化心理学?

    每个人都是自己文化的产物

    文化心理学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二章 文化与人类本性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吗?

    人类为何精于文化学习?


第三章 文化进化

    文化变异从何而来?

    观念如何流行?

    影响观念传播的因素

    文化如何改变?

    面对改变,文化何以持续?


第四章 研究文化与心理学的方法

    跨文化研究需要考虑的因素

    文化研究的一些特定方法

    案例研究:美国南部的荣誉文化


第五章 发展和社会化

    大脑普遍会发展出具有文化差异的思维

    文化社会化的敏感期

    心理过程的文化差异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

    童年早期经历在不同文化中有何不同?

    困难的发展转变期

    通过教育实现的社会化


第六章 自我与人格

    我是谁?

    “独立”与“互依”的自我观

    内群体与外群体的关系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关注个体与文化异质性

    性别与文化

    自我概念在文化上的不同表现

    自我本质的内隐理论

    人格


第七章 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生活

    研究文化适应的难点

    当人们迁移到新文化中时,会发生什么?

    有差异但常常不平等

    多元文化人

    多元文化人可能更具有创造力


第八章 动机

    自我提升与自尊的动机

    面子与自我完善的动机

    宗教与成就动机

    能动性与控制

    适应环境与坚持自我的动机


第九章 认知与知觉

    分析思维与整体思维

    注意

    理解他人行为

    推理风格

    对矛盾的容忍

    创造性思维

    谈话与思考

    外显沟通与内隐沟通

    语言相对论


第十章 情绪

     什么是情绪?

     情绪体验会有文化差异吗?

     情绪与语言

     情绪体验种类的文化多样性

     主观幸福感与幸福的文化差异

     情绪文化差异的相关结论


第十一章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人际吸引

     亲密关系


第十二章 道德、宗教与正义

     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多样性解读

     科尔?格的道德发展层次论

     自主的伦理、社群的伦理与神性的伦理

     文化战争

     道德思想

     文化与公平


第十三章 生理健康

     人类的生物变异性

     文化与睡眠

     文化与健康

     医学与文化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障碍?

     文化约束综合征

     普遍性综合征

     心理治疗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