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得(116)》:
贾湖骨笛,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在化妆板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这一批精致骨笛,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8000年前。
贾湖出土的近20支骨笛,分散在不同的墓葬中,其年代先后相差很大。根据地层关系和碳14测年,贾湖文化遗存可以分为3个大的发展阶段,18支骨笛可以分为3种类型,与贾湖文化的分期基本一致。通过对其中两支骨笛自然音序的比较,可知1号骨笛相邻两音的距离比较远,自然音序中只有一个大二度音程,而在2号骨笛的自然音序中,却有三个大二度音程。这一重要发展,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从开放式的粗犷型到密集的细微型表现方式的追求,这是音乐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发展。在贾湖文化延续的1200年的历史时期中,分别制作出了能演奏四声和五声音阶的骨笛、六声及不完备七声音阶的骨笛、七声以及带有变化音的骨笛,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渐进性。
贾湖晚期的骨笛,大约在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80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骨笛除了一部分保持了中期的七孔骨笛的形制之外,还出现了八孔骨笛,不仅能吹奏出七声音阶,而且还出现了变化音,反映了贾湖先民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
再有就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骨哨。
这批骨哨有160件,距今有7000余年的历史。所谓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鸟的肢骨,截去两头,在骨管上磨出一两个或两三个吹孔制成的。这种骨哨可以吹出几个简单的音。骨哨是用来诱捕猎物还是用来吹奏乐曲,这一直是现代人思考的问题。从原始人的生产发展情况来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来诱捕猎物,也可以在闲暇时吹来取乐,当然应该还是以前者为主。
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还不是最早产生的乐器。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音阶的曲子《小白菜》。
由于贾湖骨笛是截取飞禽胫骨而得,每支骨管的长短、粗细、厚薄都不相同,骨管的形状也不甚规则,在如此不规则的异形管上计算符合音阶关系的孔距,是很复杂的难题。贾湖先民在制作前势必会有某种计算,并在钻孔过程中一再调整,直至开出满意的音高开孔。20号骨笛留下的3处计算开孔的痕迹,使我们得以了解贾湖骨笛制作的复杂过程。究竟先民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计算音孔位置的,这是我国数学史家和音律研究家面临的重大挑战。
贾湖骨笛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乐器,是贾湖先民有意识、有目的、有规范地制作的成品,显示了制作技术和演奏技巧的成熟。在所有已经出土的史前音乐文物中,贾湖骨笛的地位都是无可争议的,它表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