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情绪管理手册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4209640
  • 作      者:
    作者:李少聪|责编:杨譞
  • 出 版 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孩子小时候,情绪控制力差,只要有一点不如意,就会产生烦躁、生气等情绪,进而会对父母做出耍赖、攻击等行为。作为父母,要学会了解孩子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当孩子耍赖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坦然接受失败;等等。 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之后,他才能够学会在心情愉悦的同时,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从小打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孩子长大后才能成就强大的内心。
展开
内容介绍
孩子有他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并不是毫无缘由的,更非莫名其妙。作为父母要学会了解和控制孩子的情绪。本书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切入,步步深入解析藏于背后的原理,最后回到落地可行的操作上。当孩子的情绪被了解,家就不再是战场,而是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开怀大笑的地方。
展开
精彩书摘
1.“不烫”,“不疼”,孩子的感受亲妈也代替不了
情绪剧场:
妈妈给女儿兑好了洗澡水,女儿一只脚踩进去,就嗷嗷叫着出来了,直说烫。妈妈用手试了试,说:“一点儿也不烫,赶紧洗!”
女儿死活不肯把脚踩进去,妈妈担心等会儿水该凉了,就强制把女儿的脚摁到了盆里,任凭她哭泣、挣扎、大喊。
情绪分析:
我们感觉不烫,那仅仅是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但这一点常常被家长自动忽略,习惯依据自己的感觉标准去否定孩子的感觉。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非常多,孩子说:“我吃饱了。”妈妈说:“你才吃这么一点儿,就能饱?乖,再吃点儿。”孩子说:“妈妈,我热。”“热什么?温度这么低,你得多穿点儿。”孩子摔倒了说:“我疼。”妈妈说:“没事,不疼,你看都没破皮,也没流血。”
网上有人调侃这种现象,“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不疼,叫爸爸觉得你不疼;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父母原本是出于爱,担心孩子冻着、饿着,但很多人不知道长期不在乎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杀伤力。
当孩子的感受不被理解,不被看见,甚至被否定,孩子渐渐就会变得迷茫,失去感知的能力。网上有一个让人看了想哭的故事,有一个9岁的孩子,在吃了一碗饭后,问爸爸:“爸爸,我吃饱了吗?”
也曾有一个女孩20多岁了,在外地上大学,她在网上发布了一件让自己很尴尬的事:那天,她穿着毛衣,里面还套了秋衣和衬衣,而朋友都穿着短袖,以至于朋友都惊讶地问她:“你不热吗?”她想了想说:“还行。”朋友惊讶地盯着她说:“你满头都是汗啊,你真不热?”她只好嚅嚅地说:“我妈说看天气预报说降温了,让我多穿几件。”
当孩子连自己最基本的饥饿感、疼痛感、冷暖感都不能做主,都要靠别人来告知,他们就无法构建自我意识。一个人的感受是他自我存在的基础,孩子从呱呱坠地,作为一个小婴儿就开始在用吮吸、抓握来感知外界。孩子慢慢长大,学会了啃咬、触摸等,感受到的经验一点点累积起来,这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承认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确认自己的感受,然后形成自我意识。相反,如果孩子的感受得不到承认,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感受有问题,感到无比困惑和愤怒。而在父母的控制下,又无力反抗,只好慢慢选择远离和压抑自己的感受。最后,像木偶一样听从父母的话而活着,这就是假性自我。
当孩子连自己的感受都不了解、不确定、不相信,可能一生都需要依赖父母生活。
给父母的情绪管理建议: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感知系统,感受也没有对错和好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试着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
1.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摔倒了,问问他:“怎么样了?疼不疼?”而不是上来就说:“没事,没事,一点儿也不疼。”当孩子碗里的饭没吃完,问问他:“是不是吃饱了?”而不是逼着他把碗里的饭吃完。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仅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因此而感到安心。
2.认同孩子的感受
孩子回到家后,向父母抱怨午餐在教室吃,味道太难闻了。如果父母说:“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你们学校没有食堂。大家都一样,咋没听别的同学抱怨?”孩子可能会委屈闭嘴,父母又抱怨孩子有什么事都不愿意和自己说。
尊重孩子感受的第一条就是表达理解。当孩子说教室里的味道太难闻了,父母可以说:“可不,几十个人在那么小的教室里吃饭,肯定有味道。再加上现在是冬天,不开窗,那味道可想而知了。”孩子听到父母的附和,肯定会立即说:“是啊,一个下午都散不掉。”“那你们中午吃的什么?没有吃韭菜吧,要是有,估计你们都得好好练习忍功。”听着你的调侃,孩子也会忍不住笑了。
3.和孩子讨论他的感受
天气寒冷,孩子说:“妈妈,我想吃冰激凌。”如果父母直接反驳:“天气太冷,不能吃。”只会换来孩子的生气或者愤怒。父母不妨和孩子聊聊冰激凌这个话题:
妈妈:“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
孩子:“奶油巧克力的。”
妈妈:“嗯,我也喜欢,巧克力好甜啊。” 孩子:“我好想吃啊。”
妈妈:“我也好想吃,尤其在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吃上一个冰激凌,真是享受啊。”
孩子:“我记得夏天的时候,你买了一箱冰激凌,冻在冰箱里。”
妈妈:“对啊,夏天吃冰激凌才好啊,现在天气这么冷,吃一口牙齿都疼。”
孩子:“嗯,到了夏天,你再给我买吧。”
4.尊重孩子的感受
减少干涉,尊重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好了让孩子自由搭配衣服,结果孩子穿一条蓝裤子,搭配一件红夹克,你觉得简直像红蓝铅笔。但那是孩子自己搭配的,他自我感觉良好,他没有用过红蓝铅笔,也没有意象。所以,忍住不说为好。
尊重孩子的感受,就是要忍住自己的好心,管住自己的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看见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1.“不烫”,“不疼”,孩子的感受亲妈也代替不了
2.一哭就拿零食哄,无法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3.超级“黏妈”,是孩子出于安全感的正常需求
4.乖巧背后,是孩子不敢表达情绪
5.孩子情绪失控,只是需要父母的情感联结
6.分享孩子的快乐,是给孩子最好的关注和爱
7.接纳孩子的开心,也接纳孩子的不开心
8.有了二胎,理解“老大”的恐惧和失落
第二章 不吼不叫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1.孩子的好性格,来自父母的好脾气
2.写作业时母慈子孝,孩子才能写得又快又好
3.降低批评时的声调,更容易让孩子认识到错误
4.对孩子非原则性的错误,假装“看不见”
5.最气孩子顶嘴?柔软才是最好的还击武器
6.和孩子有商有量,被尊重的孩子才懂得尊重别人
7.比吼叫管用百倍的是,提前立规矩
8.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总看孩子不顺眼怎么办?
第三章 非暴力沟通法化解孩子的情绪
1.施暴的父母永远得不到友善的回应
2.当孩子倾诉烦恼,父母的回应很重要
3.孩子叛逆处处唱反调,顺着聊不强迫
4.“我不会”正确回应孩子的畏难情绪
5.孩子说害怕,温柔引导他说出内心的恐惧
6.一味说教,只会让孩子的厌学情绪更严重
7.错怪孩子后,要学会正确道歉
第四章 正确共情搞定熊孩子
1.正确运用共情,解决孩子的哭闹
2.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如何冷静应对
3.底线清晰不妥协,让孩子自觉停止耍赖
4.孩子打人咬人背后,是未被满足的情绪需求
5.孩子精力过剩爱捣蛋,给他宣泄的渠道
6.先接纳孩子的错误,再纠正错误
7.越阻止越逆反,适当满足孩子的欲望
8.多肯定,激发坏孩子内心变好的欲望
第五章 情绪疗愈,别让孩子悄无声息地崩溃
1.血情绪也会“饥饿”,关注孩子的心灵
2.抑郁不是矫情,是情绪生病了
3.别让你的“焦虑”,成为压垮孩子的稻草
4.不必“牺牲”,用恰到好处的爱滋养孩子
5.经常和孩子聊聊学习之外的趣事
6.给孩子空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
7.孩子情绪低落?和孩子一起做运动
8.和孩子玩到疯的亲子游戏,最具治愈力
第六章 锻炼心理弹性,让孩子告别玻璃心
1.陪孩子庆祝成功,也陪孩子庆祝失败
2.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
3.且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孩子吃点苦
4.让孩子有勇气拒绝别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
5.遭遇差评?教孩子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
6.提升自我价值感,让孩子远离自卑和脆弱
7.带孩子见见世面,再大的事儿都不是事儿
第七章 提高孩子情绪管理力的7个方法
1.教孩子认识不同情绪
2.告诉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做什么
3.孩子性情急躁,如何培养耐心
4.正确引导,帮孩子顺利走出分离焦虑情绪
5.帮孩子把嫉妒转化为正能量
6.孩子“翘尾巴”,引导他适当承认自己的不足
7.让孩子把内心的“情绪”画出来
第八章 建立正向思维,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1.遭遇倒霉事件,引导孩子做出积极的情绪选择
2.没有幽默感的父母,如何培养幽默的孩子
3.找方法不找借口,改掉孩子爱抱怨的习惯
4.帮成绩差的孩子建立信心
5.在贫穷的生活中,教给孩子乐观
6.增强掌控感,提升孩子的自信
7.发现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能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