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虽然不容易但是没关系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9160876
  • 作      者:
    作者:肖雪萍|责编:袁宁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肖雪萍:心理咨询师,多家官方媒体特约心理专家,《婚姻与家庭》杂志专栏作家,被读者誉为“内容品质有保障”的作家。已出版《滚床单心理学》《滚床单心理学2》《不完美的美》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虽然不容易,但是没关系》是描绘当代人“心理病”的轻松有趣的心理疗愈之书。全书一共七章,肖雪萍老师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输出核心、精华的心理学观点和内容,破解情绪,深挖根源,总结出一套自我重建的方法,用鸡汤文的风格,写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内容亲民,让读者识别自己焦虑情绪的根源,彻底知道自己潜意识层面的内心想法,觉察自己的行为,激发读者内在生命的价值,并且更快速、有效地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一步步感知当下,消除突发事件下的无力、愤怒与崩溃,建立内心的安全感,更熟练的应对生活。本书稿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和自己和解以及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之于社会,

就像鲑鱼之于大海

鲑鱼,一种神奇的洄游生物。

它们在淡水中出生,长大后,顺流而下到大海里生活,待到生殖成熟期,又跋涉千里,溯游而上,回到出生的地方,产卵,然后死去,变成小鲑鱼的原初养料。将来有一天,受到神秘昭示的小鲑鱼,也会像先辈一样,义无反顾地重演那一切。

我们人类也像鲑鱼一样,在父母身边长大,而后投身社会的洪流,学习,工作,交友,创造和体验自己的生活。待到谈婚论嫁时,循着某种熟悉的味道,找到和父母相似的人,与之结婚,重温儿时原初的生命基调。

如果鲑鱼的洄游是悲壮激情的生命旅程,那么我们人类的洄游则是爱恨交织的心灵轮转。

 

△生而为人,我们天生害怕孤独

关于人类为何天生“光溜溜”,一直有各种猜想,至今也没有定论。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喜欢没有体毛的伴侣,也有人说甩掉体毛是为了减少寄生虫,还有比较开脑洞的观点——历史上的人类曾经住在大海里,甩掉体毛是为了减少阻力。

“散热说”是目前公认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这个观点认为,早期人类需要长时间奔跑捕猎,所以甩掉体毛,增加汗腺,更有利于生存。

无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人类之所以是如今的模样,都是因为我们有长成这样的必要性。经过百万年的进化——基于世代先祖的共同需要——如今我们拥有一副堪称奇迹、构造复杂、精巧灵敏的身体。我们灵魂居住的躯壳如此复杂,以至于有人想象我们并非进化而来,而是被某个神秘的力量设计而成。而在我看来,那所谓神秘的力量,就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潜意识——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确实经过刻意的设计,只不过,那个设计师正是人类自己。

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智慧,绝不会无缘无故呈现某个样貌。作为潜意识和隐喻解读专家,我认为体毛的脱落,象征着先祖们放弃一部分自我的防御,勇敢地袒露脆弱,以便与他人连接。这是人类为了强化群居生活而做出的最优选择。因为人越脆弱,就越恐惧落单,越渴望和他人聚居在一起,以共同应对外部危险。

人类族群正是因为脆弱,才逐渐壮大为地球的霸主。这是多么神奇的因果关系啊!

我们需要爱,渴望被拥抱,恐惧被抛弃,都是被写在基因代码里的。这恐怕就是我们天生喜欢人群,渴望被他人认同和喜爱的原因,也是我们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看见别人打呵欠,自己也想打,听到别人笑,自己也想笑,看到别人悲伤,自己也落泪,听说别人买房买车,自己也想买的原因。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特性,是大脑里的镜像神经元细胞在发挥作用。镜像神经元是近些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发现的部分,但科学家们的共识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共情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上,甚至有人认为,镜像神经元细胞之于心理学,就像DNA之于生物学。

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果说我们的身心设计都是基于自身的需要,人类究竟为何需要镜像神经元?尤其是,模仿他人(和别人一样)的能力对人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把你的情绪装进我的心里

“讲完这些之后,你此刻的感觉是怎样的?身体如何?情绪如何?”

这是我在咨询中常问来访者的一句话。

来访者可能会说,他感到胸口发闷,或头疼头晕,或浑身流汗,或周身僵硬;他们还可能会说,此刻感到又伤心又委屈,还会有一些愤怒;但他们也可能会说,身体和心里都是一片空白,感觉不到什么东西。对于后者,我通常会聚焦一下自己的感觉,然后告诉他们,我倒是体验到了一些感觉,而我认为这可能与他有关。大部分时候,我对自己感觉的分享,都能令来访者有所触动,能让他们尝试去进入自己的感觉。

曾经有来访者惊奇地问:“我一直知道,我和我的心之间有一堵厚厚的墙,所以我感觉总是木木的。你是怎么穿透这个墙感受到我的呢?”我忘了自己当时说了什么,但肯定没讲镜像神经元细胞如何把我们连接在一起。人和人之间的非语言交流——态度、想法、情绪、情感、意图等,都是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生物基础之上。

我们大脑里的镜像神经元细胞,主要用于储存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让我们在看到、听到、想到别人的动作时,也本能地做出相似的反应。在镜像神经元细胞的活动下,我们可以对他人感同身受,只通过间接的体验——阅读、听音乐和看电影——就能被调动起相应的情绪和身体感觉(比如,明知道动画人物是虚构的,但你依然会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流泪)。

因为镜像神经元细胞的作用,我们甚至会把别人的想法和情绪装进自己的心里,并相信那就是自己的心理内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很难想象这样的心理现象——人们会替悲伤的父母流眼泪,会替焦虑的伴侣烦躁不安,也会通过抱怨父母或伴侣来“加强”情感上的联系——前者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后者则把自己的情绪丢给别人。通过这种情绪共享(感同身受)的方式,人们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变成休戚与共的整体。

如果脱落浓密的皮毛,是为了加强族群连接,那么先祖们设计出镜像神经元细胞,也是一样的目的: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的层面,人类族群都天然地向往、擅长、依赖群体生活。镜像神经元细胞让我们快速而又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意图和情绪,并调整自身的状态予以回应(心理创伤会损伤这个能力,带来一系列现实、心理和关系的困难),这有助于群体凝聚在一起,发展出深切亲近的情感联系,从而齐心协力地应对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这恐怕就是人类族群壮大至今的根本原因。

听起来很美好对不对?可是真相和想象,就像普通相机和美图秀秀的距离。我曾经说过“优点和缺点是孪生兄弟”的观点,那么镜像神经元细胞也是这种一体两面的存在:它为我们提供与群体间生物、情感、社会的连接,但也为我们感知自己、成为自己、作出选择等带来诸多困难。△来自基因的“全民创伤”

虽说在身体的构造上,所有人都因镜像神经元细胞而能够进行非语言的交流,但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在思维模式、处事风格、生活态度等方面,依然有着明显差异。往小一点说,我国疆域辽阔,造就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多样,因此,不同省份的人在性格特质、生活习惯、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诸多不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是一句俗语,还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语言等内涵。我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除了建基于生物基因,还深受地理环境,以及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人类的进化和历史,本质上就是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如果说农业社会的人们热爱土地,致力于各种农业生产,那么滨海地带的人们就热爱海洋,大力发展渔业、盐业、海洋交通和海外联系。在这个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的人,自然也形成了相应的文化、思想、精神、规则乃至文字和语言。可以这么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让全世界的人拥有形态各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毋庸置疑的是,生产力越落后的地区,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就越弱,对集体和环境的依赖程度也越高,就越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换种说法就是,人们不断地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和环境趋同。或许这也可以解释,落后地区的人为何更在意别人的看法,更渴望“和别人一样”,更在意“面子”了。

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之后,我们早已走过了工业文明,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信息文明里,甚至已经能望见智能文明的大门。然而在思想和意识的层面,却有一种仍然生活在农业文明社会中的感觉。这是一种与现实不符的感觉,却让很多人难以尊重自己的独特性,极度渴望他人的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和选择来寻找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就像一个成年人,某部分的记忆却停留在童年时期,绝对认同过去的经验和感觉,以致无法调动当下的能力和资源去创造自由自主的生活图景。

2020年初夏,我曾在一天之内接到两通电话,分别来自一位长辈和一个朋友。他们一会儿扮作三农专家口吻,一会儿又变身医疗专家,大谈国家的粮食政策和疫情势态,然后认真地建议我,赶快买一些大米囤起来。我对长辈表示了感谢,却跟朋友聊了一会儿。我问她,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说法。她大约是听出了我的质疑,静下来想了一会儿,情绪能量立刻降下大半。朋友告诉我,她先是被一个朋友“好心”提醒,然后就给父母打电话讲这件事,父母有些慌,放下电话就往超市跑,到超市一看,发现收银台很多人排队在买大米。父母转头又打电话给她,报告所见所闻。她立刻就神经紧张起来,认为事情是真的,就开始挨个儿给朋友们打电话,我就是其中之一。

当人们被焦虑和不安全充满,会本能地渴望回到群体中,找到可信任和依赖的人,诉说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以缓解那些难以忍受的情绪体验(出于自尊的需要,有些人会把求救包装成善意的建议)。当别人认同了我们的感觉,甚至通过眼神、表情和身体语言与我们的感觉同步,甚至模仿我们的行为,我们会感到自己被安抚。但是在这个讲述和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加入幻想的成分,导致情绪被夸大,严重脱离现实,让人们进入集体创伤的状态。

这种类似“全民创伤”的现象,一方面是镜像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我们的生物基因被设计了模仿他人的程序),也受到后天的文化基因的影响(我们的文化建基于农业文明),还和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有关。

△我说的话,没表达我的心

30岁的任武讲了一个非常具有诗意的梦。

梦里他还是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和爷爷在农田耕种。爷爷赶着牛,在前面拉犁,他扶着犁,在后面犁地。磨得铮亮的铁犁,翻出带着湿气的黑色泥土,肥沃的黑土地。这时候他一抬头,发现天上正在下诗,一片一片的诗,飘飘洒洒地落到他的头上,肩上,落到黑土地上,又被泥土卷裹到地里。

“我伸手接了几片诗,一个一个的文字!”他带着陶醉的神情,喃喃自语,仿佛又回到那神奇的梦境里。


展开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自序

虽然有点病,但没有关系 / 001

Part 1

我们之于社会,

就像鲑鱼之于大海 / 001

△生而为人,我们天生害怕孤独 / 003

△把你的情绪装进我的心里 / 005

△来自基因的“全民创伤” / 007

△我说的话,没表达我的心 / 010

△看起来和他人一样,让我觉得安全 / 013

△个人习惯PK群体习俗 / 016

Part 2

当社会被撞击,

没有人能免于疼痛 / 019

△极端的自我防御机制 / 021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023

△恐慌和不安全感: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 026

△迷信、传谣和信谣:控制和被控制 / 028

△疑病、脆弱与羞耻:并不可耻且有用 / 030

△我怎么突然变弱了? / 032

Part 3

你不是失控,

而是被激活了童年创伤 / 035

△被“标签”的我们 / 037

好人 / 037

病人 / 039

烟民 / 041

洁癖者 / 043

邋遢鬼 / 045

直男癌 / 046

女强人 / 048

键盘侠 / 050

工作狂 / 051

变色龙 / 053

万年单身 / 055

社恐患者 / 057

△大家都有“病” / 059

嗜睡 / 061

拖延症 / 062

过度肥胖 / 064

厌食和暴食 / 066

沉迷和上瘾 / 068

追星和单恋 / 069

过度囤积 / 071

反复确认 / 073

贫穷泥沼 / 074

透支消费 / 076

炫富行为 / 077

Part 4

焦虑是因为

你在无意识地重复 / 079

△人生剧本,在襁褓中就已书写 / 081

△职业选择:强迫性重复 / 085

△心理创伤造就独特的我 / 087

△告别“假快乐” / 089

△其实可以逆天改命 / 092

△羞耻感:身体和情绪之间的一堵墙 / 095

△“耻感文化”阻碍你做自己 / 097

Part 5

你最深的痛苦,

来自羞耻感 / 101

△羞耻感让你逃避 / 103

△世人都讨厌“我不好”的感觉 / 105

△自卑,羞耻感的外衣 / 106

△你一点也不羞耻 / 108

△羞耻感让你否定自我 / 110

△强烈的羞耻感让潜意识“跳闸” / 112

△撕开羞耻感的外衣 / 113

△羞耻使人进步 / 116

△学会自我安慰,获得心灵自由 / 117

Part 6

心有多大,

才能坦然面对否定和质疑 / 119

△认同自己,不认命 / 121

△我不懂七十二变 / 123

△是呀,这就是我 / 125

△读取身体的感觉 / 128

△你和感觉之间要留条缝隙 / 133

△坦然接受自己的欲望 / 136

△心理创伤不是你的错 / 140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好 / 143

△同情并去爱曾经的自己 / 147

△送走坏情绪,留住好情绪 / 149

△虽然有病,但没关系 / 152

△自救的两种方式 / 154

Part 7

虽然有点难,

但没关系啊 / 165

△痛苦无可避免,快乐可以制造 / 167

△允许自己好好哭一场 / 170

△远离不必要的负性刺激 / 173

△翻越困境的大山,追寻生命的意义 / 176

△死亡不可怕,焦虑才可怕 / 179

△学做不焦虑的自己 / 184

△变化无常才是生活的真相 / 187

△回归平静的自然疗法:冥想、针灸、太极拳 / 191

△想象力决定你的幸福能力 / 194

后记

写给勇敢生活的你 / 197

心灵对话 / 00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