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求平衡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1089819
  • 作      者:
    作者:贞尧仔|责编:沈小燕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人生在世,需要在生活实践中把握为人处世的尺度,学会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平衡关系。以感恩之心来寻平衡、找平衡,则平衡易得,由此安顿自我,乃至成就自我,平安喜乐过一生。本书源于作者生活与工作的感悟。
展开
作者简介
贞尧仔:近耳顺之年开始创作散文、歌词等,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已出版散文集《番薯情》(2022年3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福榕记》荣获“福在八闽”全国征文活动二等奖;歌曲作品《看见》获评为福建省庆祝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优秀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试图以人的“真、善、谦”为基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角度来思考人的现实问题,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用普通人的思维、用现实通俗的话语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人的现实问题得到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的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堤坝”的导引,如水入渠、归海,得到疏通、安放,期盼人们能走出困惑,珍惜当下的幸福,追求自由自在自然的生活,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平衡的一般概念
平衡无处不在。整个宇宙空间的物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如自然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所验证的能量。从物质结构分析看,物质合成前后原子量是相等的,比如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水分子。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如《周易》讲的阴阳,就是一对平衡,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我们平常所说的善恶、美丑、进退、快慢都处于一种二元对立的平衡状态。老子的“道”、孔子的“中庸”、马克思的“度”、马克龙的“第三力量”、牛顿的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都是平衡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不同表述。
一、平衡的词义
《辞海》中“平衡”一词有两种含义:(1)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律历志上》:“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引申为几个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均等。(2)亦称“均衡”。指矛盾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或协调。一般可分为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但这两种形态都是和运动分不开的。在绝对的、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暂时的静止和平衡。平衡的哲学意义在于,我们常说天道自衡,宇宙万物都有求存在的本能,这种本能源自万物的存在智慧,所产生的自然力量使宇宙万物总趋于平衡。宇宙万物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相互影响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存在。存在就是平衡。人能存在,必须与联系着的事物保持平衡。从小的方面说,一个人能在一个家庭存在,就必须处理好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与之相联系事物的各种平衡关系,存在就必须平衡。平衡是消除冲突的艺术,让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平衡的法则
平衡有五条法则:
(一)平衡循环
平衡循环就是平衡运动,也是矛盾运动,事物始终处在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而后又到新的不平衡的运动状态中,宇宙万物都是如此。如我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从刚上小学的不适应到后来的适应,升入中学后又从不适应到适应,然后上大学又从不适应到适应;参加工作到新的岗位,也是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从不适应到适应,又从适应到不适应,人就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新的不平衡的循环运动中进步成长。
(二)自我平衡
自我平衡即系统内部结构的平衡。系统结构决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系统结构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自身要寻求平衡,即结构平衡,也就是自我平衡。如人的五官,其结构决定其功能和性质,各就其位,各尽其用。但当某一个器官发生故障的时候,系统内部就会自动地进行调节,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弱化了,另一些功能就会增强,此消彼长,寻求平衡。比如聋哑人,耳朵听不见,语言能力缺失,但一般来说眼睛就特别敏锐,手脚敏捷;盲人,眼睛看不见,一般听力特别好。
(三)事物对称
事物对称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平衡。宇宙万物都有它自身的对称方,一方的存在都是因另一方存在而存在,都有其对立面。一个系统的存在,肯定是以另一个系统的存在为依据,这就是事物对称。《周易》中讲的相生相克,就是这个意思。比如人患了某种病,肯定是身体的某些物质缺失或某些机能失调,一般都能找到对症的治疗办法。某种病目前难以治疗,只是由于目前人的认知水平有限,还没有找到对症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并不能说无药可治、无法可施。许多病,以前不能治,但现在可以治好,就是因为找到了病的对立面,能对症下药。
P1-3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平衡的一般概念
一、平衡的词义
二、平衡的法则
三、平衡的哲学观
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一、人凭什么立足于社会
二、人的实践生存方式
三、人的异化
第三章 人与自然的平衡
一、认识自然
二、道法自然
三、合和自然
第四章 人与社会的平衡
一、人的社会角色
二、人的社会价值
三、人的社会规范
第五章 人与人的平衡
一、“家”的序位和友道精神
二、分清做事的三个层次
三、人的平衡法则
第六章 人与自身的平衡
一、人的自觉
二、能力的边界
三、感受幸福
第七章 人的实践思维
一、战略思维
二、历史思维
三、辩证思维
四、系统思维
五、创新思维
六、法治思维
七、底线思维
八、精准思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