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衡的一般概念
平衡无处不在。整个宇宙空间的物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如自然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所验证的能量。从物质结构分析看,物质合成前后原子量是相等的,比如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水分子。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如《周易》讲的阴阳,就是一对平衡,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我们平常所说的善恶、美丑、进退、快慢都处于一种二元对立的平衡状态。老子的“道”、孔子的“中庸”、马克思的“度”、马克龙的“第三力量”、牛顿的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都是平衡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不同表述。
一、平衡的词义
《辞海》中“平衡”一词有两种含义:(1)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律历志上》:“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引申为几个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均等。(2)亦称“均衡”。指矛盾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或协调。一般可分为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但这两种形态都是和运动分不开的。在绝对的、永恒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暂时的静止和平衡。平衡的哲学意义在于,我们常说天道自衡,宇宙万物都有求存在的本能,这种本能源自万物的存在智慧,所产生的自然力量使宇宙万物总趋于平衡。宇宙万物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相互影响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存在。存在就是平衡。人能存在,必须与联系着的事物保持平衡。从小的方面说,一个人能在一个家庭存在,就必须处理好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与之相联系事物的各种平衡关系,存在就必须平衡。平衡是消除冲突的艺术,让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平衡的法则
平衡有五条法则:
(一)平衡循环
平衡循环就是平衡运动,也是矛盾运动,事物始终处在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而后又到新的不平衡的运动状态中,宇宙万物都是如此。如我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从刚上小学的不适应到后来的适应,升入中学后又从不适应到适应,然后上大学又从不适应到适应;参加工作到新的岗位,也是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从不适应到适应,又从适应到不适应,人就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新的不平衡的循环运动中进步成长。
(二)自我平衡
自我平衡即系统内部结构的平衡。系统结构决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系统结构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自身要寻求平衡,即结构平衡,也就是自我平衡。如人的五官,其结构决定其功能和性质,各就其位,各尽其用。但当某一个器官发生故障的时候,系统内部就会自动地进行调节,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弱化了,另一些功能就会增强,此消彼长,寻求平衡。比如聋哑人,耳朵听不见,语言能力缺失,但一般来说眼睛就特别敏锐,手脚敏捷;盲人,眼睛看不见,一般听力特别好。
(三)事物对称
事物对称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平衡。宇宙万物都有它自身的对称方,一方的存在都是因另一方存在而存在,都有其对立面。一个系统的存在,肯定是以另一个系统的存在为依据,这就是事物对称。《周易》中讲的相生相克,就是这个意思。比如人患了某种病,肯定是身体的某些物质缺失或某些机能失调,一般都能找到对症的治疗办法。某种病目前难以治疗,只是由于目前人的认知水平有限,还没有找到对症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并不能说无药可治、无法可施。许多病,以前不能治,但现在可以治好,就是因为找到了病的对立面,能对症下药。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