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1376825
  • 作      者:
    作者:朱厚望//刘阳//杨虹|责编:王昭松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为出发点,系统研究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现代特征是什么”“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构建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学校模式”等一系列问题。 本书共九章,详细论述了工匠精神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工匠精神的本土传承历史及国外发展概况,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学校模式、基本路径及保障体系,以航空工匠新生代人才培养为例给出了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做法,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推广性和借鉴性。 本书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工匠型人才培养提供范式,可作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指导用书,还可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研究
(二)工匠精神的当代特征研究
(三)工匠精神的维度划分研究
(四)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
(五)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工匠精神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概念界定
(二)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工匠文化的关系
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二)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
(三)工匠精神的基本特征
三、理论基础
(一)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
(二)缄默知识理论
(三)系统理论
第三章 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一)工匠精神的孕育萌芽阶段
(二)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阶段
(三)工匠精神的衰退没落阶段
(四)工匠精神的传承创新阶段
二、我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一)按劳获酬是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儒家思想是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文化基础
(三)尊师重教是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伦理基础
(四)官府管理是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我国工匠精神的当代创新
(一)工匠精神的当代背景
(二)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三)工匠精神的当代践行
第四章 工匠精神传承的国际借鉴
一、德国的工匠精神及传承
(一)德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二)德国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
(三)德国制造完美逆袭的启示
二、瑞士的工匠精神及传承
(一)瑞士工匠精神的形成原因
(二)瑞士工匠精神的基本特质
(三)钟表王国屹立不倒的启示
三、日本的工匠精神及传承
(一)日本工匠精神的形威要素
(二)日本工匠精神的特点
(三)日本工匠精神的当代传承
四、美国的工匠精神及传承
(一)美国工匠精神的发展史
(二)美国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美国工匠精神的传承保障
第五章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一、工匠精神培育取得的成绩
(一)弘扬工匠精神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培养工匠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使命
(三)适合工匠成长的氛围与环境正逐步形成
二、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工匠精神被异化
(二)校企深度合作难,培养体系不健全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技能与素养融合难
(四)文化建设无规划,工匠精神无载体
三、工匠人才及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
(一)核心因素: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二)直接原因:就业择业观念陈旧
(三)学校原因:工匠精神教育滞后
(四)社会原因:激励保障机制不全
四、培育工匠人才与工匠精神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完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二)学校层面:改革工匠人才培养体系
(三)社会层面:营造工匠人才成长氛围
第六章 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学校模式
一、职业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
(二)职业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三)职业教育的学校本位办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目标定位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嬗变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嬗变的动因
(三)高职教育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解构与重构
三、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内容
(一)职业技能培养
(二)家国情怀培养
(三)公民道德培养
(四)文化传统培养
(五)职业精神培养
(六)发展能力培养
四、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方法
(一)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立德树人,发挥思政教育重要作用
(三)教育教学,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教学
(四)共培共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与素养
(五)潜移默化,营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五、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评价
(一)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二)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
第七章 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路径
一、基于家族传承制的家庭职业教育培育
(一)家族传承制的发展背景
(二)工匠精神家族传承的主要方式
(三)基于家族传承制的工匠精神培育困境
(四)基于家族传承制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二、基于企业师徒制的企业职业教育培育
(一)企业师徒制的发展背景
(二)工匠精神企业师徒传承的主要类型
(三)基于企业师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困境
(四)基于企业师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校职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