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精)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48802
  • 作      者:
    作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责编:吴义红|译者:唐健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拉康思想入门导读书,拉康精神分析的继承者,著名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向我们展示了“被精神分析穿越的哲学”,如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启示,帮助读者理解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思想,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拉康“教科书”。因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齐泽克亦被称为“西方最危险的哲学家”。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是斯洛文尼亚文化批评家、哲学家齐泽克研究拉康的专著,共分为八部分,含导论和七个章节,主要包括“空洞姿态和述行:拉康遇上中情局阴谋”“交互被动式主体:拉康转动西藏经轮”等。作者以“小对形”及真实理论作为全书中轴,以电影、故事或政治事件等作为案例,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示了拉康理论的基本构图。 本书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的介绍拉康理论的“教科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堂课 空洞姿态和述行:

拉康遇上中情局阴谋

语言连同律法(law)的一齐展开,究竟是通过达奈人的礼物,还是通过赋予了这些礼物一种有效果的非意义(nonmeaning)的那些暗号?在符号意味着约定(pact)的意义下—这些礼物早已是符号,并且它们最初并且首先是它们构建为所指(signified)的那个约定的能指(signifiers) ;这在一个事实中清晰可见:用作符号交换的对象/物品—比如永远不放任何东西的瓦罐、重得难以携带的盾、凋谢的小麦束、插进地上拔不出来的矛—全部都注定毫无用处,即使它们没有简单地因为数量太充足而变得过剩。

究竟这种能指的中和化是不是语言本质的全部?假如这个观点成立的话,人们将会在燕鸥身上看见语言之初始挪用。举个例子,在其交配仪式中,通过燕鸥们在彼此的喙之间传递的鱼儿,语言之初始挪用的过程被实现了。并且假如生态学家没搞错的话,即从这个行为当中看见一种激活群体的手段—等同于一个节庆(或派对)—他们就完全有理由把这种行为视为一个符号。

墨西哥肥皂剧以极快的节奏拍摄(每天一集25分钟的剧集),以至于演员甚至无法在事前知道剧本的对白;他们耳朵里藏着微型接收器,接收他们要做什么的指令,这些演员学会直接演出他们听到的指令(“现在给他一巴掌,然后告诉他,你憎恨他!然后拥抱他!……”)。这个程序告诉我们—根据一般印象—什么形象是拉康口中的“大他者”。作为社会的构成法则,符号秩序是所有说话的生物(speaking being)的第二本性:大他者就在这里,一直指示和控制我的行为,大他者就是一个我每天在里面畅泳的海洋,然而它终究是无法理解的,永远不可能将它摆在我面前然后完全掌握它。这就仿佛我们—语言的臣民/语言主体(subjects of language)—像木偶一样说话和交往,我们的言语和姿态/动作(gestures)被某个彻底无处不在的隐形机构所操控。这是否意味着,拉康认为我们—人类—只不过是一种次级现象、一种没有真实力量的幻影?而我们认为自己是自由行动者的自我感知/观感只是一种用户幻觉(users illusion)?这种用户幻觉则掩盖了我们是大他者的工具这一事实,而大他者则躲在屏幕背后操控一切?

然而,上面简单化的概念遗漏了很多大他者的特征。对拉康来说,人类的现实是由三个互相缠绕的层面所构成:符号界、影像界、真实界。国际象棋可以很好地示范这个三元关系。玩家为了参与游戏必须遵从的规则是它的符号维度:从纯粹形式化的符号化立足点,“骑士”的定义就等于这角色的移动方式。这个层面明显不属于影像界—也就是说众多象棋角色被名称形塑和描述的层面(国王、王后、骑士)—并且我们很容易想象另一个游戏拥有一模一样的法则但有不同的形象,而且在当中这个角色(骑士)被称为“信差”“跑手”或任何其他名字。最后,真实界就是影响整个游戏过程的偶然状况之全部复杂集合,比如棋手的智力有可能使棋手感到慌张或直接结束游戏的不可预测的干扰。

大他者在符号层面运作。那么,这个符号秩序由什么组成?当我们说话(或聆听,就这件事而论),我们永远不仅仅在和他者互动;我们的言说活动立足于我们接受并倚赖一个由规则和其他类型前提所构成的复杂网络。首先,世上存在一个称为文法规则的东西,我要自发和盲目地掌握它。假如我一天到晚想着这些规则,我的言说就会崩溃。然后,世上存在(我和他者共同的)同一个生活世界(life world)这一背景,这使我和我的对话伙伴在交谈时能够理解对方在说什么。我遵守的这种规则被一个深刻的分裂所标记:世上存在一些我盲目地、出于习俗而遵守的规则(和意义),但我至少可以部分地意识到它们(例如共同的文法规则);同时世上也存在我不知道但遵守的规则、我所不知道但缠绕我的意义(例如无意识禁令)。然后,世上存在一些我意识得到,但对外要表现得仿佛我不知道其存在的规则和意义—(例如)我们为了维持体面的外表而以沉默应对的肮脏淫秽的。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堂课 空洞姿态和述行:拉康遇上中情局 阴谋 

第二堂课 交互被动式主体:拉康转动西藏经轮 

第三堂课 从询问“你到底想怎样?”到(性)幻象:拉康与《大开眼戒》 

第四堂课 真实界带来的麻烦:拉康作为《异形》的观众 

第五堂课 自我理想与超我:拉康作为《卡萨布兰卡》的观众 

第六堂课 “上帝已死,但他自己还不知道”:拉康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布爆》的读者 

第七堂课 政治中的倒错主体:拉康作为恐怖分子的读者 

 

拉康年表 

进阶阅读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