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浅识/读懂经典丛书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2672513
  • 作      者:
    作者:曹音|责编:方舟|总主编:方立平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曹音,1952年出生,北京人,现居住上海市。作者的父亲是位学者,家有丰富的藏书和收藏,故作者从小受到严格的国学教育和学术熏陶,特别是在金甲文字和古文字训诂方面。作者年轻时专修国际政治和外语,通晓英、日、德语等多国外语,后去日本欧美留学多年,研修东西方哲学、历史、法律、艺术、宗教以及思想史,于20世纪90年代回国经商。作者自认为自己是位“票友”,无论是学术研究、写作、经商,还是琴棋书画,都仅仅是出于爱好而已,不为名利。同时作者的治学态度又十分严谨,力求格物致知。他有一枚闲章日“不自欺欺人”,表明作者痛恶那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伪学者。作者酷爱读书,兴趣广泛,其读书涉及各个学术领域,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
展开
内容介绍
  《精神现象学》一书只是论述了人类认知的演化发展过程,以及人类要认知的对象即“绝对精神”,也就是说,只是涉及了认识论,而没涉及存在论。那么宇宙存在的根本规律和概念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宇宙是如何存在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就在黑格尔的《哲学全书》——《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中,所以《精神现象学》一书是把我们引向《哲学全书》的引子,也可以说《精神现象学》是《哲学全书》的一个序言。
展开
精彩书摘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浅识》:
  一、观察的理性
  理性这一章分为三部分,“观察的理性”“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这分别对应康德的三大批判。观察的理性定位于理论理性,相当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知。
  在理性确立后,意识并非只是把对象单纯地确定为存在,而且意识到对象既是对象也是意识自身。之前意识只是被动地遇见事物,现在意识是主动地去观察和经验事物。之前指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被动地遇见事物而产生知觉和印象;现在指康德,他是主动地去观察和经验事物。以前的意谓和知觉在自身运动过程中扬弃了自身,现在在康德哲学中,意谓和知觉是被意识扬弃的,即被范畴综合为对象了。意谓和知觉只是感知事物而已,理性的目的则是认知真理,是寻找出事物的概念,从概念上把握事物。因此理性现在对世界充满兴趣,它确信自己就在这现实世界中。于是理性在世界中寻找各种对象事物,因为它知道在各种事物中存在的不是别的,正是它自己,它要挖掘自己的无限性。黑格尔认为,康德提供了这一种认知模式,即认知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认识世界就是认识自我,而经验主义那种遇见式的观察,在黑格尔看来那不叫观察,那完全是被动的接受,和感性确定性没什么两样。
  理性确信自己是所有的现实性,它要统领一切存在,但它发现物自体不归它统领。理性预感到自己不仅仅是纯粹自我存在,而应该有更深刻的本质,所以它不仅要把外界多样性对象存在变为自己的东西,还要求自我直观自己,发现自我的形态。这也是针对康德的。康德认为自我意识背后有一个“我自体”,它和“物自体”一样是不可知的;黑格尔却认为,既然理性统领一切,就不仅要认识“物自体”,也要认识“我自体”的本质。但是,如果理性站在事物外面,想通过解剖事物而深入了解事物本质,那是徒劳的,理性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经验事物所走过的历程。你设定了物自体,站在物自体外面去理解它,这是不可能的,你要理解自我意识,必须像费希特那样,自我设定非我(物自体),再让非我确定自我(自我意识),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这就证明了物自体其实就是自我意识自身,由此既理解了物自体也理解了我自体。
  意识在观察,这意味着理性把自己作为存在着的对象,作为现实的、感性中当下在场的对象来观察。但通常对观察的理解,观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并非是观察自己认识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因为他们认为,意识就是理性,理性不是意识的对象。假如意识知道理性既是事物的本质又是自己的本质,意识就会深入自身,而不是在事物里寻找理性。假如意识在自己深处找到了理性,那么理性便会重回现实性,以感性形态表现出来,同时理性立刻会将这种表现当作概念来看待。
  当理性把自己的实在性看作是直接的,它便把对象的存在也看作直接的,同时也把自我意识和对象的统一看作直接的,那么说明理性尚未把存在环节和自我环节先分开再重新结合,说明理性尚未真正认识这种统一。笛卡尔的“我思”和“我在”是有区别的,康德的先验自我和先验对象也是不同的,只有认识到它们的区别,才能将之统一,统一必定是两个不同东西的统一。理性作为观察的意识刚开始观察事物时,它以为这些事物是感性的、是与意识对立的。但它的观察行为却与它自以为的想法相矛盾,因为它在认识事物,它把事物的感性转变为概念,就是说它把对象转变为自我存在,从而将思维转变为存在着的思维,将存在转变为被思维的存在,并且实际上断言事物只有作为概念才具有真理性。将“我思”理解为“我在思维”,这就是存在着的思维,将“我在”理解为“被思维意识到的我在”,这就是被思维的存在,两者是统一的。在这里,对理性的观察来讲,对象仅是事物所是的东西,但就我们旁观者来看,所形成的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自为,自我建立非我,就将自我变成了对象(非我),变成了自在,这就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感性确定性和知觉寻求的是外在的现实性,观察的理性一开始只是确定性,如何实现自己的现实性?它必须把一些东西作为感性存在加以接受,只有走过这个历程才能使自己具有现实性。因此黑格尔说,观察的理性的行为必须在其运动的各个环节里加以考察,看它如何将自然、精神以及自然与精神的联系作为感性的存在,如何把自己作为存在着的现实性来寻求。这是对下面分小节要考察的内容的预告。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意识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假象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

第二篇 自我意识
第四章 自我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第三篇 (一)理性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第三篇 (二)精神
第六章 精神

第三篇 (三)宗教
第七章 宗教

第三篇 (四)绝对认知
第八章 绝对认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