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自然哲学研究》:
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传统上的,以天文学、算学、农学、医学为代表的传统科学,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伦理性,表现出一定的地方性色彩。比如中国古代发达的天文学,与西方的天文学截然不同。西方天文学主要研究的是宇宙论;而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是天文历法和天象观测,天文历法源于农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很强,政府需要根据天象来制定历法,公布于众,以指导农业生产;而天象观测是源于王朝统治的需要,因为中国古人认为天上的事物与地上的事物是相互感应的,天象是上天意志的表现,人间的王权是由上天授予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深刻的实用主义目的,导致中国古代天文学始终未能摆脱农耕传统和政治统治需要的束缚。某种意义上说,它并非是西方科学意义上的天文学,而是中国古代农学和封建礼学的一部分。江晓原先生称其为天学,他在《天学真原》一书中揭示了中国古代“天学”的政治性质、文化功能和社会角色,而所有这些都与现代的天文学毫无共同之处。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具有明显的伦理化倾向,人们之所以研究自然,那是出于道德伦理的目的。尤其是在秦汉之后确立的儒道传统,“他们对自然的研究,是从人的道德修养、人类的社会关系出发,用人事去比附自然,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看做是人的主观世界的投影,将有形的、物质的自然界硬说成是抽象的道德实体的体现,用伦理、道德的观点去认识、理解自然,用带有浓重的政治、道德色彩的概念去解释自然现象,从来没有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客体。”②实用性和伦理化色彩,是中国古代农耕知识传统具有地方性特征的重要表现。
反观墨家的自然知识,并没有传统科学那样的实用性和伦理色彩。墨家将自然之物与社会人事相分离,从客观性的视角去研究自然之物。墨家的几何学、光学、力学知识,都源于工匠实践,但墨家与一般的工匠不同,墨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工匠技术的规范,而是努力探求技术背后的原理,对于这些原理的表达,墨家用概念定义的方式呈现,这是传统科学中所没有的现象。比如,墨家几何学中对“圆”的定义:“圜,一中同长也。”(《经上》)“圜:规写支也。”(《经说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具体的圆形,墨家从具体中抽象出普遍性特征,并用事物的普遍性作为它的本质,以此来定义事物,这样就超越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后期墨家走进概念的世界,这表明他们已经脱离了工匠的实用目的。因为工匠知识如果是出于实用目的,仅仅论述工匠的制作规范就足够了,就像《考工记》对技术规范的记载那样。虽然《墨经》与《考工记》之间存在渊源关系,但也存在本质差别。从根本上说,《考工记》代表了工匠知识发展中的经验技术传统,之后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就是它的传承。而《墨经》中的自然知识已经超越了经验技术,孕育了工匠知识发展的一种新的走向——理论科学传统。
墨家自然知识的客观性特点,与墨家的天道观、宇宙论是一脉相承的。在天道观上,墨家通过重建“天”的观念,并构建“法”的观念,实现了天道与人道,即自然事物及其法则与人间事物及其法则的相分;相应地在宇宙论上,重建宇宙时空,并将宇宙客观化,强调宇宙中事物存在的因果性、结构性和层次性。由此,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墨家就没有一切先验观念的束缚,达到了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而认识的成果——自然知识,也就具有了相应的客观性。
墨家自然知识的客观性特征,代表了中国古代自然知识发展的一种新路向,与古希腊科学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自然知识的客观化,意味着人们对自然知识的探求摆脱了实用性和伦理化观念的束缚,从而能走向更遥远的道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