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体,作为一种文体,独具风格和品位。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基于庄子思想研究并运用文学手法创作的对话体哲学书籍。本书*大的特点“灵界对话”,即借用庄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位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之口,来阐述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本书超越了以往传统科普读物中单纯从原理到原理、从定义到定义对哲学或科学进行概括说明的研究范式,而增加了怪诞主义、浪漫主义色彩,打破时空的界限,将两位思想家的哲学思想与近现代自然科学原理等融为一体,探讨宇宙和存在的本源,进而论证道家“无中生有”的哲学命题,在叙事方式上极富想象力。
这本书好读且有趣,更是启人深思。在书中,两位古代先贤的亡灵对话,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雄辞闳辩而富激情,思想敏锐而见坦诚,在争辩中系统展现出逻辑的魅力,从中可以领略人类思想史上智慧交锋的声音,感受思想撞击的力量。而在写作中,作者也有意抽象出一幅幅既属于故事情节属于人物的,又可以任由读者的想象自由驰骋并加工补缀的场景画面。这使得本书不只是一本研究性著作,更是一个奇妙的、完整的、有文学色彩的哲学故事。
思考是灵魂的常态
1680 地球年之前的公元 477 年, 亚里士多德和庄周在灵 界初次相逢, 由于心有灵犀的相互吸引, 瞬间飘到了一起。飘 只是一种近似的比喻, 灵魂就是这样的状态, 像风, 像云, 更 像一团波动无形的雾气。
4 / 无中生有
灵魂的生存方式是简单的,飘游, 思考, 获取信息, 吸收能量, 没 有空间的限制, 没有时间的束缚, 自由自在, 自然而然, 既像亚里士多 德追求的纯粹思考,又像庄周向往的随意逍遥。
灵魂化作虚幻的人形, 如同神仙下凡, 有了视觉、听觉、嗅觉、味 觉和触觉, 可以体察人间, 体验人生。认知世界, 探寻真理, 不仅是一 种能力, 而且是一种乐趣, 更是一种价值取向, 成为这两位伟大灵魂共 同的生存方式。
庄 周
生前不知有希腊,来到灵界才知道西方曾有如此辉 煌的文明,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大师这样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
我也是到灵界方知有中国, 你们先秦七子中, 孔、 孟、荀、 墨、韩非的学术均属世俗之学, 唯老庄之学是 真正“形而上”的哲学。老子的智慧高深莫测, 独树奇 学,而夫子才思灵动,异想天开,将道家意旨发扬光大。 但荀子评价你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夫子以为如何?
庄 周
荀况虽为腐儒,对我的评价却也中肯,但需要改两 个字,周乃明于天而不囿于人。天是自然,人是自然之 生物, 知天即知人。吾既知天理, 奚必拘泥于人理乎?
思考是灵魂的常态 / 5
人之为人,应随自然而然,此天理也,亦人理也。是故 以天知人也成, 以人知天也殆。彼欲以人胜天,是之谓 逆天。逆天者,殆而已矣。
亚里士多德
(感慨)夫子的哲学思想很有思辨价值。中国的春秋 战国和我们的古典希腊一样, 是各种学术大繁荣大发展 的黄金时代。灵界对人世的时间无知无觉,距我们的时 代, 地球时间竟已流逝了好几百年, 忽然如梦如幻想到 了夫子,转瞬就真的见到了。
庄 周
(颇有同感)周仿佛梦入大师之梦,不知不觉就见到 了大师,此神奇玄妙之谓乎?八百多岁与大师灵界相识, 不期而然,是谓缘分。
亚里士多德
无论八百岁还是一千岁, 我们终将成为知己。 羽 毛相同的鸟, 自会聚在一起。 中国所谓的缘分是先天注 定的。
庄 周
先天为什么不让我们活着在人间相识?
6 / 无中生有
亚里士多德
因为我们会打架。那时, 你的思想我一定不赞同, 我的思想你也一定不理解。
庄 周
现在呢?
亚里士多德
现在我们作为人早已亡故,但是作为灵魂, 我们在 更高的境界生存, 可以相互理解,相互融通,无比从容 地论辩是非,取长补短,共同探寻宇宙的真理。
庄 周
所以死亡并不可怕,更不必悲哀。死的过程和方式 通常是一种痛苦的表象, 因为死是对生的否定。 而寿终 正寝,是生与死的自然交替,终其天年而归其所由,平 静,安详,徐徐然寂寂然如夕阳西下。生不是死, 而生 的结果就是死;死不是生, 而死的结果就是生。吾谓之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活着的人只知前一半,死了的人 才知后一半。
对于灵魂,死亡是生后的另一重境界,一种幽静的 美,脱然天放,泛彼无垠。人们惧怕死亡, 因为他们从 来没死过。 活着的人焉能领悟悦生为惑、 恶死为不知归 的道理呢?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思考是灵魂的常态……………………2
无穷大等于无穷小……………………26
相对运动决定一切……………………44
量子在魔幻中跳舞……………………68
该死的猫快去死吧……………………88
眼见为实只是谎言……………………104
真理岂能吊在弦上……………………120
天籁发于虚无之境……………………136
进化的结果是异化……………………166
未发生的灾难前后……………………186
来到了本书的开始……………………206
外星人会不会光临……………………216
知道了不可知悖论……………………238
上帝在家乡遭妄议……………………256
灵魂站在上帝肩上……………………276
后 记…………………………………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