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与晚清维新儒学的建构》:
所谓议事,即会中绅士集体讨论新政的活动,是梁启超模仿西方议会制度而设。按照梁启超的设想,一切新政,皆交由学会讨论,先讨论其可行性,再讨论其实施方案,后讨论其筹款及用人等。通过这样的讨论,使绅士熟悉公事之条例,进而具备议员的素质。梁启超通过讲学与议事来达到开绅智的目的,就其讲学而言,包括了大量的西方科学内容;就其议事而言,不过是通过讨论时务而熟悉公事。可以说,西方科学是梁启超开绅智的重要内容之一。
梁启超认为,要兴民权,除了开民智、开绅智之外还要开官智,因为事情最终都是由官员来办的。
在梁启超看来,开官智是万事之起点,因为所有的事都要经过官员之手才能办成。如果这些官员对于基本常识,诸如地球形状、欧洲列国之名、商业、政学、修路、养兵等一无所知,则成事很难。显然,梁启超所强调的开官智,与西方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梁启超兴民权的政治主张是依托于开民智、开绅智、开官智而实现的,而开民智、开绅智、开官智中又天然地包含着引进西方科学的诉求。这充分说明,在梁启超的政治主张的提出过程中,西方科学是发挥了作用的。
2.西方科学与梁启超的文化主张
梁启超在文化层面提出了三项主张:一是变科举;二是兴学校;三是建学会。在这三项主张中,均与西方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梁启超变科举的主张,是在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提出来的。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西方科学激发了梁启超变科举的动机;另一方面,梁启超变科举的具体策略中包含着引进西方科学的诉求。
在《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一文中,梁启超对晚清统治下的中国处处被动的局面作了深刻的概括。梁启超指出,今天(晚清时期)谈变法者,必说练兵、开矿、通商,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将帅没有受过军事学校的训练,能带兵吗?选兵不用医生,身体素质如何不知,能否识字不知,能打仗吗?将帅俸禄极低,士兵收入没有保障,伤残、死亡之后没有抚恤,能以死效命吗?地图不识,险要不知,能克敌制胜吗?兵船器械皆仰赖他国,作战能如愿吗?海军不出海,将帅不熟悉海面,一旦大敌当前,能应付吗?在这种情况下,练兵还不如不练。没有矿务学堂,没有矿师,重金聘请西方人,能得利吗?道路不通,矿产从产地运到海口,运费高昂,能获利吗?在这种情况下,开矿还不如不开。没有商务学堂,贸易之理不明,能致富吗?工艺落后,制造粗糙,以土产售人,能得利吗?道路淤塞,运费昂贵,能广开销路吗?关卡遍地,到处盘剥,还有人愿意经商吗?领事不向国内汇报国外商务,国家不保护海外侨民,商人能自立吗?在这种情况之下,通商还不如不通。
在梁启超看来,练兵、开矿、通商是必须实行的,但这还不是根本的。科举不改,这三项是根本进行不下去的。就练兵而言,将帅没受过教育、选兵不用医生、地图学不懂、船械不会制造,无法练兵。就开矿而言,没有矿务学堂、没有开矿机器,无法开矿。就兴商务而言,没有商务学堂、制造工艺落后,无法通商。显然,要有效地推进练兵、开矿、通商这三项举措,必须先兴学校、育人才。但是,兴学校、育人才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制约因素,即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度使许多精英人才学习八股空疏之学以求富贵。因此,梁启超主张在兴学校之前先变科举,科举不改则学校不兴。
显然,梁启超变科举的主张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练兵而言,将帅领兵需要学习自然科学、选兵之医生需要学习自然科学、地图学需要学习自然科学、制造船械也需要学习自然科学;就开矿而言,开矿机器的制造及使用需要自然科学,制造工艺的改进需要自然科学。可以说,自然科学是振兴练兵、开矿、通商的必要条件。梁启超变科举的主张是在有感于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情况下做出的,西方科学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梁启超变科举的动机。
就如何变科举而言,梁启超提出了三项主张:一是“合科举于学校”;二是“多设诸科”;三是“略变其取士之具”。在这三项主张中,梁启超均试图在科举考察的内容中加入西方自然科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