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孟子广义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2671639
  • 作      者:
    作者:罗云锋|责编:钱震华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罗云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社会学博士后(后退站)。曾分别在韩国、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工作和访学。
  独立撰写出版有《人情社会学思考札记》、《礼治与法治》、《松江先生奥义书》、《文教与政教》、《儒家广议》、《儒家广论》等十几本著作,将要出版《<论语>广辞》、《<大学><中庸>广辞》、《不舍得独自看风景》等书。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八十余篇。独力完成一项传播学国家社科青年课题。现为本科生和硕士生主要开设教授《人情社会学》、《<孟子>精读》、《<论语>精读》、《人情与法治》等课程。
  硕士、博士阶段主要钟情濡染文史哲,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目录学等尤多涉猎。其后学术兴趣扩展而兼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曾关注和研究人情社会学;常识教育与常识社会学;信任;成熟社会学与社会化;礼治、人治与法治;现代传播与菲常态的常态化;社会(科)学治国;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文教、政教与吏治;治国学术体系的建构;新经学等论题。近期主要整理撰写《<四书>广辞》等作品。此后将继续回归现代学术研究而扩展之。
展开
内容介绍
  孟子是古代中国非常有个性(以及“气节”)的一位思想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的《孟子》一书中。《孟子》一书也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一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华所在。同时,就个人性情气质和思想喜好等而言,无论是孟子的个性或性情气质、心志、气节还是其思想,都有许多让我感到亲切相近或颇为欣赏赞叹的方面——当然,也有一些我暂时并不理解或并不完全认可的地方。
  孟子及其思想(《孟子》)深刻地塑造和影响了古代中华文化、中国士人乃至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品格、气质和民族精神,并将会和将能够在今后继续发挥其某些正面作用。《孟子》必将被人不断地阅读——但亦可能被误读。
  我本人从对《孟子》的阅读体语中受益良多,亦因此希望其他人也能从中获得某种教益和精神力量的加持;同时避免误读,并对其论述中的某些历史局限性有所觉察和理性分析;亦即通过我的深入阅读和分析评述,其思想之精华则采撷申说之,其疑点则指陈评述之,俾读者有所自觉,而区分析择之,从而为阅读《孟子》提供一个较好较全面的辅助分析解读的读本。此为我撰写《孟子广义》的初衷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孟子广义》:
  此处乃就其重要性次序而言,并非言天时地利就不重要,但当尤重“人和”而已矣(“人和”建立在人权、平等、自由、仁爱与平等民主权利等的基础之上)。然仅有“人和”,而无天时、地利,有时亦有无可奈何者。有“人和”,又有天时地利,则益为有利也。
  多助寡助之区分之说,皆针对王权私有之事实而立言,以保其王位而晓以利害,劝其爱民,此固有孟子针对特定对象而便宜说法之处。然而,设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国君听此正言谠论而只注意到保守自己的君位私利,则其行仁政爱民之终极目的仍可能仅只在于巩固其统治地位而已。如此便仍将以人治思维及方式,行其人治手段而收买人心,以为此即所谓“多助”,实则仍有亲疏远近、人权不平等、纵横捭阖而收买分化其他豪强,而牺牲一般平民利益等之种种做法,实违仁善仁政多助之真义大义,于今人权平等、权力民赋公选之时代,则尤其不可以此立论。以公权市私恩之特殊主义之所谓多助寡助者,仍是人格主义和人治主义之思路也,用之于日常情感伦理实践或未尝不可,用之于本质上乃有普遍主义特质之国家公权力或公共治理层面,则有悖普遍主义精神和法治精神。于日常伦理实践层面,“得道失道”可视为道德、道义之规范;于公权力、公共治理层面,则“得道失道”之道,乃当集矢于正义、公平、公正之法律、法治与宪制等。无论国君、官员或其他民众个体,设若违法,则国民或司法人员有权依法罢免之、问责之等,无所谓或消极(寡助)或积极(多助)之多助寡助。或者,必先明确此一制度前提(契约政府观念,即公权力来自于政府与民众之契约,政府之责任与有限权力,民众对政府公职人员尤其是政务官之选举、监督、罢免权利等),方可论及民众之拥护与不拥护、多助与寡助等论题。国君或现代公职人员尤其是政务官,乃是公权力的暂时代理人或执行人(民众让渡一部分权利给国家,组成公共政府或人民政府,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与问责),是替天行道、替人民国民行道;国民与人民是效忠于天理,效忠于自己的利益和由人民利益所构成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效忠于任何本质上只是暂时或一时的权力代理人即公权力人物。公权力代理人和人民国民的关系并非基于私人情感深浅关联,乃是基于政府或公权力和全体人民之间的普遍契约、普遍法律以及相应的法治原则,故而亦是基于对于所有国民一律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的相互关系原则。倘有此制度前提,变私有王权为国民契约政府,则国民自当拥护而助之;无此制度前提,方是孟子此处的情形,究竟在政治文明程度上低了一级或落后了一步。天时地利人和只可作如此想,而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等,仍有其独立之价值,不可虚矫而轻之,尤其是在农业文明时代或冷兵器时代。然倘内无法治国民政府,又无王道仁政,则民皆逃去(现代社会所谓“用脚投票”),则封疆之界亦无用;倘无正教仁教仁政人和,则民或叛或残忍暴戾,则山险兵利既无益于攘外,又无益于维持内部专制压迫或安定和谐团结也。质言之,孟子于此或有“以根本利害说之”之权宜,然尤有“欲令人佛智,先以利勾牵”之苦心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于人权平等之民治时代,不再有私天下之观念,故如果将“助”理解为人格主义效忠拥戴,则此处只可作日常伦理实践与辅助政治伦理而言(人民主权、公共政治与民治民选基础上的政治伦理),不可作为政治哲学的元原则或元政治伦理(基于私天下的政治哲学)……但如果将其和政府或公权力公信力以及民治民选政治体制的政党或其他统治或治理群体、组织的政治权威、正当性、民意拥护等联系起来的话,则仍有其政治哲学上的根本意义。
  ……
展开
目录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附录一:《孟子》序说
附录二:“匹夫而有天下”与“继世而有天下”——孟子
政治思想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孟子>广义》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