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象学视域中的东西方心性思想研究/中大谦之论丛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06792
  • 作      者:
    编者:倪梁康//张任之|责编:张双龙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为纪念中山大学哲学系已故著名哲学家朱谦之先生,弘扬其学贯中西的学术精神,中山大学哲学系创办“中大谦之论丛”。该论丛主要收录国内外学者对于著名哲学家以及重要哲学论题的研究性论文。《现象学视域中的东西方心性思想研究》是其中一册,以心性问题为主题,以现象学为研究视角,具体收录了《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什么是伦理上的恶?》等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现象学视域中的东西方心性思想研究/中大谦之论丛》:
  人无法实现完满的正义、完满的善和美,但能够接近它们。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一样。”(《马太福音》,5:48)但他知道,我们达不到这样的完满:“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路加福音》,18:18-19)我们越完善,就越成为真正的人,也就越接近神;越不完善,就越不是人,越远离神。人性于我故而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联系着我的亲属、友人直到远方未知民族的陌生人。当我听说远方的陌生人遭遇了巨大不幸,这也与我相关,我应该尽己所能靠捐款或其他方法施以援手,就像我遭遇巨大不幸时也寻求人们的帮助。
  我们作为人不仅在尊严上平等,而且也是一个共同体。文化上而言我是个西欧人,更愿意碰上意大利人、法国人、比利时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说英语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德国人,跟他们一起相处融洽。我热爱很多西欧人在学术、艺术和哲学上的创造。这样子我会觉得亲近,因为在文化上有家的感觉。不过即使是东欧人,比如希腊人、俄罗斯人和他们伟大的哲人、诗人、音乐家、圣像画家的文化成就,我也十分喜爱,如果能和一个俄国人,一个希腊人用任何一种我懂的语言相互理解我会十分高兴。借助古希腊语我可以懂一些新希腊语,尤其是写下来的时候。在我停留俄国期间我学了一些俄文单词,还有和希腊语相近的西里尔文。靠这些我感到自己是个欧洲人。不过即使来自陌生文化的人也吸引着我,比如中国人,在他们那我会继续有家的感觉。我有一位可爱的中国夫人,一些善良忠诚的中国朋友,也喜爱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我的妻子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和她一起生活时我常常忘了她是一个中国人。不过在许多方面我都清楚意识到,我是欧洲人,她是中国人。
  在大约60年的时间里我和一位来自卢旺达的非洲朋友关系密切。他是胡图人。我们曾一起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学习哲学。我们常常互通信函,在欧洲相见。我们都说法语,他比我说的还好。他富有教养,善良高尚。他常常邀请我去卢旺达,可是我在中国身上花了太多功夫,从来没有时间接受他的邀请。2016年他80岁时去世了。70多岁时他就觉得自己老了,他认识的所有同辈人都已去世。
  最近我和一位波斯穆斯林——一位哲学家成了朋友。我很乐意去他的国家,通过他了解当地的人和文化,尤其是现在,哈桑·鲁哈尼开始改革,对外开放。和印度人在一起、在印度我也觉得和他们是一样的人,至少可以和那里的知识分子用英语、和其他人用手势交流,为他们丰富的文化激动,为他们民主的奇迹惊讶。所有人的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都让我兴致盎然。这些不同造就了人性的丰富财富,扩展着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意味着,当和陌生文化的人相遇时吸收他们文化中的某些东西,逐渐和他们熟悉,并在这个意义上也多少成了他们的一分子。这表明,我们人类本来就共属一体,是一个巨大的共同体。将自己和陌生文化隔离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我们在由所有国家和几乎所有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在制度上实现了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的理念,比如位于纽约的联合国和为了整个人性的人权公约,还有所有属于联合国的下级组织,比如位于罗马的粮食与农业署,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日内瓦的人权委员会,位于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其他一些机构也体现了人性,比如国际红十字会,在穆斯林社会则称为国际新月会,或者是罗马教皇领导下的天主教——教徒数量持续增长,如今已超过14亿信徒(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一样多),遍布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文化。我作为瑞士人或者以其他方式属于这些国际机构,它们对我而言和瑞士联邦的政治机构、与瑞士相连的欧盟以及其他本地组织一样重要。尽管所有人的平等、联合、统一等思想拥有悠久历史,但直到20世纪才通过技术对交流的推进和流动可能性的提升得到了实现。
  在这一人的平等、联合和统一中个人并非对所有人负有同样义务。人对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对自己的孩子、父母、亲属、即便可能是外国人的朋友比对陌生人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人对自己的国家共同体比对陌生国家有更多责任和义务。反过来在自己的一生中人们也会从自己的父母、妻子或丈夫和其他亲人与近邻那里,从自己的国家那里比从陌生人那里得到更多支持与承担。但在邻近之人中切不可忘记陌生人,切不可在夫妻间、在家庭中行自我中心主义,或者鼓吹民族主义,反过来在陌生处、在陌生人中也不可忘了自己的家里人。最美的共同体是相互熟悉、品行端正的忠信之人间的友谊。无论人们和自己的伴侣或朋友有着多少意见和兴趣差异,一旦在对他人的道德之善上相互信任,在基本的道德态度上达成一致,这一共同体便能持续终生。属于人性和人的共同体的还有过去的人性和未来的人性,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的人性。我们有所作为时要怀着谢意怀念我们的祖先,几乎我们的一切都归功于他们。而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世界着想,我们应该像人们说的那样,“可持续地”活动,这样,当有朝一日离开这个世界后,地球不会比我们活着时更糟糕。
  ……
展开
目录
代序 以跨文化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诠释华夏文化中的心性思想与学说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诠
王阳明思想中的“独知”概念——兼论王阳明与朱子工夫论之异同
“心外无物”:一个心学命题的扩展研究
人的平等
什么是伦理上的恶?
再论牟宗三先生对孟子心性论的诠释
革新伦理学:胡塞尔和孔子
论由丁若镛与费希特的对话所展显的道德本能现象学
“致”良知与“信”良知——良知教的实修方法及其难点
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转向——其方法在应用现象学中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观·物——唯识学与现象学的视角
良知与自证分——以王阳明良知学为中心的论述
良知与孝悌——王阳明悟道中的亲情经验
舍勒与宋明儒者论一体感——一项现象学的与比较宗教学的探究
熊十力“心”学的两个向度——对熊十力思想的静态现象学与发生现象学解读
通往自身意识的伦理之路——列维纳斯自身意识思想研究
方向红代跋现象学在中国与中国现象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