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到本源:经典中医启蒙对话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664068
  • 作      者:
    李辛,(法)克劳迪那·梅赫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医是一门具体的学问,也是人栖居于世间的一种方式;其中有对“病”的解决,但更是对“常” 的持守。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以简单的英文交流而写成的书。这是一场古代传统中医理念和现代思维方式的对话,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医的精华要义,并力求释繁就简。本书中讨论的所有内容,都源自传统中医典籍,历代医家也多有著述阐发。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学习中医的现代人,能够回到本源。回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温病条辨》等宝贵经典,从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张元素、李东垣、薛己、吴鞠通、叶天士等前贤大师所传承记录的医学宝库中吸取传统医学的灵髓。从《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移精变气论》《宝命全形论》《九针十二原》等宝贵篇章,学习、体证古人关于虚己、凝神、定志、应时、顺化、得机等传统摄生、炼形、平气、调神之窍要。

展开
作者简介

李辛
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从一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针药并用,心身同治,立足经典,学习历代诸家所长,取验于临床。著有《经典中医启蒙》《儿童健康讲记》《精神健康讲记》等。

克劳迪那 · 梅赫
中文名梅云。曾在欧洲各国、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行医,旅居中国四年。现为瑞士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中医师、针灸师、自然疗法医师和全科医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人体四个层次、真气、气机及病机

克劳迪那:在本书的第一章,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经典中医对人体的看法:人体的生命是如何构造的?它是如何运行的?疾病或失衡状态是如何发生的?

李辛:经典中医认为人体可以分为四大层次,精、气、形、神,它们构成了健康的人体的基本要素,并制造真气充盈内外。真气负责人体内能量的运行与转化,维持人体“正常”运作时的平衡状态。
“正常”的概念,并非指“完美”的平衡状态,而是人体处于不受邪气过度干扰的相对平衡状态。
真气相对正常的运行状态称为气机,它是人体各部内、外、表、里的能量的动态变化,其基本方向是“开与阖”,这个开与阖的气机方向是诊断的基础。如果邪气干扰了人体的正常功能,就会因开阖失调显现一系列症状,人体由常态进入失常状态,产生病机。
所以,理解人体四大层次、真气、气机及病机,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

克劳迪那:以上是经典中医学的观点吗?我发现这个与目前的教材还不太一样。

李辛:是的。传统的中医是如是理解人体生理机能的。古代医者以人体正常的气机状态为认识和治疗的基础,而现代教科书通常以疾病和症状作为认识和治疗的基础。换句话说,古代医者关心的是“常”,现代中医关心的是“病”,这两者的着眼点大有不同。
如果把能量的正常运行状态(气机)作为“第一个医生”,充分观察和了解气机运行状态,我们中医作为“第二个医生”,就可以更好地来顺应、激发“第一个医生”发挥作用。如果治疗忽略了人体自身,只针对疾病,“第二个医生”就可能会越俎代庖,导致治疗方向的偏离。

克劳迪那:明白了,介绍一下人体的四个层次好吗?

李辛:四大层次是:
●?形:身体的物质架构。
●?精:精华部分,取决于两大因素:
第一,关乎遗传因素以及与生俱来的潜能;第二,平衡健康的生活状态,能帮助保养精气,健康长寿。实际上,精是形、气、神的基础。后面我们会详解。
●?气:人体能量。
与外在环境、空气、食物、生活节奏等有关;也和我们与自然、钱财、他人、权力和信仰等的相互作用有关,与内在情志有很大的关系。现代教科书提到人体的气主要源自三方面:肾气、胃气、肺气。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术语学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气”,如元气、真气、宗气、正气、病气、中气、清气、谷气、营气、卫气、肾气、脾气、胃气、肺气、肝气、胆气等,用来指示不同的功能分类和能量来源。
本质上,万事万物与人体,可以看作是能量(气)的不同形式。人体与外在世界的交互作用,比如与外在环境、食物、钱财、性,或是呼吸、社交往来……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各种形式的能量交换,在经典中医里称为“气交”或“交感”。它时时刻刻在所有的时空里发生着。
●?神:包括两方面:
先天:直觉、本性和躯体生物本能。
后天:心智活动、思维、判断、逻辑、经验。

以上四个层面,形体承载精气神,精化生气,气化生神,而神的统摄又对精与气产生影响。
精化生元气。所以,理论上元气可以看作是精所化生的阳性部分。这里,“精”偏静态、涵藏态;“元气”偏动态、流动、待用状态。
元气、中气(脾胃之气)、清气(肺气)合成真气。真气通过经络运行、输布至全身表里内外,形成完整的人体能量系统,顺应四时与环境的变化,开阖升降,持盈保泰,稳固生命活动,即谓“气机”。













克劳迪那:真气是人体内的能量的总称吗?

李辛:是的,真气是支持人体各部所有运化功能的能量总称。它可以分为卫气、营气,或者经络之气、脏腑之气,比如肝气、膀胱之气等。
如前所述,真气主要来源于下焦元气、中焦胃气、上焦肺气,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真气也是整个宇宙能量的一部分。从能量层面来看,人体内部与外在世界的边界并不那么界限分明,身体就像一个储藏能量的容器,每个个体以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层面和水平,与万物互通交感,开阖吐纳,在动态变化的时空生命之海里沉浮,尽力保持相对的平衡。
生活环境的选择很重要,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很多人过量进食,而从其他途径汲取的能量就少了;人际与社会互动——爱、权力、金钱、性,乃至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都可能带来能量的被滋养或者被消耗。
生活的环境能够充实我们的真气(高山、乡野、纯净的空气),也可能耗散我们的真气(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电磁辐射)。
静坐、站桩等传统身心训练的习惯,能够使人保持相对稳定的精神生活,帮助我们获得能量,充养神气。生活中有各种提升真气的途径。
真气可以视为人体一切资源的总和,在临床诊断和教学中,为了便于表述,我们会用“元气、中气”,或“上焦气、中焦气、下焦气”等概念来分别描述不同层次的“真气”。
根据传统的语言习惯,在讨论人体邪正斗争、抗病自愈的过程时,相对于致病的“邪气”,我们会用“正气”或“本气”“里气”这三种传统的表达方式,这三种“气”可以理解为等同于“真气”。
图一也揭示了真气的形成。来自上焦的清气(大自然的能量)、中焦的中气(食物的能量)、下焦的元气(先天的能量),三气合一,形成真气。
同样,因为中医学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常常以不同的语言来表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中焦的中气,常常被称为“后天之气”“脾胃之气”或“胃气”。下焦的元气,常常被称为“肾气”“先天之气”或者“精”。“精”,实际上是元气的主要来源。
我们在下一章的“诊断步骤:第一步”,会就真气的三个组成(主要是元气和中气)展开讨论。

克劳迪那:如果用财富来比喻,真气就像我们的财富总和,我们可以增加和使用它?

李辛:是的。在“气的银行”里,下焦的精化生元气,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原始资本;而中气就像现金流,每天我们摄取饮食,补充中气,就像在持续供应每日所用的现金。如果脾胃中气受伤,不足以供应每天的现金流,就会不得不提取资本——下焦的元气,来维持日常的生命活动。长此以往,元气就会渐渐消耗,我们的生命之源——涵藏态的“精”也会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医家都重视中气,重视保护脾胃的原因。

克劳迪那:我们可以就“气机”进一步地讨论吗?

李辛:气机,指的是一个相对正常的人体的气(能量)的运行状态。这是基于能量层面的观察和认识,指真气在人体表里内外的输布运行的格局,人体与外部环境能量的互通互感,以及精气神相互化生、滋养的流动状态。
真气是生命的能源,在白天,正常的气机状态是以“开”为主要的方向:真气会由内而外,趋向体表和外界,此时人体在使用的状态,但是,过多的社会活动会导致开而过耗;“开”这个方向也能保护机体免于外来邪气的侵袭(上焦表气充足);也帮助消化吸收、顺畅排便(中焦胃气充足);保障排汗和小便顺畅(下焦元气充足,三焦功能顺畅)。在夜晚,正常的气机状态是以“阖”为主要方向:真气开始向内回收,这个过程也意味着神气内阖。这是一个回收精神气血、修复机体、滋养内在的状态。
总而言之,真气通行百脉,滋养灌溉,外而五官九窍,内而脏腑筋骨,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真气的正常运行来完成。
“气机”,指真气的运行处于“常态”,未受到内外病邪的严重干扰;如受到严重干扰,气机可能会失常。
气机如果失常,就会在物质层面的肉体、无形层面的能量和精神心理上产生各种症状与疾病。失常的能量状态,传统中医称为病机。
《道德经》里老子谈到,只有健康的婴儿和大成就者,才可能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有道者生活朴素、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呼吸精气、精神内守、避世安居,生命的本然渐渐恢复,身心自然柔和,气机保持在纯粹的先天状态。这样的人,《黄帝内经》称为真人。
换言之,几乎没有人能保持完全的健康,我们人类都在“病”中,只是程度不同。
每一个人都在动态的健康与亚健康、疾病与康复的变化之流中起伏摇摆,并没有绝对意义的健康和治愈。
在中医的眼中,保持气机的“常”,首先,需要“神”处于“常”的状态——安定、放松、柔和、专注,没有过度的思绪和欲求的干扰;需要“精”的充足与涵藏。这意味着下焦的元气是充沛的,中焦的中气也是充沛的,且经络畅达。同时,体内没有严重的病邪,形、气、神层面也没有严重的阻塞以及虚与实的失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常”,正常的气机状态。
当今之人,用心用脑过度,饮食无节,起居无常,这是神气消耗、气机紊乱的主要原因。

克劳迪那:气机,是真气的正常运行状态,前面你提到真气在上焦(体表、汗出、呼吸)、中焦(消化系统、大便)和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小便)这三个层次的功能,这是否意味着真气在体内运行的主要方向?

李辛:是的,当我们谈到气机运行方向时,它基于四个基本方向:升、降、开、阖。
当人体失常生病,在不同的病机下,机体会自动调整气机的方向,来帮助人体恢复平衡。比如遇到寒气入侵体表后,气机会以向上、向外(升、开)的方式帮助身体排出邪气。
这是理解传统中医诊治理念的关键。针灸或者中药的目的,不是“对症用药”“按病取穴”,而是顺应人体内在自然的调整方向,顺势而为。
古人用“开与阖”来概括人体气机的基本方向,开即是升与出,阖即是降与入。就像前文提到的,生命活动有其自然节律,白天为开,夜晚为阖;春夏为开,秋冬为阖。
在下一章,我们将在“诊断步骤:第二步”,学习如何评估三焦气机的运行情况与开阖方向。

克劳迪那:在进一步深入之前,我希望讨论一个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平时我们常说的“肝气”“脾气”“膀胱气”等,与这里的真气和气机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辛:从整体的神气开阖状态,进入具体脏腑功能范畴,我们会运用这些概念:宗气(心与肺,司呼吸、行血脉)、肝气(疏泄情志、调和脾胃……)等。这意味着用“气”这个字,来指代支持任何器官与组织的功能的“动力能源”,比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表气、里气等;也可以用这个字来指代致病因素,比如邪气、寒气、湿气、浊气等;还可以用来指代人体内外具有滋养和支持作用的精微能量或信息,比如精气、阴气、阳气、谷气、水气、药气、草木之气、金石之气、天气、地气……
所以,如果没有对神气和气机格局的整体认识,现代人很容易陷入历代书籍里的各种关于“气”的名词指代而多歧亡羊。
经典中医的重点,不在于这些描述局部功能和层面的各种“气”,而是整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与运动方向——气机。它揭示了人体各部不同能量的“动力总和”。
所以,我会更关注精气/元气(肾气或下焦气)、中气(胃气或中焦气)、清气(肺气或表气)。这些是形成真气的基本资源,而非各脏器的功能呈现(肝气、肺气……)。关注脏腑功能的辨证思路是近代发展出来的,更接近于物质化肉体的“西式”观点。
清气,来自外部自然环境,只要我们上焦开阖的功能基本正常,通常不是首要关注的重点。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抓住中气和元气两大主要生命能量源泉,来进行虚—实、阴—阳、邪—正、进—退的大方向判断,就可以化繁为简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1

理论


第一章 人体四个层次、真气、气机及病机  3

第二章 诊断步骤  13

第一步:资源评估  14

第二步:三焦气机  18

第三步:神与阴阳平衡  31

第四步:八纲与病机  34

第三章 再论病机  42

第四章 诊断方法  51

总结  60


第二部分  63

本草治疗


第一章 本草历史与经典著作  65

第二章 本草的性能:气与味  79

第三章 中药的分类  88

下焦层次  90

中焦层次  97

上焦层次  105

第四章 方剂的分类  113

下焦层  115

阴虚阳盛  115

阴-精虚损  118

阴-气虚损  121

阳气虚  126

阴阳两虚  128

中焦层  133

补益中焦  134

泻中焦:气分与血分  144

上焦层  159

纯开上焦之表  159

开中上焦之表(表之深层)  162

阳气精血不足体质之开表法  168

三焦水道  171

直接开水道  171

开上焦以通利水道  173

开中焦以通利水道  173

开下焦以通利水道  173

临床案例  174

总结  184


第三部分  195

针刺、艾灸、火罐和按摩


第一章 针刺在传统中医中的位置  197

第二章 《黄帝内经》关于针刺的重要原则  200

第三章 针刺的临床实践  206

诊断与针刺前的准备:心法  207

进针与针刺操作:手法  209

针刺策略和穴位功效:刺法和穴法  217

临床案例  226

慢性疼痛案例:风湿性多肌痛  227

急性疼痛案例:头痛  228

急性疼痛案例:腰痛  229

慢性疼痛案例:肩周炎  230

急性疼痛案例:脚踝扭伤  230

现代针刺技术  231

第四章 艾灸  234

第五章 火罐  238

第六章 按摩与内功按摩  241


第四部分  249

静坐与气功


结论  261


附录一: 《神农本草经》药物枚举  267

附录二: 《黄帝内经·灵枢》选读  281

附录三: 《伤寒论》选读  293


术语汇编  338

参考书目  342

英文版 致谢  3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