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既美好又悲哀的时代。美好之处在于,经济发展的成果从未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如此广泛的分配,而悲哀的是,随之而来的“过度”的泛滥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普遍。这是一个似乎对“足够”没有概念的时代。
先锋领航集团创始人、“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对充斥在金融行业、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的“过度”现象进行了深入审视,他呼吁人们用“足够”的视角重新看待成本与价值、投机与投资、复杂与简单、计算与信任、商业与专业、销售与服务、管理与领导力、物欲与奉献、功利与品格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对追求真正的成功来说尤为重要。
在本书中,博格先生用直接、简洁的语言细致阐述了他对投资、财富、人生与价值观的独到见解,字里行间充满智慧。从这本书中领悟“足够”的真正含义吧,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离它只有一步之遥。
(1)
先说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牧师弗雷德· 克拉多克讲的。克拉多克来自佐治亚州,是一位很有名的牧师。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他编出来的(牧师通常都会自己编故事),但他说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克拉多克博士有一次去看他的侄女。他侄女家有一条格雷伊猎犬,就是那种会在赛狗场上追逐机器兔子的猎犬。这条狗因为无法继续上场比赛,面临着被安乐死的命运,他的侄女救了它,并收留了它。克拉多克博士和这条狗之间有一段对话:
我对这条狗说:“你还在比赛吗?”
“不比了。”它回答。
“呃,为什么?因为你太老了?”
“不是,我偶尔还是会跑一跑。”
“呃,那是为什么?因为你赢不了吗?”
“我帮我的主人赢得了100万美元。”
“呃,那是为什么?是因为待遇很差吗?”
“哦,不是,”这只狗说道,“以前比赛的时候,他们会把我们伺候得很好。”
“那你是跛了吗?”
“不是。”
“到底是为什么?”我逼它回答,“为什么?”
这只狗答道:“我辞职了。”
“辞职?”
“对,”它说,“我不干了。”
“你为什么不想干了?”
“因为跑了这么多年,我最后却发现,我追的兔子竟然不是真的,所以我就辞职不干了。”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嗯,也许不是。但我希望大家都能想想那条老猎犬的心情。我们自己是否也经常拼命地往前跑,拼命地追逐一只叫“成功”的假兔子,最后却发现,真兔子其实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
(2)
就我记忆所及,我一直受着人类文明中伟大真理的启发。有时,它们来自人们熟知的领域:古希腊哲学家、《圣经》、莎士比亚。但很多时候,这些真理也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发生在10 年前,我当时正在费城郊区的电影院观赏一部热门电影。
那部电影叫《法网边缘》,改编自知名小说家乔纳森· 哈尔的小说。电影讲述的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发生了致命的水源污染,受害居民决定诉诸法律的故事。男主角是一名擅长处理人身伤害类诉讼案件且富有野心的律师,由约翰· 特拉沃尔塔饰演。男主角起初希望帮助受害家庭争取数百万美元的赔偿金,一方面可以博取好名声,顺便也能赚一大笔钱。没想到,随着诉讼过程的深入,他越来越同情受害家庭。他投入自己的大量资源对水源污染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调查,这导致他和自己的小律所负债累累。随着电影情节的展开,为了追求公平与正义,坚持原则的他面临破产的风险。最后,他真的破产了。电影的最后一幕是他站在破产法庭上。
破产法庭的法官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曾经很富有的成功的诉讼律师,居然只剩下账户里的14 美元和一台便携式收音机。她怀疑地问:“那些用来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事物都哪儿去了?”我听了差点儿从椅子上跳起来,问得太好了:那些用来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事物都哪儿去了?他已经一无所有。但他为了一件害死很多孩子、让很多家庭为之心碎的案子挺身而出,不惜赌上自己的事业,直到最后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我们到底应该用他拥有的东西去衡量他,还是用他是什么样的人去衡量他?
这部有关人生价值的电影似乎完全不是好莱坞的风格,但它探讨了一个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用什么去衡量人生?虽然我还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但我很确定的是,绝对不能用积累了多少物质财富衡量人生。在一个像美国那样如此富有、物质如此丰富的国家,有很多事物的价值是无法被衡量的,而我们很容易掉入这个陷阱。2 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就告诉我们,“人是万物的尺度”。今天,恐怕这个社会已经变成“物是人类的尺度”了。
的确,美国有一个也许是开玩笑的谚语:夺得最多玩具的人,即使死了也是赢家。这样的衡量标准当然是荒谬、肤浅的,最后也会让人自食恶果。这个世界的资源很有限,很多人却只想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东西上。全世界有数十亿人,他们呼喊着寻求支援和援助,寻求安全和同情,寻求教育和机会,这些无形事物的价值远胜许多有形事物,说到底,很多有形事物根本就不重要。
(3)
在谢尔特岛的一个亿万富翁聚会上,库尔特· 冯内古特告诉他的朋友约瑟夫· 海勒,宴会的主人是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单日盈利额曾超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一书的全部版税收入,而《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负盛名的作品。海勒回应道:“没错,但我已经拥有了他永远无法拥有的东西——知道什么是‘足够’。”
足够。这个简单的词语蕴含的哲思令我愕然,原因有两层:其一,生活对我的恩赐实在是很多;其二,约瑟夫· 海勒说得再准确不过了。对社会中的每一个基本单元,包括我们中许多最富有且最有权势的人来说,“足够”似乎都是没有上限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既美好又悲哀的时代——美好之处在于,民主资本主义带来的福祉从未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如此广泛的分配;悲哀的是,民主资本主义的过度泛滥从未像今天这样暴露无遗。我们在持续的危机中看到,这种过度现象存在于过度杠杆、过度投机的银行和投资银行业中,甚至存在于政府资助的巨无霸型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中,更不用提顶级对冲基金经理每年赚的数十亿美元的高薪以及支付给我们国家面目可憎的(没有其他的形容词可以说明)上市公司CEO的报酬——包括失败的CEO,往往是在他们被扫地出门的时候。
持续蔓延的贪婪威胁着我们的金融系统和企业界,其影响远不止金钱。对“足够”缺乏了解颠覆了我们的职业价值观。它使那些本应被委托的投资受托人成为销售员。它把本应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系统变成一个以计算为基础的系统。更糟糕的是,这种关于“足够”的困惑使我们在更广阔的生活中误入歧途。我们在追逐成功的假兔子;我们常常向那些转瞬即逝而最终毫无意义的事物低头,而不去珍惜那些无法被量化但其实是永恒的东西。
我想,这就是约瑟夫· 海勒在“足够”这个简单却强大的词语中捕获的信息,它不仅意味着我们对财富的崇拜和职业道德的日益败坏,而且代表着财富对我们人格和价值观的颠覆。所以,这就是我思考的起点,我很清楚:我的生活是如何塑造我的性格和价值观,以及我的性格和价值观又是如何塑造我的生活的。正如你将看到的,我已经在很多方面被给予得足够多了。
序 III
第一部分 金钱
第一章 费用太多,价值太少 003
第二章 投机太多,投资太少 020
第三章 复杂的太多,简单的太少 037
第二部分 企业
第四章 计算太多,信任太少 059
第五章 商业考量太多,专业操作太少 078
第六章 销售太多,服务太少 094
第七章 管理太多,领导力太少 108
第三部分 人生
第八章 物欲太多,奉献太少 127
第九章 21 世纪的价值观太多,18 世纪的价值观太少 135
第十章 功利太多,品格太少 150
结尾:什么是“足够”
让我们一起说:足够! 165
后记 关于我的职业生涯 182
致谢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