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述
1.1激光的原理与分类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快的刀”“*准的尺”“*亮的光”。
激光产生于物质微观粒子态的变化。原子内电子通过吸收或释放光子而在各高、低能级之间跃迁,可细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自发吸收。原子内电子通过吸收光子而获得能量,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如图1.1(a)所示。
(2)自发辐照。原子内电子自发地释放光子使自身能量降低,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如图1.1(b)所示。
(3)受激辐照。光子入射到物质内部,会使高能级电子在光子的激发下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同时辐照出一个与入射光子具有完全相同状态(相同的波长、相位、频率和方向)的光子,致使完全无法区分出两者的差异,这一现象便是电子的受激辐照,如图1.1(c)所示,辐照出的光子的波长即对应于高、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爱因斯坦从理论上指出受激辐照的存在和光放大的可能,奠定了激光是由电子的受激辐照机制产生的理论基础。因此,激光*初称为镭射或莱塞(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与普通光相比,经过受激辐照产生的激光具有以下四大专属特性。
(1)方向性好:激光的高方向性使其能在有效传递较长距离的同时,还能保证聚焦得到极高的功率密度,这两点都是激光加工的重要条件。
(2)亮度高:激光的亮度较高,且具有高亮度的激光束经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摄氏度乃至上万摄氏度的高温,这使其几乎能够对所有材料进行加工。
(3)单色性好:在整个产生机制中,只会产生一种波长的光,从而保证光束能精确地聚焦到焦点上,得到很高的功率密度和极小的光斑尺寸。
(4)相干性好:主要描述作为光波时激光各个部分的相位关系,所有光子都有相同的相位和偏振,它们叠加起来便产生较大的强度。
激光器是指能发射激光的装置。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其是由美国科学家Maiman[1]根据量子电子学的发展而研制出的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Javan等[2]研制出了首*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1962年,其又应用半导体材料成功研制出了气体激光器。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Patel[3]成功研制出了CO2激光器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ium garnet,YAG)。从此之后,各种类型的激光器不断涌现,为实验研究和商业应用创造了条件。由于激光的发展以及实验条件的改善,实验相比以前更容易实现。激光器的应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激光器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对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展开广泛研究。
自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人们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获得更窄激光脉冲宽度的方法。研究发现,脉冲压缩是解决激光领域中脉冲宽度的重要手段。在脉冲压缩过程中,调Q技术以及锁模技术是使用*多的两种技术,其不仅可以提高脉冲峰值功率,而且高效实用。
1961年,Hellwarth[4]为了实现脉冲激光的输出,首先提出调Q的概念。其表达式为
(1.1)
根据上述定义,得到调Q所采用的原理:泵浦开始时刻,激光器谐振腔处于高损耗低Q值状态,不能满足激光器的振荡条件,但是激光器一直处于泵浦脉冲的激励中,将得到很高的粒子数密度,当反转粒子数密度达到峰值时,谐振腔的Q值会突然增大,迅速满足激光器振荡的条件,而且反转粒子数密度远远大于反转粒子数密度阈值,迅速建立起激光振荡,突然的变化使功率在很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同时存储在亚稳态的粒子所具有的能量迅速转化为光子的能量,反转粒子的能量很快耗尽,脉冲结束,光子以极高的速率增长,此时激光器输出的光脉冲具有脉冲宽度窄和峰值功率高的特点。
1961年,Hellwarht采用被动调Q技术首次使红宝石激光器产生了纳秒量级的短脉冲激光,激光脉冲脉度为几十纳秒。1965年,Mocker等[5]利用被动调Q技术取得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把脉冲宽度缩短到10ns以下。根据原理,利用调Q技术得到的脉冲宽度的极限为2L/c(L为激光器谐振腔的长度;c为真空中的光速),因此根据调Q技术得到的大都是纳秒脉冲宽度的激光。
为了得到更窄的激光脉冲,有学者提出了锁模技术。锁模技术,即锁相技术,是指将多个纵模激光器中各个纵模的初相位关系固定,形成等时间间隔的光脉冲序列,使得每个振荡模之间有固定的频率差,保证每个振荡模之间的相位也是相对固定的。在锁模技术中,激光输出的是间隔相等的规则脉冲,间隔为2L/c,但是与调Q技术相比,其脉冲宽度变得更窄,*窄可以达到调Q技术产生的脉冲的1/(2N+1),其中2N+1表示锁模中纵模的个数。根据上述脉冲宽度和纵模之间的关系,锁模技术输出的*高功率密度可以达到调Q技术的2N+1倍。例如,固体激光器的锁模数可能达到103~104个,这样峰值功率会产生很高的窄脉冲。综上,锁模技术是实现脉冲变窄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激光锁模技术的不断发展,脉冲宽度越来越窄,因此超短脉冲激光器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先发展且被应用到超短脉冲激光器的锁模技术是被动锁模技术。1965年,Mocker等[5]首次在红宝石激光器上使用了被动锁模技术,此后,他们又陆续将被动锁模技术应用到钕玻璃和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激光器上。1966年,Demaria[6]采用该技术首次得到了皮秒激光。皮秒激光的主要特点是10-12s量级的脉冲宽度以及更大的脉冲功率。达到皮秒级的脉冲宽度可以实现对瞬态基元反应的研究。以前,光源能量限制了对许多微弱高级非线性现象的研究,随着皮秒激光的问世,这些研究成为现实。短脉冲激光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非线性现象得到了研究和解释。皮秒激光也可用来泵浦反应物分子,使反应物分子能够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也可以用来探测,根据物质的激发态或者中间瞬态行为探测物质的结构,如快速的瞬态现象、超快弛豫过程,以及能级寿命的测量、动力学中的碰撞等。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脉冲压缩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皮秒激光之后得到了飞秒激光。1976年,在染料激光器中首次产生了飞秒激光[7]。198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产生了90fs的激光脉冲,三年后,该实验室使用新技术产生了27fs的激光脉冲。Fork等[8]和French等[9]使用碰撞脉冲锁模(colliding pulse mode-locking,CPM)环形染料激光器得到了19fs的激光脉冲。
激光器大多由泵浦源、激光介质和谐振腔三部分组成。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激光介质,如气体、液体或固体,激光介质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是获得激光的必要条件。为了使激光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能量去激励原子体系,增加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泵浦源就是产生光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励装置。有了合适的激光介质和泵浦源,就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照强度很弱,无法获得实际应用,需要通过谐振腔进行放大。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器两端对称地装上两面反射镜,一面几乎全反射,另一面是大部分反射、少量透射的耦合镜,以使激光可以透过并射出,被反射回激光介质的光继续诱发新的受激辐照,从而在光学谐振腔中来回振荡放大,*后从耦合镜的一端输出。
激光器按激光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液体激光器等,按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连续激光器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连续输出,工作稳定、热效应高。脉冲激光器以脉冲形式输出,主要特点是峰值功率高、热效应低。在对激光技术不断认知的过程中,也从未停止对高性能、高质量激光技术的探索。脉冲激光的输出波长范围覆盖了从红外(infrared,IR)到紫外(ultraviolet,UV)的全光波段,输出的脉冲宽度越来越窄,经历了毫秒(1ms=10-3s)、皮秒(1ps=10-12s)、飞秒(1fs=10-15s)直至阿秒(1as=10-18s)的超短脉宽输出,与此同时,输出的能量强度越来越高,经历了兆瓦(1MW=106W)、吉瓦(1GW=109W)、太瓦(1TW=1012W)甚至拍瓦(1PW=1015W)量级的超强脉冲输出。由此可见,脉冲激光正朝着脉冲宽度越来越窄、峰值功率越来越高的方向不断前进。下面给出常见的脉冲激光器。
(1)准连续波激光器。
准连续波(quasi-continuous wave,QCW)激光器也称为长脉冲激光器,可以产生毫秒量级的脉冲,占空比为10%。这使得脉冲激光具有比连续激光高10倍以上的峰值功率,对钻孔等应用来说非常有利。
(2)纳秒激光器。
二极管泵浦固态(diode pumped solid state,DPSS)激光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首次引入工业环境的。第一台此类激光器仅具有几瓦的低输出功率,波长为355nm。在二极管泵浦之前,使用灯泵浦可获得激光,但是这类激光器非常不可靠。当时,几瓦的纳秒紫外光的成本超过10万美元。随后,纳秒激光器市场越来越成熟,可从许多不同的制造商(提供红外、可见和紫外波长)处购买到纳秒激光器。在大多数情况下,纳秒激光器的脉冲持续时间介于几十纳秒到几百纳秒。这类短脉冲激光器广泛用于打标、钻孔、医疗、快速成型等领域。
(3)皮秒激光器。
近年来,全固态皮秒激光器在材料微加工、激光光谱分析、激光光通信、非线性频率变换、激光检测与计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在进行金属加工时,激光脉冲宽度并不是越短越好,因为当利用脉冲宽度低于5ps的激光进行加工时,会产生非线性效应,这一情况对金属材料的激光加工非常不利。综上所述,脉冲宽度在10ps左右的皮秒激光是进行金属激光微加工的*佳选择。皮秒激光器在微加工领域具有热影响区小、对材料损伤极低等优点,并且皮秒激光器本身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可靠,高重复频率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单件成本。
(4)飞秒激光器。
飞秒激光器是一种脉冲激光器。飞秒是指脉冲的持续时间,与脉冲的频率不同。脉冲的频率是指1s内激光器发出的脉冲数目。飞秒激光器具有非常高的瞬时功率,可达百万亿瓦,比目前全世界的发电总功率还要高出上百倍;物质在飞秒激光的作用下会产生非常奇特的现象,即气态的物质、液态的物质、固态的物质都会瞬间变成等离子体;利用飞秒激光进行手术,没有热效应和冲击波,在整个光程中都不会有组织损伤。因此,飞秒激光广泛应用在激光医疗、精密钻孔、精密切割、超微细加工等领域。
1.2材料加工的脉冲激光
激光的脉冲宽度是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单个激光脉冲释放能量真正作用于材料的时间。材料加工用的脉冲激光主要包括:长脉冲激光,主要指毫秒脉冲激光(millisecond pulse laser,MPL),简称毫秒激光,常见脉冲宽度为1~1000ms;短脉冲激光,主要指纳秒脉冲激光(nanosecond pulse laser,NPL),简称纳秒激光,常见脉冲宽度为1~1000ns;超短脉冲激光(ultrashort pulse laser,UPL),又称超快激光,包括皮秒超快激光和飞秒超快激光,普遍脉冲宽度≤10ps。将脉冲激光作用于材料表面,是一种无接触、微细精密、高灵活性的先进加工技术,是先进激光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与传统的加工技术不同,脉冲激光加工的主要特点包括:普适性,即对材料硬度、脆性、熔点等不敏感,可以加工陶瓷、玻璃等硬脆材料以及镍基高温合金等高熔点材料;高分辨率,即具有发散角小,激光光斑直径可以聚焦到纳米量级,进而实现高精密微细加工;高自动化,即激光易于导向,易与数控技术结合,进而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加工,具有高灵活加工的特点。
脉冲激光器是指单个激光脉冲宽度小于0.25s,每间隔一定时间才发出一次光束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