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炎症性肠病的概念
1.1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与环境、遗传、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肠道免疫失衡有关。常累及回肠、结肠和直肠。临床表现多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腹部包块。
1.2炎症性肠病是通常所说的“慢性结肠炎”吗?
慢性结肠炎可分为特异性结肠炎及非特异性结肠炎两大类。其中特异性结肠炎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肠道炎症病变;非特异性结肠炎则包括了因过敏、免疫紊乱、精神应激等因素所致的肠道炎症病变。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其归属于“非特异性结肠炎”的范畴。严格来讲,炎症性肠病只是慢性结肠炎中的一种,而并非等同。
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疾病。目前身体上较多疾病均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将免疫相关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疾病及全身弥漫性免疫性疾病。
1.3炎症性肠病包括哪些疾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未分类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unclassified, IBDU)。
1.4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的范畴,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以发作、缓解及复发交替为疾病特点,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1.5什么是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可累及食管、胃肠道各部位,以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为主。病变呈穿壁性炎症,多为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腹泻、瘘管及肛周病变等。
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6克罗恩病有哪些别名?
克罗恩病,又名节段性肠炎、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肉芽肿性肠炎、肉芽肿性小肠结肠炎。
1.7什么是未分类型炎症性肠病?
有一些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处于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型克罗恩病之间,或者同时具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部分特征,无法区分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这一类炎症性肠病被称为未分类型炎症性肠病。
第2部分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
2.1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趋势
2.1.1近几年全球炎症性肠病发病趋势如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2017年,炎症性肠病患者数从370万例左右增加到680万例左右,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从79.5/10万上升到84.3/10万。各个地域、国家之间患病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2017年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的是高收入的北美地区,为422/10万,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低的是加勒比地区,为6.7/10万。各个国家间比较,美国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为464.5/10万,其次是英国,为449.6/10万。近几年北美和欧洲的发病率逐步趋于稳定或下降,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发病率则持续增加。以东亚地区为例,2017年报告的炎症性肠病病例为276.7万例,2020年增加到300万例,预计到2035年将增加至450万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儿童(<18周岁)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2018年有学者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显示儿童炎症性肠病年发病率*高的是欧洲,为23/10万;其次是北美,为15.2/10万;再次是亚洲/中东和大洋洲,为11.4/10万。
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是用以分析某种因素或疾病对人群健康
影响的一项统计指标。常用来比较不同年龄结构人群间患病率的高低。
2.1.2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趋势如何?
近几十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1世纪前十年与20世纪*后十年相比,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增加了约2.5倍,其中克罗恩病患者增加了15.7倍。2010~2013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80/100万、1.33/100万、0.46/100万。0~14岁儿童炎症性肠病年发病率稳步上升。
2.2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2.1哪些人容易患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部分认为是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学者们找到了一些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首先是年龄。溃疡性结肠炎在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群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比例接近1∶1。克罗恩病的发病人群常见于18~35岁,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患者人数约为女性患者人数的1.5倍。其次是地域。欧美地区的患病率要远远高于亚洲地区。再次是基因对炎症性肠病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疾病的家族遗传倾向。此外,相对于贫穷、偏远地区和体力劳动者来说,富裕地区、城市、白领阶层的炎症性肠病患病率更高。西式饮食和生活方式也增加了发病风险。吸烟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也有一些关系。非吸烟者更易患溃疡性结肠炎;而吸烟者更易患克罗恩病,且吸烟不利于疾病病情的控制。
研究表明,以下三类人是炎症性肠病的高危人群。
第一种是免疫功能失衡者。糖尿病患者和使用大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是炎症性肠病的高危人群,因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会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肠道失去免疫保护,炎症会破坏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引发炎症性肠病。
第二种是有家族史者。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遗传性易感性疾病,有家族史者的发病风险会大大增加,故有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疾病。
第三种是有消化道疾病病史者。例如,肠道息肉、肠功能紊乱等,其肠道内的菌群容易失去平衡,从而引发炎症性肠病。
2.2.2我国哪些地方的炎症性肠病发病率较高?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范围的流行病调查。有学者对我国内地1950~2007年克罗恩病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克罗恩病患者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另有学者认为西部和华北地区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居多。不过,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南部地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比北部地区普遍要高,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与人口流动、工业化程度、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2.2.3炎症性肠病发病有无季节性?
炎症性肠病发病有一定季节性,但各个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国内学者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发现夏末秋初,即中医所说的长夏是炎症性肠病多发的季节。中医学认为炎症性肠病多由于感受湿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或过劳导致脾虚而发病。而脾在五行中属土,主季长夏,主时为日仄(未时,13:00—15:00),脾病起病或发作于长夏,秋时痊愈,春时甚而加重,夏时持平稳定。日本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主要集中在10月和3月(主要是冬季和春季)。希腊、瑞典、美国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高峰在春季和/或秋季。韩国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季节性不明显;而克罗恩病的发病多在春季,秋季为*低点。加拿大克罗恩病患者的发病高峰在秋季和冬季。挪威、瑞典克罗恩病的发病季节变化不明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