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白华美学现代性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22376
  • 作      者:
    王冰冰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冰冰,安徽阜阳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江苏省“双创”博士。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美学专业,导师沈语冰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导师文学武教授。现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研究与批评,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在《贵州社会科学》《宁夏社会科学》《新文学史料》《南方文坛》《学术前沿》《上海文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唯物论哲学,进入17世纪之后,便与近代自然科学携手并进。以18世纪末为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7-18世纪所取得的自然科学成绩主要集中在数学、力学、机械学等无机界,对有机体的认识还处于幼稚阶段,这时代的特征就是机械论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到了18世纪后半期,康德及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出现,使得机械论的自然科学观出现动摇,但真正达到决定性的动摇,要到19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及施莱登的生物细胞说、迈尔及格罗甫的物理学能量转换法则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自然总是辩证地活动着。也就是说,自然成了辩证法的直接证据。19世纪后半期遂具体化地进入辩证法的唯物论之自然观的领域,成立自然的辩证法理解,即“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这构成了近代自然科学第二时期的特征。
  不过,从19世纪进入20世纪后,相对性理论、量子力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使得从前的狭隘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露出破绽,自然科学者遂陷入剧烈的哲学动摇中。生产力愈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愈激化,作为担负近代哲学的社会要素——资产阶级,在它的敌对社会要素面前越来越反动化,自然科学的成果,已经不能再作为资产阶级哲学的基础,两者不在科学上紧密结合了。得到了权力的资产阶级毅然在1848年做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抬头,走入了宗教和唯心论,他们主张“为了民众而不能不维持宗教”,于是他们的哲学变得唯心论化和僧侣主义化。但与之相对的进步社会群,在19世纪50年代确立了他们自己的稳固的进步哲学,那就是辩证法的唯物论。
  宗白华指出,我们可以1850年为界,把近代哲学史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17世纪的唯物论为起点,以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即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终。这时代的伟大科学成就,就是18世纪法国唯物论,即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完成,和德国唯心论的辩证法。17、18世纪的唯物论,实是进步的资产阶级哲学,它以对抗封建的唯心论和经院哲学的神学世界观为起点,其后更体系化、完整化,这主要表现在18世纪的法国唯物论中,它完全抛弃了宗教的假面具,达到了资产阶级唯物论的完成化、彻底化。发展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主要是指从黑格尔经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发展,这是唯物论的确立过程,同时也是唯物论(辩证法)经过对唯心论的彻底斗争而达到最后完成形态的过程。第二个时期是以19世纪50年代的辩证法的唯物论的成立和唯心论的反动为始,直至现在。这一时期,辩证法的唯物论,经过对19世纪后半期的庸俗唯物论、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等唯心论反动的斗争,更加体系化,进而确立为“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列宁阶段)。相反地,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辩证法的唯物论对立着的资产阶级哲学,理论日益开倒车,逐渐丧失科学性。因此,近代哲学在基于高度生产力发展这一点上,比任何时代都显示着认识的更高发展阶段,但同时也经受着两大敌对社会因素的对抗,从这一点来说,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哲学在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的根本差异——进步性和保守性。
  近代的资产阶级唯物论,首先发生于英国,自然科学中的机械的形而上的自然观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形成了英国17、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狭隘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培根以感觉、经验和具体的事物为出发点,提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从感觉中获得的经验,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因此,自然不是靠思维赋予它形式、法则,而是自然本身内在的,人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验,可以去认识这些形式和法则。宗白华指出,从这里来看,培根确是近代唯物论的“真创始者”,他的经验论之唯物论哲学指示着认识上的感觉之根源性,及作为模写的认识论,只不过他没有将这一模写说的辩证法弄得完成化,他所采取的方法仍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方法。继续着培根唯物论的是霍布斯,他是笛卡尔的反对者。依据霍布斯的见解,人类的感觉和思维,是物质向人体运动的影响,以及传达这一影响的人体运动。就是说,“思维不能脱离从事于思维的物质,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那样,“只有物质的东西能被感知,能被知道,所以关于神的存在,人是一点儿也不知道”。于是,霍布斯的无神论思想成立,他否定神的启示。然而,两人都未详细为这一从感觉世界生出来的知识及诸概念奠定根本的基础原理。所谓知识及诸观念在感觉世界中有其根源性的原理,这一问题的解释由他们的后继者洛克来完成。
展开
目录
绪论
壹 从“启蒙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建构
第一章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一、现代性的自我否定:作为问题出现的现代性及批评路径
二、重返历史哲学场域:何为启蒙现代性及审美现代性
第二章 启蒙之路与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一、宗白华美学研究的历史语境:启蒙与救亡中的审美拯救
二、宗白华启蒙美学思想的根基:救世情怀与“超人”境界
三、宗白华启蒙理想的实现路径:同情与忏悔中的人格建构
第三章 审美之维与中国文化复兴之途
一、宗白华文化美学研究转向的契机:“中国文艺复兴”观念的提出
二、宗白华文化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东西文化对流”中的理性选择
三、宗白华文化美学思想的审美建构:“中国艺术心灵论”的理想范型
四、宗白华文化美学思想的现代性:以“艺术”重构“中国”的审美理想

贰 从“先验认识论”到“客观实在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现代性的哲学向度
第四章 宗白华的唯物史观
一、古希腊唯物论哲学的素朴性和直观性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唯物论的复活
三、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性
第五章 从康德到马克思
一、康德先验形而上学:宗白华关于先验认识论的辩证哲学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实在论”:宗白华关于世界本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三、“少年中国”理想的文化建构:宗白华“辩证法唯物论”思想的现代美学内涵

叁 从“比较哲学”到“比较艺术学”:宗白华美学思想现代性的理论形态
第六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哲学比较视域下的宗白华中国形上学思想
一、生命本体论:西方的数理空时观与中国的历律哲学之比较
二、道心统一论:西方的概念哲学与中国的象征哲学之比较
三、先验价值论:西方的明物之际与中国的天人之际之比较
第七章 从“比较哲学”到“比较艺术学”:宗白华美学研究转向及现代艺术学理论之创构
一、美学之争与西方现代艺术学独立运动:现代艺术学思想之渊源
第八章 “时间的空间化艺术哲学”: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宗白华中国艺术哲学思想

结语 现代性到中华性的同一性:中国美学的出路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