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易浅述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520971
  • 作      者:
    陈梦雷,郑同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言以蔽之,梦雷盖以理、象、数、占四者之基本概念,以玩《易》于心。又以理、性、命三者,当师傅保三公之基本目的,以观《易》于身。孜孜以探迹,无碍于穷达。敬义夹持,含章可贞。道法自然,无声无臭。斯之谓梦雷欤。(潘雨廷)


展开
作者简介

(清) 陈梦雷撰 ; 郑同点校

陈梦雷(1650—1741),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康熙二十一年(1682)缘事谪戍沈阳尚阳堡。后赦罪还京,奉诏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三千余卷。雍正即位,再戍北边外,卒于戍所。其著述颇富,除《周易浅述》外,尚有《松鹤山房文集》《闲止书堂集钞》等。

 

郑同,易学学者,北京学易斋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学研究,著有《梅花易数讲义》等。先后主持整理出版《易藏》《术藏》《续修术藏》等大型文献,广受国内外易学界好评。


展开
精彩书摘

周易浅述卷一

 

昔者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见天下万有不齐之变,不外由太极而生阴阳。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而两仪具。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增二画,而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之四象成。叠之为三而三才既备,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八卦列。谓之卦者,言悬卦物象以示于人也。八卦既成,则八卦皆可为太极。复生两仪而十六,四象而三十二,八卦而六十四,而万物之变尽于斯矣。伏羲虽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未有文义。至文王始作《彖辞》,以断一卦之吉凶。如乾之“元亨利贞”是也。周公始作《爻辞》,以占所动之爻之吉凶。如《乾·初九》之“潜龙勿用”,九二之“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者是也。伏羲六十四卦,夏商相承用之,皆有其书。夏曰《连山》,首艮;商曰《归藏》,首坤;至文王、周公则首乾。《连山》《归藏》不传。今《经》则文王周公所作,故曰《周易》也。“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之为义,有二: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易》分上下两《经》。《上经》首乾坤而终坎离,《下经》首咸恒而终既济未济。意义所该者广,《图说》亦发明其略,非以简帙重大而分也。孔子始作十翼:《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周易》上下二篇,合孔子十翼,凡十二篇。后人以《彖传》《象传》之《文言》分入诸卦,而上下《系传》及《说卦》《序卦》《杂卦》则附于《下经》之后。故曰“《易》为四圣之书”者,此也。

 

乾卦

有天地,而后万物生焉。万物莫尊乎天,《周易》所以首乾也。其象为天,其卦纯阳。健而不息,故其象为天。统言其象占,则有大亨之道而利于正固。就其理析言之,则四德具焉。此全《彖》之大旨也。卦既纯阳,变化不测,故六爻皆取象于龙。具龙德而在上,则居天位以应天,天子之事也。具龙德而在下,则尽天理以顺天,学者之事也。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潜”“见”“惕”“跃”“飞”“亢”各随其时者,圣人也。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固守其潜,积学待见,当惕而惕,当跃而跃,飞则应时,亢不至悔者,君子也。此六爻之大旨也。

 

乾。元亨利贞。

三画皆阳,其卦为乾,其象为天。乾者,健而不息之谓。天体纯阳,健而无息。以形体言为天,以主宰言为帝,以性情言谓之乾。下三画内卦也,上三画外卦也。六画皆阳,内外皆乾。乾之纯,健之至也。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词,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六奇纯阳,有元气浑沦无所不包,而发生畅茂,各得其宜,皆归于至正之象。学《易》者筮得此卦而六爻不变,则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以保其终也。按:《大全》谓诸家解“元亨利贞”皆作四德,独《本义》作占辞,然惟理如是,则数亦如是,见于象占亦如是。《经》言四德,就其理析言之也,《本义》则就其象断其占,为体《易》者言之。其意亦并行不悖也。

初九。潜龙勿用。

凡画卦自下而上,故下爻为“初”。按:《本义》《大全》凡揲筮得三奇,则所余三十六策,合四九之数为老阳。得二偶一奇,则所余二十八策,合四七之数为少阳。老变而少不变,故阳爻称九。按:《来注》引《系辞》“参天两地而倚数”。谓“参天”者,天之三位,天一天三天五也。“两地”者,地之二位,地二地四也。“倚”者,依也。天一依天三,天三依天五而为九,所以阳皆言九。地二依地四而为六,所以阴皆言六。取生数不取成数,此说亦可参用。龙八十一鳞,九九之数。变化不测,纯阳之物。故诸爻皆取象于龙。初阳在下,故有“潜龙”之象。此时未可有为,故有“勿用”之象。“勿用”虽戒占者之辞,实卦爻中有此象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二”,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后仿此。出潜离隐,故有见龙之象。泽能及物,犹田之得雨,耕获有功,故有在田之象。虽非君位,而在下卦之中,有君之德,故有大人象。泽能及物,故有物所利见之象。占者得此,则利见此人。若占者有见龙之德,则可以得君行道,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阳爻。三,阳位,在下卦之上,重刚而不中,乃危地也。六爻取象三才,则三为人位。故不取象于龙,而称君子。处危地而以学问自修,君子之事,非可言龙也。三,下乾终而上乾继,故其性体刚健,有乾乾自惕之象。若者,拟议之辞。三居下卦之终,故言终日。夕亦日之终也。终日乾乾,自始至终,无日不戒惧也。夕又惕若,自昼至夜,无时不戒惧也。重刚不中,所处危地,有厉象。虽处危地,而刚健得正,自修不息,有虽危无咎之象。凡言“无咎”者,本皆可致咎,善处之,故咎可无也。《程传》拟舜之玄德升闻,时解作相臣忧勤任重。不必泥。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阳四阴,在上卦之下。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进退之际,无适无莫,无可不可。人不能测,故以或言之。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龙之所栖也。渊虽卑于田,然田非龙所居。在田则下于地,渊正龙所从变化之处。跃则已离于地而将向于天矣。九,阳动,故有跃象。四,阴虚,故有渊象。以阳居阴,居上之下。又变巽为进退为不果。有进退未定,可上可下,能随时进退,则可无咎之象。乾至健知险,六爻皆不言吉。而险莫如三四,故善处之,仅可无咎而已。《程传》拟舜之历试诸艰,胡氏拟之储贰。皆存而不泥可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易》卦皆以五为君位,以其居上卦之中也。上虽尊而过乎中,则拟之宾师矣。卦体纯阳,刚健也。以阳居中,中正也。纯阳居上之中而得正,有飞龙在天之象。居上之中,人所共仰,有利见大人象。二与五皆刚健中正,而五居尊位。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万人乐得而见之。即《文言》所谓“圣人作而万物睹”也。然使有德位者占此,则所利见者九二在下之大人,如尧之得舜可也。

上九。亢龙有悔。

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龙由潜而见而跃而飞,至秋分又蛰于渊,知进退者也。过此不蛰则亢矣。五者,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过此则为亢矣。阳极于上,有龙之过亢而动必有悔之象。唯圣人知进退存亡,乃可免也。凡言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亦自有无悔之道可知。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九变而七不变。凡筮得阳爻皆用九,而独乾称用九。盖他卦不纯阳,独乾之六爻皆变,则纯阳为阴,所用皆九矣。人为势位所移,为才气所使,是为九所用,非能用九者。因时变化,无适无莫,故独称“用九”。坤之“用六”仿此。六爻皆动,有群龙象。阳皆变阴,不以刚为物。先刚而能柔,有群龙无首象。龙未尝无首而首不可见,善藏其用者,吉之道也。六爻皆不言吉,独此言吉,圣人不恃刚也如此。


展开
目录

点校说明

提要

周易浅述凡例

周易浅述卷一

周易浅述卷二

小畜

同人

大有

周易浅述卷三

噬嗑

无妄

大畜

大过

周易浅述卷四

大壮

明夷

家人

周易浅述卷五

周易浅述卷六

周易浅述卷七

周易浅述卷八

周易浅述图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