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利万民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21690
  • 作      者:
    张万强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l  《爱利万民》是一本以墨家思想为主线,深入探讨其治道理念和为政主张的佳作。作者举“民本”为纲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贯通墨家倡导的“兼爱”“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贵义”“节葬”等具体理念,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

l  在探讨墨家治道理念和为政主张的过程中,《爱利万民》廓清历代大家墨家诠释研究之理路,梳理墨学思想史之流变,会通儒墨政治理想之异同,对当代墨学研究有所补充与拓展。

l  作者借墨家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引领读者思考现代社会的治道之道,解读墨家思想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意义,值得一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张万强,甘肃镇原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墨学、逻辑史与中西逻辑思想比较研究,学术专长为逻辑学与先秦名辩学的比较研究。著有学术论文《墨家辩学中的“真”观念》《中国古代有逻辑学吗?》《举物比类与属种归谬:中西哲学论辩原理比较——从墨家辩学和古希腊论辩术说起》《“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墨家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这也就是说,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由此观之,墨家论“义”时,既重义、利在理论上的一体性,也重为义者应当德才兼备。止楚攻宋的义事,正是对墨家所论的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例示。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归根到底是宰制天下的君主及统治阶层之利,还是作为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民之利呢?如若是前者,所谓“天下之利”就实为统治阶层之私利的托庇之辞,而“兴天下之利”也就成了奉天下之财用以满足统治阶层之穷奢极欲的粉饰之言。如若是后者,所谓“天下之利”实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就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罔顾民利的一种抗议。若单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尚贤”“节用”等说,都主要是在试图去维护民生民利。“兼爱”要求统治者应当像爱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天志”则悬设一大公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尚贤”则要求打破公职的世袭与肆意授受,而主张以德行和才干作为任职和利益国家、人民的为政之要。“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主张。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应当厉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以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

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试行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幽、厉一般的暴君,墨家又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为了更好地约束君权与公权,墨家还基于朴素的经验立场和其时的历史认知,诉诸“天”和“鬼神”来范导和监督君主的作为。从这些角度说,墨家所论的“天下之利”,应当还是以民生民利为主流,而唯有符合民生民利的统治者之利,方才有可能成为“天下之利”。

 


展开
目录

导论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墨家学说/001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哲学”略说/013

第一节  “政治”含义略说/014

第二节  政治哲学的定位与问题/018

第三节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研究前设/027

第二章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墨学/030

第一节  《墨子》与墨学/030

第二节  墨学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定位/036

第三节  墨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043

第四节  墨学研究的当代价值/050

第三章  “民本”理念的墨学表述/056

第一节  先秦“民本”观念略说/057

第二节  “利民”与“贵义”的价值理念/066

第三节  “爱民”“利民”的为政举措/073

第四章  墨学的治道原则论/099

第一节  作为一种治道规范的“兼爱”学说/100

第二节  “尚同”的天下秩序观/123

第三  节尚贤使能的为政原则/156

第五章  墨学的权力约束观/176

第一节  以圣王为榜样的道义约束/178

 

第二节  “天”的道义约束机制/198

第三节  “鬼神”的威权约束/212

第六章  儒、墨政治哲学的比较与会通/224

第一节  重思墨家的“非儒”主张/226

第二节  从政治哲学看儒、墨会通/233

余论  以利民为本的墨学基本精神/246

附录  举物比类与属种归谬:中西哲学论辩原理比较/251

参考文献/267

后记/27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