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奸雄
大唐王朝自618年建立以来,经过李世民贞观之治、李治永徽之治和女皇武则天时期近百年的奋斗,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达到了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葬送了近百年的奋斗成果,结束了盛世,唐朝开始走下坡路了。由于盛唐在人气和物质方面的积累,唐朝的衰退长达一百二十多年,中间经过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唐宣宗的大中之治,有效减缓了衰退的脚步,但无法扭转大的趋势,使唐朝呈现出螺旋式衰败的态势。
875年,由于唐懿宗、唐僖宗两代皇帝的昏庸骄奢,唐朝腐朽透顶,终于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王仙芝、黄巢起义,给予唐王朝致命一击。各地节度使趁机扩大势力,割据自立,朝廷名存实亡,天下一片混乱。
人们都说,乱世出英雄,殊不知,乱世也出奸雄,而且奸雄要比英雄多。朱温就是一个乱世中的奸雄。
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852年出生。朱温的高祖朱黯、曾祖朱茂琳、祖父朱信,都是普通农民,其父叫朱诚,有点文化,教过私塾。朱温兄弟三人,老大叫朱全昱,老二叫朱存,他排行第三,乳名朱三。
《旧五代史》记载,朱温是在夜里出生的,他出生时,房屋上面一片红光,乡亲们认为他家着火了,纷纷跑去救火,原来是虚惊一场,他家只是生了个孩子。乡亲们都十分惊异,认为这孩子不同寻常。
这记载当然是无稽之谈,子虚乌有。史书常常虚构这样的异兆,来说明皇帝不是凡人。
朱温兄弟三人还没长大,父亲就死了。母亲带着他们寄养在萧县人刘崇家里,给人家当佣工。朱温长大以后,身强力壮,却不爱劳动,经常打架斗殴,欺负乡邻,村里人都讨厌他。刘崇常常斥责甚至用鞭打他。
然而,刘崇的母亲却对朱温很好,有时亲手给他梳头。刘老太太悄悄告诫家人说:“朱三不是一般人,你们要好好对待他。”家人问她为什么,刘老太太十分神秘地说:“有一次,我看见他睡熟之后,变成了一条红色的大蛇。”家里人听了,又惊又怕,半信半疑。
875年,山东、河南一带发生大灾荒,粮食歉收,人们没有吃的,饥寒交迫。此时,朝廷腐败,官府黑暗,不仅不救济灾民,反而加重盘剥百姓,终于官逼民反,爆发了王仙芝起义。王仙芝牺牲后,黄巢被公推为黄王,继续领导起义军。黄巢,一代英雄,文武双全,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十万人,转战于山东、安徽一带。
眼见天下大乱,朱温十分兴奋,对两个哥哥说:“唐朝气数已尽,我们不如跟着黄王去打天下,也许能混个一官半职。”二哥朱存心动,同意了;大哥朱全昱胆小,不同意。于是,877年,朱温和二哥一同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朱全昱仍然留在家里。
朱温彪悍,打仗勇猛,立有战功,不久被提拔为队长。朱存却很不幸,时间不长就战死了。在此后几年里,朱温跟随黄巢,转战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身经百战,屡立战功。黄巢对朱温十分器重,不断提升他的职务,朱温成为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当时,黄巢最器重的两员领兵大将,一个是孟楷,一个是朱温。
880年,黄巢攻占长安,皇帝唐僖宗逃到四川。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齐”。黄巢设置文武百官,朱温被封为卫大将军。此时,朱温身居高位,手握兵权,扬扬得意,踌躇满志。
黄巢占据长安以后,对百姓和四品以下低级官吏,采取保护政策;而对于唐室宗亲、公卿士族和三品以上高官,则一律诛杀。结果,整个社会的上层人士,全都站到了起义军的对立面,铁了心与起义军对抗。
唐僖宗利用这一点,令镇东、太原、代州、凤翔等各地节度使,率军围攻长安,同时收买了沙陀人李克用,让他领兵从北方赶到长安。沙陀兵凶猛,又是骑兵,行动迅捷,成为起义军劲敌。黄巢派出大将孟楷、朱温等人,与唐军作战。两军在关中混战两年多,互有胜负。
黄巢除了占有长安以外,在其他地方没有根据地,也没有外援。关中缺粮,长安的粮食全靠从南方调运,而唐军截断了长安的运粮线,长安的粮食告急。这样,长安外有强敌,内无粮草,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朱温心术不正,善于见风使舵,他见起义军处境不利,便与手下将领胡真、谢瞳商议。谢瞳知道朱温的心意,说:“黄巢起义于草莽之中,本无根基,如今又内忧外患,恐怕不能长久。我们不如弃暗投明,归顺朝廷,必能得到荣华富贵。”朱温利欲熏心,遂决定背叛黄巢,投降唐朝。
882年,朱温杀了黄巢的监军严实,率部投降朝廷。唐僖宗闻讯,大喜过望,高兴地对左右说:“这是老天爷赐给我的上将啊!”唐僖宗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后来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令他率军与黄巢起义军作战。唐僖宗还为朱温赐名叫朱全忠,希望他全心全意忠于朝廷。此时,朱温三十一岁。
朱温背主求荣,当了朝廷高官,得到荣华富贵,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他不顾往日情义,像疯狗一样,回过头来,凶狠地撕咬曾经患难与共的起义军兄弟。朱温狠毒狡诈,又熟悉起义军情况,因而成为起义军的大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