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照、戴建业倾情推荐,入选“中国好书”月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书单,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王安石。
◎ 七年磨一剑,穷尽最原始文献,以极为严谨的考据,“无一事无来历”,与古代最伟大的灵魂对话
《苏轼传》《欧阳修传》作者崔铭老师力作第三部曲!宋代文坛、政坛“巨人三传”收官之作!
作者试图尽可能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从最原始的文献入手,通过对王安石心灵世界的体认和理解,结合对他同时代人与他的多层次互动的考察,还原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王安石。
第一章
心慕稷契许身高
他身材魁梧,后背结实有如龟壳,头大而圆,宽阔方正的脸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当他注视你时,就像两道利箭突然射出,让人不禁受到震慑。不过,更多的时候,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眼睛也像他的头脑一样不停地转动。他的额角隆起,好像长着两个肉角,两眉之间距离较宽,颧骨高耸,耳长过鼻,厚实的下巴,透出倔犟与威严。左右耳根上各有三颗黑痣,脸上有些许黑褐色的斑点。
他的样貌曾经为全国百姓所熟知。因为,在他去世八年之后(1094),作为神宗皇帝生前最信赖的大臣,他的画像被安置在神宗庙庭,与神宗一起接受祭祀;在他去世十八年之后(1104),作为儒家学派的正统传人,他的塑像更被安置在孔庙,位列于颜回、孟子之次,直到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才被撤除,那时距离南宋灭亡(1279)也不过三十多年。
随着他身前身后地位的升沉起伏,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是非毁誉,围绕他的外貎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故事与议论。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天生不凡,从古老的相术中即可得到印证。据说,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有位擅长看相的大臣在神宗皇帝面前品评当时朝中重臣,就说他是“牛形人,任重而道远”,又说他“牛耳虎头,视物如射,意往直行,敢当天下大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至少有两部宋人笔记(《画墁录》《清波杂志》)都有记载。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则提到,另一个长于相术的河北道士贾众妙,贾道士认为他“目睛如龙”,“得龙之一体”,所以能位极人臣。讨厌他的人则试图从他的外貌找出心术不正的依据,例如《道山清话》的作者曾经引用黄庭坚的话,说他“终日目不停转”,内心躁动不安,与心如止水、“二十年来胸中未尝起一思虑”的北宋名臣范镇相对比,境界高下判然立见。不过,笔记中的引用,抽离了原有语境,将两段在不同语境下讲述的话语组合在一起,与其说表达的是黄庭坚的意思,不如说是笔记作者个人的观点。事实上,在《跋王荆公禅简》一文中,对于这位充满争议的长辈,黄庭坚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崇敬:
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他个性简率,不修边幅,甚至很长时间都不沐浴,衣服脏了、旧了也不及时换洗。他的同事兼好友吴充、韩维实在看不过去,便和他相约,每隔一段时间,大家一起去定力院浴室沐浴。每次沐浴前,两位好友都会为他准备干净崭新的换洗衣物。他们将这个活动取名为“拆洗王介甫”。对于他脸上那些黑褐色的斑点,有人曾建议道:“您脸上有黚(qián),不妨试试用芫荽的汁液擦洗,可以去掉。”
他却不以为然:“我这是皮肤黑,不是黚。”
那人又说:“芫荽的汁液可以去黑。”
他哈哈一笑,答道:“老天生就的黑皮肤,芫荽又能拿我怎么样?”
饮食上他也极不讲究。有段时间,家里的仆人都说他酷爱吃獐肉干,夫人听说后大吃一惊,说:“老爷平日从不挑食,怎么突然就喜欢吃獐肉干了呢?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仆人回答:“最近几次在外面吃饭,满桌子的菜,老爷看都不看,只盯着獐肉干吃。”
夫人想了想,说:“獐肉干是不是每次都摆在他的面前?”
仆人点头道:“是的,夫人。”
夫人说:“这就对了,明天你在他面前放一盘别的菜。”
第二天,仆人将獐肉干挪到稍远一点的地方。果然只见他埋头吃饭,专夹面前的一盘菜,根本不知道桌上还有獐肉干。
因为过于专注自己的思考,他不时还会闹出些笑话。有一次,宫里举行赏花钓鱼宴,每位大臣面前的几案上,除了佳肴美酒之外,各放了一碟鱼饵。他竟不知不觉把鱼饵全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