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起源于思想对人的存在方式或思想方式的反身困惑,不可思议的命运、无法回避的苦难、一筹莫展的悖论和难以解决的矛盾才是哲学必须面对的。哲学反思困难和苦难,不研究快乐和幸福,除非快乐变成了灾难。
读了《一个或所有问题》 ,才知道有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立刻要教给哲学说中国话。余不幸选上哲学这行当,成天读外国人的文字,心里早有怨气,今天读到中国人自己写的哲学,不说“符码”“逻辑斯蒂”“此在”,直截了当说“语词”“道理”“人”,读着就畅快。不仅文字如此,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原生的,你不在各种学说的夹缝里兜圈子,直赴问题本身,我相信这是真正从事哲学的不二法门。大概也因此,书写得生气勃勃。
摘自陈嘉映《哲学的用途——致赵汀阳》
赵汀阳集书目
第一哲学的支点 a foundation for first philosophy: from cogito to facio
一个或所有问题 one or all problems
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on verbs
跨主体性 trans-subjectivity
秩序的理由 the viability of orders
历史,山水,渔樵 historicity, naturality and tellers of histories
修订版前言 一本作为草稿的书
引论:问题的问题就变成哲学问题
1 入手问题
2 认识者视域
3 知识和信仰的循环
4 知识论的最后努力
5 反思性和未成性
6 创造者视域
7 事物与事实
8 最大的与最重要的
9 名词思维与动词思维
10 哲学语法和动词逻辑
11 人类的先定不和谐
12 元性质
13 无立场
14 反客为主的创造物
15 历史性和未来性
16 还原论、整体论和循环论
17 自反性与自明性
18 小写的创造者
19 结尾是没有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