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剑河县城东北面,离县城150多里的地方有个侗族古镇,名叫南明。如今的南明镇面积仅221平方千米,是个侗族小镇,但在元代却曾管辖过贵州锦屏县、天柱县以及湖南靖县的部分地区。南明古称浦洞司,因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朝廷在南明设“赤溪浦洞长官司”而得名。“长官司”土司衙门驻司头,司头之名源于土司。后来衙门变成村寨,寨名便叫司头寨。这寨名已有将近700年历史。
司头寨坐东朝西,斜靠在南明大田坝最北端的矮山脚下。寨子偏大,有100多户人家,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随地势的起伏波浪式地往后山延伸。寨前田园、绿水、古木,寨后群山绵延、茂林苍翠,是一处山清水秀的村落。难怪旧时土司要选这里修衙门。
司头寨前的大坝子是剑河境内唯一的大田坝。南明大坝很宽大,从坝子这边远远望过去,即使是晴天,坝子那边的山峦轮廓也是淡淡的,像仙境一般。分别发育于土牢高坡和平珍沙子坡的两条小河从司头寨前的坝间流过去,蛇行于大田坝中间,灌溉万亩良田。这里土地肥沃,盛产水稻、玉米、土豆,田鱼、土鸭、鸡、鹅丰富,是剑河的富饶之地。
坝子四周不规则的边缘疏疏朗朗地坐落着一些古铜色的寨子,这些寨子笼罩在一绺绺深绿的杉林、浅绿的田土和峻峭山体的轮廓之中,如套色木刻。寨子后边是矮山,矮山后面是高山,高山后面是更高的山峦。在司头寨屋后坡往大田坝望去,分别来自两个不同方位的两条小河在远处的漂寨和敏寨之间汇流成更大的河流,在更远处的河口村进入小江河,流往清水江,奔向洞庭湖。
司头寨后寨土坎上,有座有四合院天井的木楼,我父亲李万增就出生在这里。
我们司头李家,原先住在湖南省怀化一个叫浦市(古地名)的地方。雍正末年,为避兵荒从中原奔贵州,沿清水江而上,跋山涉水,迁到贵州剑河落户定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一位名叫李启彩的,从落户定居的高下柳搬到了浦洞司的司头寨。这位李启彩是我的高祖。这间四合院小屋是李启彩的儿子李世德盖成的。李世德是我父亲的爷爷。
我的祖爷爷世德公略识诗书,为地方义务讲圣谕,劝人行善。经过他大半辈子的苦心经营,置有田产80多担,子媳未分家时,在地方上尚称中户人家。坚信多子多福的世德公养育了五男一女,爷爷李泽强排行老二。泽强爷爷粗壮结实,为人重义气,仅跟世德公读私塾两年,识字不多。世德公在泽强爷爷的婚姻上很动脑筋,希望给二子讲个贤德媳妇,让他好好务农。在那世道纷乱的年代,世德公可谓煞费苦心。因此,世德公亲自到我奶奶的寨上去打探。他沿九曲小径爬上衙寨屋背的高山,翻过山坳,再斜过深深的沟湾,来到名叫板栗脚的寨子,仔细观颜看相,发现我奶奶相貌周正,聪明伶俐,人勤心贤,暗中高兴。于是回寨聘媒人代子求婚。
爷爷跟奶奶结婚的时候不到20岁,而且比奶奶小两岁。这是世德公的心计:年长的媳妇可以给儿子挑重担。
1927年的一天,爷爷从圭垓垮犁田归家,喝了碗奶奶送过来的凉水,坐在椅子上休息。奶奶坐在旁边摸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说:“看这样子,可能要生了。”爷爷叹了口气,说:“你休息,我去喂猪。”
不久之前,世德公生病辞世(享年56岁),一家人正处在悲痛之中。
这天晚上,奶奶心怀悲伤,昏昏入梦,在睡梦中看见一道闪亮流光落入后山,她从梦中醒过来,惊心疑虑:“莫非是火殃?火映入寨不吉利……”就在天刚蒙蒙亮时,我父亲呱呱坠地。奶奶这梦对父亲未来人生仿佛是因果相连的预言。当她在惊疑中看到白胖的孩子,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奶奶在一刹那间觉醒,非常疼爱这个初生的儿子!忘了分娩的痛苦、疲劳,也淡忘了头晚那奇怪的梦境,忙着给孩儿包衣裹片。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