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2678805
  • 作      者:
    梅鲜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梅鲜,法学博士,副研究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党委书记。环境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复旦大学本科生思政课教师,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参与《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教学。目前还担任复旦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行业导师。
  曾任中国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学术部常务副部长;上海学生安全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党政管理》《新课程研究》等多个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是《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读本》执行主编,并作为主要翻译者翻译出版《危机管理——发自内心的响应》。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初步形成时期(1978-2004)
  1.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这一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想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四化”人才,而由于80年代中后期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成为了后期的思想重点之一。
  1978年,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全党的工作中心自1979年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要继续发扬党内外民主,解放思想,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年12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恢复和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放在加强理工科教育上面。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明确工作着重点转移到抓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来,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1979年3月,党中央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随后4月,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通知》,也向广大青年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1979年3月,《打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一文指出,“我们批判林彪、‘四人帮’对政治工作的破坏,而不是否定政治工作本身。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事求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1981年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1989年3月,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1990年2月,邓小平会见霍英东时再次提到这一点,并说“不抓这条,中国就团结不起来”。这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从1985年3月的中宣部、教育部与部分高校同志的座谈会上提出的“当前在高等学校中很有必要在党内外深入进行一次形势教育”,到1985年9月党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12月《人民日报》连续两篇关于政治改革和讲民主的评论员文章,再到1987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国家体制改革、民主进程的冲击。为此,从1987年起,一方面倡导大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实行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为了响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全新挑战,不仅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化”人才的重任,还肩负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使命。工作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四有”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品德纪律和学风校风教育等,具体工作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来进行。
  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方面,通过加强形势教育,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和教师队伍,努力建立一支精干而稳定的政工部队,1990年2月,何东昌到厦门大学调研时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要理直气壮地批判自由化的错误观点,科学地回答现实中的问题,讲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的道理,帮助青年学生弄清中国为什么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不能搞多党制,以及怎样看待腐败问题。”
  在这一阶段里面,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恢复理论教学,开始探索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逐步成为一门学科。1979年8月,北京、华北地区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同志,一致指出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威信受损的问题,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政治理论课兴趣不大,因此,提高政治理论课的威信,真正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巨大教育作用成为这一阶段理论工作的重点。1980年7月,教育部的《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规定:全国高校本科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文科专业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也可试开“科学社会主义”,并规定了学数、学时。1982年10月,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指出:“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革命理想、讲革命道德、守革命纪律、有文化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有必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必修课,逐步纳入教学计划。”1985年4月,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同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简称《通知》),突出了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1986年3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从1986年起,用三至五年时间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逐步开设出新课程的设想。”同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指出,按照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预案在全民普及法律常识的要求,在全国大学中开设“法律基础课”。1987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规定设置“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两门为必修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三门可因校制宜有选择性地开设。1987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学科被正式列入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研究生专业目录,这个新的学科坚持“三个面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改革精神改善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展开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1.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
2.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与隐性教育或无意识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亟需总体架构
二、既有的研究及主要观点
1.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相关研究
2.国内外有关潜在课程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结构
1.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2.文章主要结构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涵义界定
1.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涵义
2.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理论指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教育理念分析
1.教育理念分析
2.知识论(认识论)
3.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分析
三、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分析
3.认知学习理论分析
第二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历史沿革
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初步形成时期(1978-2004)
1.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2.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形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蓬勃发展时期(2004至今)
1.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2.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形式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目前取得的成绩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现有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 国外高校相关教育进展情况解析
第六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形态构建
第七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