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
四 “中期”元哲学及魏斯曼的阐释同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关联
本书从魏斯曼的角度来考察“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点,同时也把魏斯曼的阐释作为“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论证的第三条路径。(前两条分别是对逻辑原子主义的批判与抛弃以及语义观点的转变,参考附录三)“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理念的建构分为具体哲学内容和元哲学观点。第2.4小节初步从具体哲学观点和元哲学两个角度,对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进行了建构和论证。对魏斯曼和“中期”维特根斯坦有关“假设”和“证实”以及“实指定义”观点的考察和对比,从具体哲学内容方面论证和建构了“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延续性。(第四章第2.5和3.6小节)这一小节分别从BT和魏斯曼有关阐释来论证“中期”维特根斯坦在元哲学方面的延续性,此处考察跟“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论证的关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维特根斯坦在TLP中的元哲学观点包括三点:哲学问题源于哲学家对语言与逻辑句法的混淆(参阅第四章第4.1小节),日常语言掩饰了思想,哲学就是“语言批判”;通过命题的逻辑句法分析从而对“有意义”和“无意义”“划界”,基于上述观点,早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研究本质在于先进行“划界”,然后“阐明”;哲学研究就是对语词意义的分析活动。维特根斯坦在PI中的元哲学思想同样包括三点:哲学研究作为语法考察;(参考第二章第2.2小节)哲学困惑的解除需要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哲学研究作为智性治疗。
维特根斯坦从TLP到PI的元哲学到底有没有变化呢?本书的目的在于把TLP和PI元哲学观点通过“中期”元哲学观点链接起来成为延续性整体。这种元哲学的延续性和整体性,能够通过本节有关维特根斯坦“中期”哲学文本和魏斯曼有关阐释工作得到论证。本章对BT元哲学观点的考察表明,“中期”维特根斯坦非常显著地体现出了后期哲学的“治疗型”哲学:哲学家在做哲学时好像病人一样,他们表现出很多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就是理智上的不安和困惑。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治疗型”哲学包括以下要点:“治疗型”哲学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类似(但不是等同的!);哲学研究在于获得对哲学问题的综览;综览在于描述而非解释;描述的关键在于关注语词用法;从解释到描述的转变就是哲学研究视角的转变。
通过对BT的考察,现在维特根斯坦从TLP到PI元哲学观点的延续性得到了重构:“中期”维特根斯坦仍坚持认为,哲学问题源于哲学家对构成哲学问题的日常语言的混淆和误解(无论是语义的还是语用的)。这同时表明维特根斯坦的整个哲学生涯都坚持认为哲学问题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误解和误用,维特根斯坦在TLP时期非常激烈地指出哲学研究就是对日常语言的批判(核心是语言分析方法)。在BT中,维特根斯坦形成了带有精神分析特质的语言分析方法:语言分析作为“治疗型”哲学核心方法。在PI中,维特根斯坦从心理分析意味的语言分析方法,逐渐转变到了以对日常语言用法为焦点的语法研究。
第二,维特根斯坦有关哲学本质的视角从TLP到BT,再到PI同样经历了延续性发展:TLP时期的维特根斯坦坚持认为哲学研究就是对语言的批判,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可说”和“不可说”划界。维特根斯坦所使用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解释视角;在BT中,维特根斯坦反复强调哲学研究视角转变所具有的重要性:我们要从解释到描述视角进行转变;在PI中维特根斯坦逐渐丰富和完善了他的描述型视角和方法:描述在于对语言的不同使用、对不同语言游戏的考察。描述型视角的目的在于对哲学问题获得综览视角,同时它关注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对语言游戏多样性的考察属于语法考察范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