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戏曲史家王季思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9640584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一代戏曲史学家王季思的首部纪念文集,系“温州学人印象丛书”之一。书稿收录八十多篇师友、弟子回忆文章,皆为亲历亲闻的第一手记录,且所选文章大多请作者作了校订,提高的文章的可靠性。另外本书的编选工作并未只停留在从报刊、书籍、数据库等找寻,而是新邀约了一些文稿作为补充,有的篇章为第一次发表。


展开
作者简介

黄仕忠,浙江诸暨人,1985年在杭州大学师从徐朔方教授获硕士学位,1989年6月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王季思、黄天骥教授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回母校讨诗笺

 

陈平原

 

一九九〇年一月,我回乡探亲,突发奇想,带上若干诗笺,回母校中山大学,请自己熟悉且敬佩的师长题诗或题词。时间很确定,有日记为证,一月二十一日分别拜访了吴宏聪、陈则光、饶鸿竞、王季思、卢叔度等诸位先生,除了请安、叙旧,再就是恭请题诗;二月五日探亲归来,重回中大,拜见这几位先生,收获五张精美的题赠诗笺。

前些天为编《怀想中大》而翻箱倒柜,重睹这五张诗笺,实在感慨万千。

我在中大的三位导师中,吴宏聪先生(一九一八—二〇一一)最长寿,我与其接触也最多。他给我的题词是:

 

在学习和追求真与美的领域里,我们可以永葆赤子之心。

 

吴先生一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曾以曹禺戏剧为毕业论文题目,这就难怪其题词与众不同——录爱因斯坦句,而不是“旧作一首”。

陈则光先生(一九一七—一九九二)题赠的诗是:

 

月沉柳岸隐吹笙,何处朱楼酒未醒。

莫道绿窗人寂寞,此声真合静中听。

 

在中大念书期间,我经常到访位于西区体育场旁的饶鸿竞先生(一九二一—一九九九)家。有时心血来潮,没有预约就登门,先生也不以为忤。饶先生世事洞明,且善解人意,与之聊天非常愉快。我拜访过中大诸多老师,与饶先生聊天时最放松,也最为坦诚。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饶先生的笃定与平静,让我明白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事理。

先生录赠的这首“旧作”,不知作于何时、有无深意,我只是读后心旷神怡:

 

雨后千峰碧,桃花照眼新。

偷闲山里去,折取一枝春。

 

反右运动时被错划为右派的卢叔度先生(一九一五—一九九六),博学多才,主要讲授《诗经》《楚辞》以及先秦诸子课程,据说还精研易学,不过我请教的是他辑注晚清小说家吴趼人的《俏皮话》。正因学术背景及饱经沧桑,卢先生题赠的“旧作”,意境幽深外,更见作者性情之狂放与兀傲:

 

半生煮字难为米,铁笔雕虫昼夜磨。

狂慧每随惊梦断,庭西处士落秋河。

 

此绝句无论用典还是意境,依稀可见龚自珍的影子。

与卢先生因被打成右派而长期沉沦不同,五六十年代的王季思先生(一九〇六—一九九六),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作为著名戏曲史家,王起先生对于中大中文系的学术声誉有很大贡献。

我读大学时,王先生曾开课讲授旧体诗词写作,那时我正沉湎于西方文学及文艺理论,对此类“古董”不感兴趣。只是课程结束时,王先生送每位同学一册自著诗集,让我很歆羡。这回的题赠,依旧清新浅白,一看就懂:

 

一榻度昏朝,浓情闲里消。

群书束高阁,清梦出重霄。

魏玛何须羡,濠梁倘可邀。

殷勤谢歌德,知足自逍遥。

(自注:卧病经旬,以歌德谈话录自遣。)

 

毕业后,我多次回中大拜访师长,王季思先生与吴宏聪先生的住处相去不远,故经常“古今兼顾”。至于相关文字,除了一九八八年撰“学术随感录”时,曾提及先生名言“做学问不靠拼命靠长命”,再就是二〇〇四年十一月我在中山大学八十周年校庆论坛作专题演讲,刻意选择《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这一题目,说好是向王季思、董每戡两位先生致敬。此文日后刊《中山大学学报》二〇一〇年第三期,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且获教育部颁发的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二〇一三)。文章谈及王先生的学术贡献,至于怀念之情,因体例限制,只能在注释中略为提及。

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学生人数少,师生关系比较密切。即便不是同一个专业,或毕业后联系不多,也都互相挂念。正因此,我回母校讨要诗笺,才会如此顺利。老师们不仅不推脱,还有开玩笑的,说这下子春节有事做了,因为得练习书法。

“乍暖还寒”时节,老师们借题诗给学生“压惊”,至今想起,仍是很感动。

闲来翻阅早年师友书赠的诗笺,感觉很温馨,也很忧伤——那个时代,那种风雅,那份师生情谊,今天大概很难存在了。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草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原载《书城》2014年第6期,收录时经作者校读阅定。


展开
目录

我所难以忘怀的人

——王季思教授 (日)波多野太郎 吴锦润译

关于王季思先生二三事 连 珍

缅怀王季思先生 陈步桂

长留双眼看春星 赵瑞蕻

五十年如一日

——遥寄王季思老师 严慰冰

平生风义兼师友 汪远涵

王季思教授纪略 汪远涵

薪尽火传光不绝

——记古代戏曲研究和编注专家王季思 林芷茵

屈平词赋悬日月

——聆听王季思教授讲话有感 叶肇增

共仰皎皎风仪

——在王季思教授从教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杨资元

挽恩师王季思教授 赖春泉

我师王季思 莫 洛

余霞尚满天

——记王季思教授 黄天骥

有事弟子服其劳

——记我们照料老师王季思先生的一桩往事 黄天骥

往事未必如烟

——两位戏曲研究专家的恩怨分合 黄天骥

王季思先生带我们拜访董每戡先生 欧阳光

深切怀念 王起老师 吴国钦

追忆王起(季思)先生 吴国钦

王季思教授谈诗词创作与戏曲研究 罗斯宁

长留双眼看春星

——季思先生教我读书作文 王星琦

德厚者流光

——王季思先生的学术风范 王星琦

一时人物东南美

——王季思教授在南师大侧记 王星琦

新种葱茏竹万竿

——王季思教授介绍 林 建

终生难忘的教诲

——纪念王季思先生诞辰110周年 薛瑞兆

我的导师王起先生二三事 康保成

王季思先生晚年的学术情怀 康保成

试谈王季思老师的治曲情怀

——纪念先生诞辰111周年 董上德

师门琐忆 郑尚宪

关于《浪子、斗士关汉卿》的对话

——一次辅导课记略 谢柏良  记录

学者之域 黄仕忠

我心飞扬

——回忆跟随季思师学习的时光 黄仕忠

长留双眼看春星

——回忆晚年的王季思先生 黄仕忠

先生请学生吃饭 景李虎


中大师友杂忆(节录) 周伟民 唐玲玲

季思先生二三事 王灼林

季思师十年祭 洪柏昭

栽花与插柳

——王、董二师引导我的昆曲之路 余懋盛

王季思教授二三事 郭启宏

握别

——我与季思师 郭启宏

博大•精深•严谨•开拓

——王季思先生的学术思想 黄竹三

春风暖人 长者风范

——记王起先生 张小莹

季思师 郑佩鑫

我回母校讨诗笺 陈平原

穿越时光的追忆 吴承学

康乐园情愫

——并纪念王起老师逝世21周年 王启光

王季思:薪尽火传光不绝 夏和顺

玉轮轩写意

——记王季思先生 许石林


从学院派批评到新学院派批评

——谈王季思先生的学术追求与学术风范 宁宗一

我与王季思的交往 蒋星煜

人生有限而无限,历史无情还有情

——悼念曲学宗师王季思先生 胡雪冈

回忆王季思先生 邓绍基

感念王季思先生 吴新雷

长留双眼看春星

——我所知道的王季思先生 沈 沉

悼念王季思先生 徐顺平

戏曲大师 千古流风

——追忆王季思先生 黄世中

露华桃李溢清芬

——悼念文学史、戏曲史大师王季思 梁 冰

德高望重的长者

——追忆王季思先生二三事 江巨荣

一条读书札记牵引出来的机缘 孙崇涛

王季思随来随送的签名本 孙崇涛

同门情深

——记我所经历的王季思先生与钱南扬先生的交往 俞为民

我与王季思先生 吴 敢

王季思先生访问华东师范大学 赵山林

走近王季思先生 翁敏华 

怀念座师王季思先生 王小盾

拜见王季思 徐城北

戏剧大家的桑梓深情

——回忆王季思先生 徐宏图

《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获奖随感 张伯伟

回忆表姐夫王季思二三事 吴晚香

二舅父王季思 林翘翘

王季思 唐 湜

一生献给中国戏曲学

——忆舅父王季思 唐 湜

王季思和陈寅恪走的是不同的路 王兆凯

父爱伴我终生 王美娜

没有退路的路 王丽娜

父亲王起的几次来信 王丽娜

与父亲在北大 王则柯

闲居麻金墨屋 王则柯

父亲王季思的诗友情缘 王则楚

与父亲把酒话人生 王则楚

我的母亲徐碧霞 王则楚

文字商量之乐

——纪念父亲王季思先生逝世两周年 王小雷


编后语 黄仕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