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东坡传:我只是个有趣的凡人(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0.00     定价 ¥ 6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42796
  • 作      者:
    纪云裳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纪云裳

青年作家,曾出版多部人物传记,趣味主义信仰者,相信美好的文字可慰灵魂。

愿与你一起通过此书,遇见一个作为有趣凡人的苏东坡,秉烛夜游,欢如平生。

展开
精彩书摘

诗意盎然的年少时光


有趣的灵魂源自童年的馈赠


马梦得与我同年同月生,也是个摩羯座,年纪只比我小八天。据我观察,咱们摩羯座都是命苦的人。但如果让我们两个来比谁更命苦的话,那梦得要称天下第二,我都不敢称天下。

在西蜀眉山境内,有一条岷江的支流,名字叫作玻璃江,江水在春夏季节因雨水冲洗山脉而变得浊黄似土,秋冬季节则澄莹如玉,碧波幽柔,两岸青山相对而出,山下就是风光秀丽的眉山小城。

苏东坡有诗句“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写的就是这条玻璃江,江边不远处有一座苏家老宅,那里莲叶田田,竹林幽深,就是他出生的地方。

眉山当地有一个传说—苏东坡出生的那一年,境内的彭老山无故草木枯萎,百花凋落,山水灵气尽失,一直到六十多年后,苏东坡离世之时,方才山色复青。

传说大多是民间编撰的,但也足以看出世人对苏东坡的喜爱,言下之意,无非是说苏东坡乃不世出之英才,让一方山水为之失色。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 1037 年 1 月 8 日),苏东坡出生了,准确地说,那个时候的他还叫苏轼。

小男婴的到来让他的父亲苏洵大喜过望,他赶紧到厅堂的张果老画像前拜了又拜,感谢张仙人眷顾,让他在结婚多年后,终于有了一个儿子。

关于儿子的名字,苏洵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二子说》来解释:“轼”,本义为车前当作扶手的横木,虽不是为重要的部分,但如果少了这根横木,车子就不再完整。第二个儿子“苏辙”的“辙”也跟车子有关,指的是车轮留下的痕迹,对于车子而言,痕迹没有功劳,但万一车子遭遇不测,只有痕迹不会受到牵连。

另外,人们通常在驾车时会迎风扶轼,高瞻远瞩,也会依辙回首,思索经由,苏洵又给大儿子取字“子瞻”,给小儿子取字“子由”,寄望儿子们长大后能够有志向,有作为,同时希望他们含蓄内敛,能在福祸之间懂得保全。

对于这一点,苏洵就像天下许多的父亲一样,试图用取名的方式,在孩子的身上播下命运的种子。

当然,从作为方面来说,很值得欣慰,苏洵成功了,多年后,他和两个儿子并称“三苏”,其人名扬天下,其文流传千古,带给苏氏一脉绵绵福荫与荣耀……但从个性方面来看,还是有那么一些遗憾,那就是苏东坡终其一生都疏狂不羁,傲骨铮铮,从不知内敛和保全为何物,因此坎坷半世,颠沛无常,为朝堂政权所不容,被自身锋芒所误所伤。

然而,单从命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个人倒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星座。

当有一天,他经历了仕途的云谲波诡,感受了世事的载沉载浮,一个人好不容易从牢狱里捡回一条命,站在黄州的土地上仰望星空时,也忍不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唏嘘一笔:韩愈是摩羯座,我也是摩羯座,我们平生都遭遇过诽谤攻击,也收获过尊重赞誉,想想真是福祸相依,同病相怜啊!

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羯(摩羯)为身宫,而仆乃以磨羯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东坡志林·退之平生多得谤誉》

那个时候的他,自然还不知道有一天会与韩愈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如果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想必会很高兴,可以与偶像及家人站在同一个梯队里。

不过,当时的他很快就想开了,又写了一则日记:对了,那马梦得与我同年同月生,也是个摩羯座,年纪只比我小八天。据我观察,咱们摩羯座都是命苦的人,而在这些人里面,我和梦得还是命苦的,但如果让我们两个来比谁更命苦的话,那梦得要称天下第二,我都不敢称天下。

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

—《东坡志林·马梦得同岁》

于是一觉醒来后,他又可以乐呵呵地到东坡垦荒种地去了……

苏东坡喜欢韩愈,也喜欢白居易,而且韩愈和白居易都曾痴迷于丹药,不同的是,韩愈追求的是服用的效果,白居易钟情的只有制作的过程。

在黄州时,苏东坡也尝试过炼丹,其间,他想起了白居易,便在日记本的另一页写道:白居易建了一座庐山草堂,原来也是用来炼丹的,快要成功的时候,丹炉却坏了!但第二天,皇帝的聘书就到了。可见,做官与归隐这两件事不可兼得啊!我有辞职的想法很久了,可惜总是没法实现,估计也是因为我工作比较出色,呵呵。不过如今真的是一败涂地了!《尚书》里说:“心怀梦想的人啊,老天爷一定会想着你。”我算是信了,这都是有征兆的,真的!

乐天作庐山草堂,盖亦烧丹也,欲成而炉鼎败。来日,忠州刺史除书到。乃知世间、出世间事,不两立也。仆有此志久矣,而终无成者,亦以世间事未败故也,今日真败矣。《书》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信而有征。

—《东坡志林·乐天烧丹》

白居易一生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苏东坡也是心有戚戚焉,但既然不能在朝堂之上济天下,那就在流放之地善其身,慰其心吧。

咦?这么一琢磨,日子横竖都有盼头了呢?

可不是吗,命运这回事,有人选择抱怨,有人选择妥协,而他却可以拿来戏谑和自嘲。

不过窃以为,苏东坡天真豁达的个性,除了来自面对命运打击不断强化的过招拆招的能力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家族的基因以及成长的馈赠。

苏东坡的祖父苏序就是一个“疏达不羁”的人。

苏序虽读书甚少,但气量甚伟,酒量也不错,且乐善好施、疾恶如仇、天真淳朴,浑身带着侠气。

苏东坡出生时,苏序已年过六旬,但他心宽体健,活得朝气蓬勃。在苏东坡的记忆中,祖父经常带着美酒到田野中去,席地而坐,呼朋唤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或小酌畅谈,或高歌痛饮,尽情享受人生光阴。

当年,苏东坡一家还住在乡下,拥有一大片农田。但苏序不像其他乡邻一样在田里种植稻谷,而是全部种粟,更以稻谷换取别人家的粟,再将所有的粟用大仓储存起来,一年又一年,总共存了四千石(宋代一石约等于六十千克)。后来人们才知道,苏序那样做是为了预防饥荒,因为粟比稻谷更利于贮藏。不久后,饥荒真的到来了,那时苏序便打开了大仓,将粟免费分给亲友与穷人,让眉山人成功避过了老天爷布下的劫难。

眉山原来有一座大庙,村民们因惧怕庙中神像,经常出钱祈求平安。苏序看不惯,便乘着醉意带人将神像砸得稀烂,又拆了庙宇。而他不仅没有遭受一点灾祸,三年后,他的儿子还中了进士。

那一天,苏序正在外面喝酒吃肉,正酩酊大醉之际,突然传来喜讯,他的二儿子苏涣高中进士了。同时考中的还有他姻亲程家的孩子。程家是大户,准备大宴宾客,苏序却什么都没有准备。

苏涣知道父亲的性格,便派人给父亲送来了官帽、官袍、手笏、交椅、茶壶。苏序很开心,朦胧着醉眼向朋友们宣读了文书,然后将文书和官帽、官袍等物一齐塞进布囊,手中的牛肉也塞进布囊,令一村童背着,跟在他身后,他自己则醉醺醺地骑着毛驴向城里走去,头上还戴着一顶小瓜帽,路人见状,都觉得这小老头儿太滑稽了。程家人也看到了,他们感觉很没面子。但苏东坡不以为然,中年时,他和他的学生们谈起祖父的故事,声称但凡有见识的人都会明白,他祖父身上那种不可多得的品质。

祖父所有的美好品质都在苏东坡身上得到了传承—“无一事不快乐”“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性简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

读苏东坡的日记就会发现,他的可爱,比之祖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患上眼疾时写道:我得了红眼病,有人说,你不能吃切得很细的鱼和肉。我倒是想这么做来着,而我的嘴巴不愿意啊!我的嘴巴说:“我是你的嘴巴,他是你的眼睛,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因为他得了病,就不让我吃东西,那也太不厚道了。”你看你看,我也是没办法了。

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

—《东坡志林·子瞻患赤眼》

的确,不管是得意还是落魄,苏东坡都不会辜负自己的嘴巴。

被贬惠州时,因为没有钱买羊肉吃,他就去买廉价的羊脊骨—没错,他就是“羊蝎子”的创始人。

羊脊骨买回家后,先用水煮透,再浇酒,撒盐,然后用炭火炙烤,细细翻动,伴随着吱吱作响的声音,待骨肉微焦,香气四溢的时候就可以开吃了……那滋味,自然是要写信跟弟弟炫耀一下:子由你这三年吃的是公款大餐,生活滋润,吃饭时满满的肉一口咬下去,已经看不到骨头,又怎么能品尝到这等世间美味呢?

好在被我发现了。所以就给你写了封信,开玩笑归开玩笑,秘方却是真的实用,你要不要试试看?只是有点不好意思,我每次都忍不住把骨头上的肉啃光光,身边那几只狗就没有什么好脸色给我看了!

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另外,苏东坡的朋友韩宗儒也好羊肉。

有一段时间,他经常给苏东坡写信,问这问那,来往信件越来越频繁。

后来终于有人告诉苏东坡:“东晋的时候,王羲之用字和道士换鹅,现在,你的字也被人拿去换羊肉了!”

苏东坡听后却开怀大笑,他自己都不知道,原来短短的一封回信,可以在大城市换羊肉十几斤。

不久后,韩宗儒又馋羊肉了,便让仆人送信来,还催促苏东坡尽快回信。

苏东坡那天正好忙得很,没空回信,就告诉送信的仆人:“你回去说,今天屠户休息,没肉吃了。”

这样的回复,真的很“苏东坡”……

也难怪苏辙要说他“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果然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啊!

而相比祖父苏序,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的性格则要沉稳得多。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里的“苏老泉”就是苏洵(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

苏洵自小为人聪明,辩智过人,不过在二十七岁之前都没有认真读过书,人称“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一直到他的哥哥苏涣和程家的小舅子一起考中进士,儿子苏轼出生,他才开始立志苦读,后来虽未考取任何功名,但作为一代散文大家,他显然比他的哥哥和姻亲都更有名望。

所以算起来,父亲苏洵应该是苏东坡的启蒙老师。

在苏东坡的童年记忆里,学习方面,父亲是非常严厉的,他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晚年时,他还常梦见父亲给他布置功课的情景,从诸子百家到史传,在父亲严格有方的引导和督促下,他十岁就能写出让老师惊叹的诗文: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意为一个人可以像蔺相如一样手持和氏璧与强权抗争,也可以在打破一口锅的情况下失声尖叫,一个人可以与猛虎搏斗,也可以被野蜂、毒虫吓得惊慌失措。可见,有没有思想准备非常重要。

才华之余,辩智与机锋,已然显现。

在艺术方面,苏洵则喜欢弹琴,收藏古玩,有着一切文人的雅好。而身为艺术全才的苏东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也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多年之后,他看淡了浮名虚利,只想归去做一风月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出身眉山望族,自幼饱读诗书,性情温良贤淑,行事果敢,头脑睿智,是一个内心有着大格局的女子。

昔日苏洵决心考取功名,需要资金支持,她便带着家人搬到城中纱縠巷居住,然后典当首饰与嫁妆,雇人经营布料生意,在她的操持下,仅几年时间,苏家即成了当地的大户。

大约从苏东坡十岁的时候开始,苏洵的人生就开启了赶考加游历的模式,如此一来,两个儿子的家庭教育就全部落在了程夫人的身上。

《宋史》里记载了一篇与程夫人有关的逸事:

有一天,程夫人陪十岁的苏东坡一起读《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东汉名士,也是一个刚正高洁的官员,有澄清天下之志,然而却因受人排挤,陷入朝廷党争,必须用性命换取同僚的平安。

赴死前,范滂与母亲诀别,希望母亲不要太过悲伤。怎料范母深明大义,反而宽慰范滂,告诉他一个人为自己的理想付出性命,不应有恨。

读完后,小东坡慨然叹息,便问母亲:“如果我想成为范滂这样的人,母亲同意吗?”

程夫人打量着儿子,欣慰笑道:“如果你可以成为范滂,我为什么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呢?”

程夫人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待万物生灵都会心怀善念。

苏家庭院古木参天,绿竹猗猗,花草葳蕤,曾是鸟雀的乐园。

“是时乌与雀,巢壳可俯拿”,在苏东坡的诗中,他与弟弟因受母亲善意的感召,小时候就经常给院中的小鸟们喂食。那些鸟雀也不怕人,它们把窝搭在低矮的树枝上,还会趁苏东坡读书的时候飞进房中,在他的书桌上叽叽喳喳,甚至把衔来的草籽丢进砚台里。

但小东坡从不生气,在他眼中,小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可以带给他写作诗文的灵感。

善念是一切美好的源头。

就像成年后的他,看过大江东去,遭遇断肠天涯,也始终为黎民百姓、一草一木保留着善意与温柔。想来,世间有趣的灵魂,都有一颗仁爱的内心。

帕乌斯托夫斯基有一句话:“对生活,对周围一切的诗意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作家。”

这句话总让我想到苏东坡。

他是诗人,是作家,也是千古风流人物。

他是仁者、智者、勇者,也是世间翩翩惊鸿。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沿着时光的河流,溯源他生命的来处,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天才命运与情感的开始原来是这样的隐于不言,细入无间,又是那样的豁然开朗,温情有光。

而想到他曾被朝廷伤害,困顿失意,在深井一样的乌台牢狱里回忆故乡的阳光和江水,曾白发如霜,知交零落,在瘴气丛生的岭南想起故乡的人情与美食,我们就会明白,那一份来自童年时代的伟大馈赠,直到生命的终点,他都未曾失去过。

他一身的浩然之气,一生的天纵之才,魂兮归来时,都可以还给故乡的草木星辰,日月河山。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诗意盎然的年少时光  / 001

001/ 有趣的灵魂,源自童年的馈赠

012/ 诗酒趁年华,少年的命运才刚刚开启

018/ 那一场刻骨铭心的暗恋

023/ 王弗刮开了一张头奖彩票

029/ 一举震惊文坛的年轻人

040/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只待辅佐君王

第二章:锋芒毕露的青年心性  / 049

049/ 向神仙论对错的凤翔府新官

061/ 生死离合,一如白云聚散

066/ 与“野狐精”王安石交手

077/ 外放杭州,霹雳手段与菩萨心肠兼具

085/ 西湖若梦,杭州处处似曾识

096/ 密州治贫救饥,百姓倾城随太守出猎

104/ 名声太高,黄楼唱和得意至极

第三章:洒脱澄明的御风闲人  / 112

112/ 乌台诗案:人生的至暗时刻

124/ 从政坛红人到东坡农夫

134/ 寒食帖,赤壁赋,一蓑烟雨任平生

144/ 猪肉颂,蜜酒歌,此心安处是吾乡

152/ 再见黄州,与李白在庐山“狭路相逢”

第四章:笑谈浮沉的逆旅行人  / 160

160/ “元祐锦鲤”苏东坡

168/ 西园雅集:鲜花着锦的京圈生活

175/ 一肚皮不合时宜

184/ 又见杭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93/ 不如归去,做一闲人

第五章:自有苍穹的元气老僧  / 203

203/ 从江南到岭南:“佛系”是怎样炼成的

212/ 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有荔枝,你有酒吗?

221/ 朝云去后,再不听《蝶恋花》

230/ 在海南:戴椰子帽,煎茶,制墨,食牡蛎

238/ 天真不泯,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