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孩童时,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一直以来,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但一提读书,绝大部分家长会感到头痛,因为让孩子读书太难了,实在找不到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方法。
书籍是静态的朋友,朋友是动态的书籍。《曾国藩家训》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读各种各样的书,从中汲取文化知识,获取生存技能。是啊,读书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朋友,读书可以与古人对话,与先贤交友,也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穿越时空的思想碰撞,慢慢地,你的观念和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发生了改变。
我特别赞同曾国藩的一些理念,尤其是关于读书的理念——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
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关于读书的大道理几乎人人通晓,但是怎么去真正践行,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大难题。让孩子爱上阅读,找到阅读的钥匙,踏上阅读的“快车道”,需要家长拥有陪伴的智慧。
妈妈的引领
记得从儿子一岁多起,我爱人每天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他不哭不闹,显得特别安静,直到进入梦乡。等他上了幼儿园,我们就开始找那种有简单文字的绘本,坚持每天用手指着汉字给孩子读故事。
突然有一天,一家人和往常一样又要开始读故事的时候,孩子竟然指着书中的字给我们读了起来,而且一字不差,当时我们都惊呆了。我们惊喜地以为他认识了书上所有的字,就挑了几个字让他读,可他并非都认识,我们恍然大悟,他是记下了整个故事。
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等到幼儿园大班时他就能够独立阅读简单的图画书了,大概认识了几百个常用汉字,成为班里为数不多能够独立阅读的孩子。说到识字,其实很多妈妈都在用各种办法教导孩子,比如:用字卡帮助孩子识字,指(用手指着字)读绘本讲故事给孩子听,教孩子认识身边遇到的字,如指认路上的广告牌、路标,等等。但在幼儿园阶段能够独立阅读的儿童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这是为什么呢?大概还是没有持之以恒坚持的缘故吧!就拿指读绘本或者指读故事来说,一天、一周,相信很多妈妈能做到,但是能坚持一个月、一年的并不多。如果能好几年坚持下来,相信孩子的知识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识字也不会是难事了。
除了时间的保证,还要注重阅读方式的引导。以绘本阅读为例,很多孩子拿到绘本后,往往急着翻看正文部分,几分钟的工夫就把一本绘本看完了,这大大削弱了绘本的价值。读绘本也是有方法和策略的,做医生工作的爱人在这方面特别用心。
她陪孩子读绘本时,会做很多功课。拿到一本绘本她会认真思考:关于这个故事,孩子怎么样容易接受?孩子真正想知道什么?封面中的人物或动物,往往是故事的主角或重要配角,封面上出现的物品往往是重要的道具。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她会把封面上的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都一一读给孩子听。读完后,并不急着翻页,而是故意停一停,和孩子一起观察封面图,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陪孩子读绘本时她还注意封面、封底的结合。有些绘本的封面和封底放在一起是一幅完整的画;有些封底是故事的真正结束;有些封底还藏有信息,当我们看到时,会恍然大悟,啊,原来如此;有些封底藏着故事中的某些角色,提醒我们回头重看故事,发现更深一层的含义;有些封底会有对这本书的评价或内容简介,读后可以猜中故事的结局。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并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要怕孩子提的问题没价值、太幼稚。至于封底上的评论,可以看,但不必完全认同,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绘本的内涵,但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论读什么书,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是最重要的。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