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
第*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2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有力举措2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6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途径7
第二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10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10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11
第三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3
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14
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6
三、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18
第二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21
第*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农业思想22
一、“自然的异化”思想22
二、物质变换思想26
三、农业生态科技思想29
四、生态农业制度建设思想31
目录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34
一、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1949—1977年)35
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1978—1991年)43
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深化发展阶段(1992—2011年)51
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全面提升阶段(2012年党的
十八大以来)59
第三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72
一、“三才”和“三宜”思想73
二、“地力常新壮”农地可持续利用思想74
三、“桑基鱼塘”农业资源循环经济思想75
四、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农业自然灾害的思想77
五、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思想79
第四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借鉴81
一、大地伦理思想82
二、反对控制自然的思想84
三、自然农法思想87
第三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91
第*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持续完善92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萌芽阶段(1949—1977年)92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起步阶段(1978—1998年)95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快速发展阶段(1999—2012年)103
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全面提升阶段(2013—2021年)115
第二节加大农村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133
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持续发挥133
二、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取得较大进展136
三、18亿亩耕地红线得到牢固坚守138
四、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140
五、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147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步伐加快148
第三节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150
一、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50
二、建设万千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157
三、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162
第四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67
第*节农村生态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68
一、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任务依然艰巨169
二、耕地质量退化现象严重172
三、荒漠化和沙化导致土地的生产潜力衰退175
四、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农业生产177
五、矿产资源开发不当178
六、森林资源贫乏引发农业生态系统退化180
七、草地破坏制约着农牧业可持续发展181
第二节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82
一、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还很突出182
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仍在加速183
三、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安全184
四、农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86
五、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189
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191
第三节农村能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93
一、农村能源消费水平低193
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突出194
三、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低196
四、农村能源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区域化差异的影响明显197
五、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落后198
第五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201
第*节加快形成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202
一、提高广大农民生态文明意识203
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5
第二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206
一、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206
二、大力发展农业绿色产业208
三、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209
第三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210
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11
二、大力发展循环农业212
三、大力加强资源节约214
四、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215
第四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216
一、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217
二、全面推进污染防治218
三、大力发展低碳农业219
第五节加快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21
一、健全法律法规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及用途
管制制度222
二、树立底线思维,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224
三、完善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225
结束语228
参考文献232
后记23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