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帝内经刺骨疗法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69483
  • 作      者:
    李平华,孟祥俊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平华,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巨野县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先后担任巨野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巨野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从事针灸治疗、研究30余年,医技精湛,运用针灸、内经九针、小针刀、浮针、头针、火针等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疗效显著,为小周天疗法、五体针刺疗法的发明人,编撰出版了《针灸腧穴疗法》、《归经中药学》、《小周天微铍针疗法》、《内经针法—五体针刺疗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颈椎病》、《膝关节骨质增生症的非手术疗法》、《面瘫》、《保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症》、《基层医疗实践》等专著,其中《肩周炎》5次再版,1995年第1版肩周炎的分期,已作为全国肩周炎的诊断标准,《颈椎病》3次再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膝关节骨质增生症的非手术疗法》2次再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92年至93年作为中医专家赴俄罗斯坐诊。荣获山东省政府二等功、菏泽地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展开
精彩书摘
  《黄帝内经刺骨疗法》:
  1.头颅
  头颅为脑髓的外壳,内容脑髓,头颅正中线,从神庭至风府穴之间,有矢状缝、人字缝等。《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曰:“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断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头骨缝为大脑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之处,枕骨粗隆为后背、颈肌肉、筋附着之处,是受力集中点,也是易于损伤之处,治疗时选择矢状缝、枕骨粗隆上下部位为主,通过调节督脉、脑髓对全身进行调节;从西医角度讲就是调节大脑中枢,通过大脑中枢神经对全身进行调节。头骨不但治疗颅脑、五官病证,还能治疗全身病证。头颅刺骨,垂直刺人,可刺激骨膜,也可刺入骨质内2~3mm,可用力按压,可用锤子轻轻垂直敲击,但不可刺人过深,以免损伤脑髓。
  头颅刺骨多选玉枕关、上丹田、百会等,这些是最主要的刺骨部位。
  (1)玉枕关
  玉枕关位于后枕部,它与“上丹田”两眉间印堂前后平行相对,是“神”的中心,此处是生命之根,位于枕外隆突偏下,为道家内丹最不易通过之处,其窍最小而难开,《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曰:“人之后脑骨,一名风池,其窍最小而难开……此关名玉枕,又日铁壁也。”古代用针灸针又很难刺入故又名铁壁。此处是生命之根,如受损伤,轻则神志不清,重则死亡。相当于风府穴稍上,为颈部筋、筋膜的汇聚处,人体最早的活动为抬头,枕外隆突为最早的应力点,也是应力最集中处,活动时间最长、频率最高,易于损伤,经脉易于郁滞,为治疗首选部位。《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其位置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之上,督脉循行路线上,枕外隆凸下部,内上按之较硬,有骨质感。《灵枢·海论第三十三》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在玉枕关朝内上针刺,直刺至骨,上下摩骨,也可加压用力刺入骨内2~3mm,不可朝下针刺,以免损伤延髓。
  (2)上丹田
  上丹田也是头颅的刺骨部位,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此处是“意”的中心,真气的根源,因为精神意识是生命的主宰,真气是生命之根本,能意识中定,其气归根才能运化全身,此窍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守之可祛病延年,失之则衰老衰亡。意的活动都是通过此窍出入,是识神的“出入之门”,出则死,入则生,故又有“生死户”之称。《素问·本病论篇第七十三》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上丹田位置在两眉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会处,垂直针刺,直刺至骨,上下摩骨,也可用力刺入骨内2~3mm。
  (3)百会
  百会意为百脉于此交会,为手足三阳经、督脉、足厥阴肝经之会,又名三阳五会,具有调节手足三阳经、督脉、足厥阴肝经、脑髓的作用,可治疗手足三阳经、督脉、足厥阴肝经、脑髓的病证,对全身病证也有调节作用。百会宜垂直针刺,上下摩骨,直刺至骨,也可用力刺入骨内2~3mm。
  头正中线玉枕关与上丹田之间其他部位也可选取,同样采取针刺治疗。
  2.棘突
  颈、胸、腰椎棘突位居督脉循行路线上,可调节督脉及其功能,内有脊髓中枢,两侧有神经根发出,前有神经节,具有较好调节作用,都是刺骨较好部位,尤其夹脊关(第7胸椎棘突上下),为脊柱之枢纽,是棘突刺骨重点部位。选取棘突多选取有压痛、形态改变等阳性处,可考虑脊髓节段分布与所支配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考虑有关脏腑背俞穴间的棘突。棘突可治疗与其相对应节段的组织、器官病证,对全身病证也有一定治疗作用。棘突处刺骨,垂直刺人,可上下摩骨,刺激骨膜,也可加压或敲击刺入骨质内5~1Omm。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