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研究方法
1.5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论的主要观点与贡献
2 构建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理论原点
2.1 国家审计理论原点与理论起点
2.2 关于国家审计理论框架原点选择的观点述评
2.3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原点之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确立
3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与圈层结构
3.1 关于审计理论框架构成要素的主要观点
3.2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构成要素的选择
3.3 圈层结构式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4 国家审计本质理论
4.1 国家审计本质的内涵
4.2 关于国家审计本质的主要观点
4.3 经济控制论的确立
5 国家审计假设理论
5.1 国家审计假设的内涵
5.2 国家审计假设的性质
5.3 国家审计假设的特征
5.4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审计假设
5.5 国家审计假设的内容
5.6 国家审计假设的验证
6 国家审计目标理论
6.1 国家审计目标的内涵
6.2 国家审计目标的构成体系
6.3 国家审计目标实现的条件与机制
7 国家审计行为理论
7.1 国家审计行为的内涵
7.2 国家审计行为产生的动机与主要特征
7.3 国家审计行为的构成与作用方式
7.4 国家审计行为的影响因素
8 国家审计功能理论
8.1 国家审计功能的内涵
8.2 国家审计功能拓展
8.3 国家审计功能发挥的方式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8.4 影响国家审计功能发挥的因素
9 国家审计组织理论
9.1 国家审计组织的内涵
9.2 国家审计组织的组织模式
9.3 国家审计组织的内在机制
9.4 国家审计组织理论与国家审计行为理论、国家审计功能理论的关系
10 国家审计规范理论
10.1 国家审计规范的内涵
10.2 国家审计规范的内在逻辑结构与作用方式
10.3 国家审计规范的效力范围
10.4 国家审计规范的内部协调机制
10.5 国家审计规范的变革与影响
11 国家审计信息理论
11.1 国家审计信息的内涵
11.2 国家审计信息的分类
11.3 国家审计信息的获取方式
11.4 国家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1.5 国家审计信息的披露载体及形式
11.6 国家审计信息的报告模式与公告制度
12 国家审计方法理论
12.1 国家审计方法的内涵
12.2 国家审计方法的步骤
12.3 国家审计方法创新的内在逻辑
12.4 国家审计方法的分类
12.5 国家审计方法的选用
12.6 国家审计方法的发展
13 国家审计环境理论
13.1 国家审计环境的内涵
13.2 国家审计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13.3 国家审计环境的变迁及其对国家审计的影响
14 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中国特色
14.1 国家审计本质理论的中国特色
14.2 国家审计假设理论的中国特色
14.3 国家审计目标理论的中国特色
14.4 国家审计行为理论的中国特色
14.5 国家审计功能理论的中国特色
14.6 国家审计组织理论的中国特色
14.7 国家审计规范理论的中国特色
14.8 国家审计信息理论的中国特色
14.9 国家审计方法理论的中国特色
14.10 国家审计环境理论的中国特色
附录
附录1 国家审计理论基本概念
附录2 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
附录3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历年发布的审计理论研究指南
参考文献
展开